沈川莉;刘兴兵
(1.四川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重庆 400031;2.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生态科学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情况下应运而生,Halliday认为人们不能忽视语言在环境中的作用,而应当更加重视语言对环境的影响[1]。因此,生态话语的研究对语言和环境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者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有三:一是批评的角度,大部分学者关注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4];二是积极的角度,认为对环境有益的积极话语分析也应受到重视[5-6];三是和谐话语的角度,黄国文认为应促进语言与生态的和谐,并提出了本土化和谐话语的分析路径[7-8]。
隐喻是人类的认知机制,是重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9-10]。隐喻的选择反映出使用者的态度和观点[11]。因此探究生态话语中的隐喻使用对揭露其中的生态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生态话语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现有生态话语的研究几乎都是基于单一文本的研究,涉及多模态生态话语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大部分都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系统和评价系统,少有从认知语言学或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分析。
本文采用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对生态话语进行研究,以期从认知的视角探究多模态生态话语中隐喻的分布,揭示宣传片背后所隐藏的生态观。
批评隐喻是研究隐喻的新方法,目的是将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融合在一起进行话语分析[12]xiii。Charteris-Black认为隐喻具有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12]2。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具体化、拟人化和去拟人化都会产生语义张力,进而产生隐喻;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说服功能可能会对人们的信念和判断产生影响;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是通过最初的源域语境到新的目标域语境的映射过程,其中映射语境是由它们的相似性产生的[12]21-22。Charteris-Black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批评隐喻的三步骤:隐喻识别、隐喻解释和隐喻阐释[12]35-41。Charteris-Black认为隐喻可以通过词汇的选择激发人们的情感,并达到劝说的目的[12]1-7。从认知的角度看,批评隐喻理论能促进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从语料库的角度看,批评隐喻又弥补批评话语分析的不足。但批评隐喻分析多用于研究政治话语,很少有学者用来分析生态话语,且批评隐喻多用于分析言语文本,很少用于分析多模态语篇。
概念隐喻主要分析静态的语言文字,但是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字中,也存在于图像、文字、声音、手势中。Forceville根据人的感官将模态分为图像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后为了方便研究,又将其细分为图像、书面、口头、手势、声音、音乐、气味[13]4。多模态隐喻可看作是对概念隐喻的补充和发展。Forceville将多模态隐喻定义成: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不同的模态来表征的隐喻[13]13。多模态隐喻已经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广告分析[14-16],政治漫画分析[17-18],新闻报道[19]和英语教学[20-21]等,但很少用于动态的生态语篇分析。本文在探究生态话语中的多模态隐喻时扩大了多模态隐喻的应用范围,通过批评隐喻的方法,结合声音、颜色、图像、文字等符号识别多模态隐喻,分析在公益环保宣传短片中是如何通过隐喻选择达到激发观众的环保意识、说服观众自觉参与环保事业的目的。
本文选取YouTube上点击量超过十万次,有较大影响力的英文环保宣传片The Nature is Speaking和The Planet Earth is You①本文所分析视频来自YouTube,https://youtu.be/MN8vlsNfqSc;https://youtu.be/WmVLcj-XKn。为语料。为实现研究目的,需回答3个研究问题:一是环保宣传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隐喻类型?二是环保宣传片中使用这些隐喻的目的是什么?三是通过使用多模态隐喻传达什么生态观?
文章首先采用Antconc3.5.8程序识别环保宣传片文本中的候选隐喻,再用Concordance这栏将候选隐喻置于具体的语境,剔除不符合语境的隐喻,选出有隐喻意义的词语并将其归为隐喻关键词,总结出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类型。结合视频的图像、声音、色彩等其他模态,分析环保宣传短片中具体的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及它们的运作机制,最后解释环保宣传片中使用隐喻的目的及背后的生态观。
在这两部生态环保宣传片中,主要有冲突隐喻、拟人隐喻、建筑隐喻和身体部位隐喻,其中冲突隐喻和拟人隐喻占了很大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环保宣传片中隐喻分布
生态宣传片使用了大量的冲突隐喻揭示人与动物的关系,占了28%,主要将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的部分人类塑造成绑架者、猎杀者、征服者,将动物塑造成受害者的角色,揭露出人与动物相处不和谐以及部分人类伤害动物的事实。
1.部分人类是动物绑架者、猎杀者
影片中有一帧“笼子里的动物”,描绘的是动物被关在笼子里,眼睛注视着外面世界的形象,结合声音“We have been their kidnappers,their killers”,将部分囚禁、伤害动物的人类喻为“kidnappers”“killers”。影片中笼子里的动物眼睛注视着外面世界,暗示着动物渴望自由。笼子将动物和囚禁它们的人类隔开,暗示着疏远的关系。黄国文提出了指导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三原则,即良知、亲近、制约,其中“亲近原则”强调生命体之间的亲疏关系。他提到当对一种生命体产生情感反应的时候就存在“亲近”关系[8]886-887。宣传片通过冲突隐喻展示了人与动物不平等的疏远关系,违背了“亲近原则”,目的是呼吁人类善待动物,传达“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观点。
2.使用现代化工具砍伐森林的人类是森林的入侵者
宣传片中,有一幕人类“砍伐森林”的场景,即人类使用现代化机器砍伐森林的画面。其中包含的生态话语的转喻情况(如表2所示),此处用人类使用的工具转喻人类,根据“部分—整体”关系将树木转喻成森林。部分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当下的利益过度砍伐森林,使许多动物失去了适宜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宣传片还原了长期以来部分人类为了自身发展与进步入侵、破坏动物生存家园的形象,揭露了物种多样性减少、动物失去栖息地的原因,劝说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长期的发展。
表2 “砍伐森林”中隐喻的运作机制
3.部分人类是动物家园破坏者
视频中还有一幅图像呈现的是“火车与大象”,其中包含的生态话语的转喻情况(如表3所示)。图像中火车入侵大象的栖息地,将大象撞倒在地,火车处于图像的上半部分,而大象处于图像的下半部分,体现了位置的高低关系。根据Lakoff&Johnson[9]14-18,隐喻概念来源于人的物理经验和文化经验。物理上的大小与人的力量有关,所以有HAVING CONTROL OR FORCE OR FORCE IS UP;BEING SUBJECT TO CONTROL OR FORCE IS DOWN。他们还提出,社会地位与力量有关,有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LOW,影片中火车处在高处的位置,说明使用现代工具的人类处于优势地位,动物在现代化的科技面前没有反击之力,说明动物处于弱势地位[9]15-16。Stibbe提出的生态观中“我们现在和未来(now and future)”强调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但不能只考虑当下,要考虑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幸福[5]14。因此人类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态宣传片使用破坏隐喻揭露一些人类为了自身的便利与发展不惜破坏子孙后代的栖居之所的事实,传达出“人应该考虑到现实,但为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更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生态观。
表3 “火车与大象”中隐喻的运作机制
隐喻具有体验性[22],人们由于长期的体验和认知,对人自身的认识更加深刻,宣传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拟人隐喻,使人类根据自身的身体经验感受地球所经历的“伤害”。
1.地球是奄奄一息的病人
视频中多用图像结合声音构建多模态隐喻,其中有一场景是“黄色的地球”(如图1所示),使用地球的颜色暗示地球的现状。该图像展示的地球不再是被蓝色和绿色覆盖、看起来生机勃勃的星球,而是一颗大部分被黄色覆盖的星球。这里的颜色隐喻暗示着地球已经受到破坏,正在走向衰老,就像生病的人一样濒临“死亡”,由此总结出概念隐喻:地球是奄奄一息的病人。旁白“the planet is dying”激活人们脑海中形成的关于“死亡”的意象图式,更利于人们直观地了解自身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唤醒内心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环保宣传片的效果。人与地球是命运共同体,人在健康的地球上才能生存,地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才能更加美好。视频中使用了大量的拟人隐喻,描绘出地球遭受破坏的现状,多次强调“the planet earth is you”,体现了“人与地球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生态观。
图1 黄色的地球
2.地球是养育人类的母亲
影片中伴随着声音“Some call me nature;others call me mother nature”“I have fed species greater than you,and I have starved species greater than you”出现两幅图像:一张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画面,另一张是绵延无际的沙漠。“母亲”是人类体验认知中最熟悉的意象,这里采用“大自然是母亲”的拟人隐喻,体现了大自然在人类的生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蓝天、山川、河流都是大自然母亲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的“营养”。大好河山暗示着人类生存所需资源丰富,沙漠则暗示自然母亲也有让人类失去生存资源的能力。拟人隐喻的使用将抽象的自然具体化为观众熟知的“母亲”,并以自然母亲的口吻自述,目的是让人类意识到大自然的威严,就像人类母亲一样,既能给我们提供生存资源,也能让我们丧失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并由此传达“敬畏自然母亲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观。
建筑在人类的认知中是必不可少且息息相关的事物,宣传片中也常使用该意象,将地球喻作具体的建筑物,强调地球的支撑、保护功能。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伴随声音“I am your sweet home”“Home,sweet home”,宣传片展示“美丽自然”的图像。建筑隐喻有隐喻关键词“homes”所承载,从“I am your home”“home,sweet home”可总结出概念隐喻:地球是人类的美好家园。“home”暗示着一种亲密的关系,能引发积极的情感效应。在环保宣传片中还出现了“house”这个隐喻关键词,例如:“ the planet has been the best house for species”。“house”有容纳生命体的功能,和“home”有不同的语用功能,“home”强调的是一种亲密关系,而“house”强调的是空间关系。这两个建筑隐喻的使用表现了地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必然。
此处使用“sweet home”这一概念,结合美好的山河在观众头脑中构建出生机勃勃的“家”的框架。人类对“家”的体验认知激活美好和谐的画面,宣传片借此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传递出“亲近自然就是亲近自己家园”的观点。
2.地球是庇护所
“I am your refuge”伴随着一幅“森林”图像的出现。“庇护所”是建筑的一种具体类型,宣传片将森林概念化成“庇护所”是非规约隐喻,是隐喻的蓄意用法。蓄意隐喻是一种有意识的话语策略,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23]。蓄意隐喻具有特殊性、教育性的话语目的。公益环保短片作为一种中有土地上发芽的幼苗、繁星密布的天空,背景声音是:“I am the floor that supports you”“I am the floor that protects you”。Kvecses提出建筑隐喻有两个具体框架: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的功能。此处有概念隐喻:THE EARTH IS FLOOR,THE SKY IS ROOF[10]63-65。“floor”这一源域说明地球作为建筑物具有支撑功能,使用“roof”这一建筑的结构说明地球作为建筑物具有保护功能。环保宣传片在隐喻概念化的过程中,将建筑框架扩展到了新的成分。这一非常规的用法可被看作新颖隐喻,新颖隐喻的蓄意使用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交际语境,让人们能清晰地意识到地球的支撑保护功能,提醒人们地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暗示“天地与我共生”的思想。
人们熟悉自己的身体器官,身体器官成了人们直接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认知基础[24]118。关于“heart”的认知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深入认识,随着人们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延伸出不同的意义。宣传片中“we haven’t noticed that we are capable of conquering countries,the even planet.However,we’re not capable of conquering our own hearts”意为:我们能征服国家,征服地球,却不能征服自己的心。这句话“conquer”与“heart”的搭配存在语义张力。根据Charteris-Black的观点,产生语义张力是隐喻形成的前提[12]35-37,所以“conquer one’s heart”是身体部位隐喻。这里的“heart”是孙毅所提到的思维意向,即“心”喻为“思维,记忆”[24]124。此处使用身体部位隐喻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良知,让人们意识到对大自然的伤害。同时该视频还使用了“eyes”这一身体部位隐喻。“open your eyes,you are dying,too”,此处的“eyes”并不是物理上的眼睛,“open your eyes”不是字面上的“睁开眼睛”,而是一种警醒作用。这里是为了警示人类,人类对生态所犯下的错终将由人类自己承受,如果地球将走向灭亡,人类也将走向死亡。
身体部位隐喻的使用使人们正视自己对环境、特殊的视频,是通过展示地球现状,教育并说服人类保护地球,因此影片中会选用大量的新颖隐喻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此处蓄意隐喻通过“地球是庇护所”这一概念隐喻呈现出地球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劝说人类保护地球的目的。
3.地球是地基、屋顶
影片中出现“土地”和“星空”两幅图像,图对地球所犯下的错,劝说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友好相处。
伴随着声音“But I am broken,aching,overused,sick”,宣传片中呈现出贫瘠的土地。影片以土壤的口吻自述,用“broken”“overused”两个消极形容词将自己遭受破坏、被过度使用的现状描绘得淋漓尽致。用“aching”“sick”等与病痛相关的隐喻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生病”的事实。从图像中可以看到土地上寸草不生、荒凉贫瘠的景象,这暗示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土地而造成了土地退化的后果。
人类在体验和认知中发展,而“疾病”是人类最直接的体验。通过“疾病隐喻”,能够激活观众脑海中“病痛”的认知结构,引发观众反思自己的行为。此处土地以第一人称“I”的口吻讲述自己悲惨的境遇,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土地的“疼痛”,从而意识到人类对土地的过度使用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达到“劝说”观众保护土地的效果。Stibbe 提到“环境极限 (environmental limits)”[5]14,即地球上的资源有限,人类使用的地球资源超过了地球的负荷量,通过损害生态系统为未来提供能源,因此人类应当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应该坚持“合理高效使用资源”的原则。
宣传中有阳光照耀下蓬勃生长的植物和寸草不生的土地两幅图像,旁白“Without me,human could not exist.But you treat me like dirt(没有我的存在,人类是不能生存的,但是你们却视我为污物)”。土地自述自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人类却无视了土地的重要性,甚至将土地视为“污物”,这一点通过SOIL IS DIRT这一概念隐喻,就可以体现出来。图像中阳光下蓬勃生长的植物与光秃秃、无植被覆盖的土地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恰好与文本“Without me,human could not exist”相呼应。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吸引观众注意,如果不好好保护土地,终有一天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以此劝说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必须遵循人与万物合为一体,和谐共生的规律。
Lakoff&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9]44,Lakoff后来又提出 PURPOSEFUL SOCIAL ACTIVITY IS TRAVLLING FROM A PATH TO A DESTINATION[25]。基于这两个概念隐喻,结合环保宣传短片The Planet Earth Is You中隐喻关键词“arrived”可以概括出:HUMANS’COMING TO THE EARTH IS A JOURNEY,HUNAMNS ARE THE GUESTS OF THE EARTH两个概念隐喻。
人类作为地球的客人来到这里,却对它展开了一系列的破坏,但是她依然给人类以最极致的体验。地球的慷慨奉献与人类的利己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起到了一种讽刺的效果,从而让人们反省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与Stibbe提出的生态哲学观七个因素中的“关爱(care)原则”相悖,即我们应该对供养我们的生物心存感激,“反哺”供养我们的生态系统[5]14-15。
研究结果显示,在环保宣传片中将危害动物生存的部分人类喻为绑架者、动物家园入侵者、动物家园破坏者、动物猎杀者等,而将地球塑造为母亲、家园、庇护所、病人等形象。目的在于:一是揭示生态包括海洋、陆地、空气等遭受破坏的事实;二是暗示部分人类在生态恶化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批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类中心主义;三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模态的结合,激发观众的情感效应,唤起观众的环保意识。
环保宣传短片通过破坏性隐喻的使用以揭露背后的生态观。一是通过冲突隐喻将部分人类塑造成动物绑架者、猎杀者,将动物塑造成受害者形象,展示人与动物相处不和谐,传达“人应该亲近动物、与动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观;二是通过拟人隐喻“地球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突出地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告诫人们“敬畏地球,保护地球”,同时又将地球描写为病人,说明地球遭受破坏,人类也跟着受难,因为“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命运与共”;三是使用建筑隐喻将地球喻为家园、庇护所、地基和房顶,引发积极的情感效应,激发人类认知中关于这些建筑的美好认知,从而传递“亲近自然就是亲近自己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庇护所”等生态观。
此外,本文采用批评隐喻的方法分析探究了环保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不同于以往批评隐喻的研究对象多为政治话语,本文为批评隐喻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即生态话语。同时本研究也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是对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的有效尝试,弥补了前人研究仅关注单一文本的缺陷,为生态话语分析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