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基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匠艺课堂”的实践

2022-06-20 13:22侯凤仙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思政评价

董 杰, 杨 威,侯凤仙, 于 虹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浙江 宁波 315211)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了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推动“三教”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其改革成效成为“三教”改革的关键因素。

一、当前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1. 课程内容零散陈旧,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了“教什么”。鉴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应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更新与生产技术进步的匹配度还不够,导致课程内容整体滞后于生产实际;而课程内部又存在理论与实践割裂,专业群、专业内课程之间也存在教学内容断裂,导致课程内容的岗位适应性较弱,使得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脱节,学生无法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技能的熟练迁移。虽然通过校企合作,大力推动企业项目进课堂,开展任务型教学、项目化教学,但仍存在针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不足,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企业真实项目。

2. 教学方法及手段有限,课堂吸引力较弱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由“教什么”决定,更重要的是由“怎么教”来决定[2]。相对于课程内容(“教什么”),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怎么教”)显得更为重要。纵观当前高职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对学情的分析不足,导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缺少针对性;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不深,使得教与学的驱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3. 职业素养培养与专业教学融合不深,岗位胜任力不足

由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片面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现象,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工作技能的习得,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3];或者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培养环节较为薄弱,体现在培养的载体挖掘不深,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仅仅满足企业的上岗要求,而岗位的适应性和胜任度欠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后劲不足。

4. 学业评价单一片面,体系孤立封闭

学生的学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反馈、引导、激励等教育功能[4]。目前,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即时性评价不足;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手段缺乏多样性;评价内容以知识技能为主,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定;评价标准以经验性判断为主,缺乏企业和行业标准的支撑;评价主体不全面,大多情况下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社会、行业、企业参与不足,导致学业评价系统的孤立和封闭。

5. 教学环节把控不严,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由于一些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艺术,对教学质量的把控往往力不从心,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把控,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教学标准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同时,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缺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困境,我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专业特色,实施了“匠艺课堂”建设工程,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匠艺课堂”的内涵特征

“匠艺课堂”的理念来源于“匠艺相生”。“匠”指的是勤奋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学校培养使其具有“匠人”的精神和品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践行“匠人”精神,以师德涵养“匠心”,专注于教育教学,孜孜不倦,不忘初心。“艺”是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因此,“匠艺相生”代表着勤奋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作风与高超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之间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匠艺相生”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匠艺课堂”要求教师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良好的教学艺术为授课理念,培养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匠人精神,使之成为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打造“匠艺课堂”,赋能教学相长,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匠艺课堂”的教学创新

打造“匠艺课堂”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着力点和手段是课堂教学创新。为此,从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学业评价改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实施创新,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

(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匠艺课堂”建设要求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把有效落实课程思政作为“匠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针对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及高职育人的特点,我校制定了《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指南》《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等文件,从课堂教学体系化角度出发,实施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标准、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考核指标、教学研究的“五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红帮”文化所蕴含的“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红帮”精神作为课堂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各课程团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本课程的核心育人目标及对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落实。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学业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如工艺与设计类课程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校企合作项目类课程把企业岗位搬入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艺术类课程依托各类艺术社团,强化美育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同时,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学院双向协同,思政理论教师与专业教师互进课堂,共同讲课,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并进,形成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

(2)实施企业项目的课程化教学改造。项目化教学是高职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为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共建的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等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高水平师傅进课堂,实施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的课程改造。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选取企业真实项目,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解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并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开发基于“做中学”的任务型项目化课程,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其次按照课堂教学要素和基本规律,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采用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真实活动场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把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最后校企共建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合力开发活页式、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持续更新教学资源,以适应课程教学内容的迭代升级。

实施步骤为:开展调研→选取真实项目→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过程→商定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

如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引入宁波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服饰有限公司等服装龙头企业的真实项目,将传统的服装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造为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按整个工作过程分成:市场调研→趋势分析→设计企划→款式设计→打样制版→工艺分析→制作成衣→展示评价等几个阶段。课程结构按“模块项目一子项目一子项目任务”的模式进行设计。如男装设计项目的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男装设计项目的课程设计

如“服装理单跟单”课程是针对服装企业理单、跟单岗位而设置的,教学中选取企业真实且典型的订单任务,是企业当前正在进行的实际订单或已经完成出货的订单。根据工作流程,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项目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即为一家小型服装公司,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业务员、理单员、跟单员、技术员等角色,教师则为主管经理,把上课变为上班,教室变为办公室,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共同完成企业实际订单的操作。

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工学结合的对应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搭建和项目化课程改造,开展实题实做的校企合作课堂教学,使课程教学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

(3)推行快速设计项目。快速设计项目可以解析为基于完整岗位链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项目化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学组织中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利用限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还要考虑完成产品的市场化。如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营销、管理等6个专业学生在9小时内协同完成服装设计创作、服饰品制作、平面拍摄、视频制作、舞台编导、模特管理、舞台监督等系列商业运作(如图2所示)。

快速设计项目之所以能短期出成果,关键在于不同专业的跨界融合,其前提便是课程设置的协同。因此各个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专业群与产业链、课程体系与岗位链的对接,以企业项目工作岗位链为线索,打通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得不同专业的课程能同步进行。通过快速设计项目的推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相关专业课堂的合作教学,推动各专业各课程协同联动,形成校企、相关专业及课程之间的多维课堂教学协作模式。

图2 服装与服饰设计等6个专业学生协同完成快速设计项目示意图

(4)实施“评展鉴赛”学业评价。“评展鉴赛”是结合纺织服装类专业特色实施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共有评、展、鉴、赛4种基本模式,以及笔试、操作、口试、答辩、报告、论文、作品、考证、网考等9种学业考核评价方式。

①评,即多元主体、多段评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业作品进行校企教师共评、学生互评等,在多次评价的基础上,最后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成绩结构确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②展,即 “静、动、微”三态展示展演。学生课程学习结束时,在校内、企业、社会、国际交流等各种平台上进行作业作品的静态展示、动态展演或数字化展示,校企教师及学生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形成课程成绩。

③鉴,即 “练、鉴、考”一体化。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练促鉴,以鉴代考,以学生获取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替代课程考试。

④赛,即基于立体课堂的“学创一体”竞赛。通过第一及第二课堂、数字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等进行学创活动,以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专业赛事成绩替代课程考试。

通过实施“评展鉴赛”,创新开放多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现了课程考核由传统模式向校企多元多样评价转变,从重视学生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全过程评价转变。

(5)推行“333”教学质量控制模式。教学质量把控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为破解难题,在实施“评展鉴赛”的基础上,基于纺织服装类专业课程的特色,从教师授课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细节着手,学校实施了“333”教学质量控制模式,即通过3种作业本记录课堂教学过程、3种作业展展示课程教学成果、3种考评形式检验课程教学成果,构建多维协同的教学质量把控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333”教学质量控制模式

3种作业本指笔记本、速写本、工艺本。这3种作业本各有侧重,适用于不同种类课程。笔记本主要是学生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完成相应的笔记;速写本主要针对设计类课程,该本主要体现学生设计思维训练的过程;工艺本主要针对实践类课程,学生记录自己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工艺程序。通过这3种作业本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点对点细节控制。

3种作业展指静态展、动态展、微视展。静态展可以展示学生的笔记本、作品册、工艺册,也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实践零部件;动态展指用动态秀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比如学生的服装服饰设计作品;微视展主要指用微视频形式进行展示,既可展示教学过程,也可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通过3种作业展,充分展示课程学习作业和课程教学成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作品展获得成就感,还可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加认真学习课程内容,严格学习要求,逐渐养成踏实、专注和精工细作的习惯。

3种考评形式指教师团队考评、校外专家考评、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团队考评指由平行班任课教师按照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最后共同参与考核,给予学生学习结果考评;校外专家考评指聘请兄弟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学生学习情况考评。以上两种考评形式均是在3种作业本、3种作业展完成后进行的,否则校外专家无法判定过程性课堂教学质量。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借助权威机构,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查。通过3种考评形式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

3. “匠艺课堂”的实施要点

(1)制定建设指标和标准。“匠艺课堂”建设要素包含规范合理、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信息化技术运用、课堂教学创新等。为充分体现“匠艺课堂”的具体要求,明确建设标准,我们制定了“匠艺课堂”建设基本指标(见表1),同时也允许各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课程特色和教学特点,在学校制定的基本指标上增加特色指标。根据建设基本标准,制定整体教学设计评价指标和单元设计评价指标。

表1 “匠艺课堂”建设基本指标

(2)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既包括课程整体的教学设计,也包括各单元的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要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并与综合职业能力、社会责任和自我实现对接,开发基于“做中学”的任务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则要坚持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深入分析重点、难点及策略措施,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科学安排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有检验本单元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考核,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有自我诊断与改进。

(3)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认定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分为对课程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评价和对课堂教学评价两部分。根据课程整体设计评价、单元设计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形成课程教学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施总结报告及学生评教,将课程认定为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等级评定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导,突出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建立配套制度。为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匠艺课堂”建设,提高工作积极性,我校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实施优课优酬,对于认定为A级、B级的课程工作量分别给予上浮20%和10%;在教学改革项目上分别给予市局级、校级精品课程项目认定;将“匠艺课堂”建设工作要求和课堂教学成效纳入到教师职称评聘条件中。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因此在实施“匠艺课堂”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实施“四双”(党建与业务双带头人、行业和教育双影响力、理论与实践双能和国际化双语双能)教师队伍建设,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内培外引,优化“双师”素质;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特别对于“匠艺课堂”课程建设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等系列专项教学技能培训,为教师赋能。

三、结语

持续系统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永恒命题。我校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以“三教”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匠艺课堂”,多维度多层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组合发力,为教学创新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创立了以“匠艺相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了对应岗位链的多维课堂教学协作范式,创设了有效解决教学质量控制难题的机制。通过以上举措,我校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