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婷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030009
心房颤动是内科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成倍增加,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头痛、心悸等,病人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1]。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以阻断折返环路或消除病灶,但会释放大量的高频电流,加重病人的不良情绪[2]。目前多使用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手段,但效果不甚理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模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沟通模式,可以降低由于沟通不到位而发生的差错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护理环境[3]。五常法护理是一种强调常规范、常整顿、常清洁、常清扫、常自律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快速恢复[4]。本研究主要探讨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开展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我院住院的心房颤动病人100 例。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通知书。排除标准:并发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病变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并发其他器质性重度病变者;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病变者;精神异常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 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心房颤动类型、病程、婚姻状况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变化,严格按照护理级别护理病人。遵医嘱用药,针对疾病不同情况对病人及家属(陪护)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并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
1.2.2 研究组护理方法 给予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①病房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对常用物品进行清洁。②心理干预: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倾听病人及其家属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主动与病人聊天,讲解成功案例,增加病人的自信心。③术前给病人介绍检查前实施的各种项目,介绍所需物品、注意事项,同时常整理病房,争取做到病房内的物品整洁有序。④运动方面: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选择最佳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运动≥3 次,每次1 h;嘱其运动时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休息,根据病人病情制定饮食计划。⑤行为干预:采用自我调节减压法、四肢骨骼肌肉锻炼、呼吸锻炼等进行放松治疗,让病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音乐剧,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在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评估,SAS、SDS 均有20 个项目,采用4 级评分,1 分为很少出现焦虑、抑郁情绪,2 分为部分时间有焦虑、抑郁,3分为大部分时间有焦虑、抑郁,4 分焦虑、抑郁时间较长,共80 分,评分>41 分表明有焦虑及抑郁情绪,分值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
1.3.2 自护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7]评估两组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前的自护能力,分为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3 个方面,健康知识及自护责任感均有10 个条目,总分为10~50 分;自我概念有26 个条目,总分为26~13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8]评估两组病人入院时及出院前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情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 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标准化得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4 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总发生率=(气胸例数+出血例数+尿潴留例数+迷走神经反射例数)/总例数×100%。
1.3.5 治疗依从性 完全依从:严格按照医嘱治疗者;部分依从:基本遵从医嘱,偶尔(5 次及以下)发生不规范治疗行为者;不依从:不遵医嘱,5 次以上发生不规范治疗行为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6 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满意度评分最高100 分,分数<60 分为不满意,60~85 分为一般,>85 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x±s) 单位:分
2.2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x±s)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单位:分
2.4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2.5 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2.6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7)
表7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1 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可以改善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目前治疗多使用射频消融术,该术治疗过程中病人产生不良情绪较多,不利于病人的康复[9-11]。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病人开展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可能是因为:五常法护理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方法,护理人员可以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使病人更了解自己的疾病,降低焦虑情绪,同时讲解成功案例,增加病人自信心;行为干预中包括教病人进行减压方法,同时使用音乐、电视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降低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12-16]。有研究表明,对于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开展五常法护理,可以提高病人自信心、满意度,降低不良情绪,促进病人康复[17]。
3.2 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可以改善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自护能力及依从性 心房颤动病人在经历过射频消融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较多的并发症,使用良好的护理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确保病人正确遵医嘱用药对巩固疗效有重要意义[18-21]。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研究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可能是因为: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包含病房环境、运动方面,良好的环境可以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同时五常法护理包括多种整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情,同时病人可以看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病人的依从性[22-25]。
3.3 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可以改善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心房颤动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机体营养状态不好,射频消融术后机体恢复较慢,同时术后多出现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26]。有研究表明,SBAR模式具有较好的沟通功能,减少护理人员由于沟通而发生错误,促进病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2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SBAR 模式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增加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是因为:心理干预通过与病人沟通,缓解压力,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运动方面为病人制定运动计划,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8-29]。
综上所述,基于SBAR 模式的五常法护理可以提高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病人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病人不良心理状态,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其效果还需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