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边永红
(1.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2.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通辽 028000)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会议特别强调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明确了除思政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的重要育人责任,加速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处于一个“有核无界”的现状。“有核”指的是体育类基本技能的传授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是一致的,高校的领导部门高度重视。“无界”指对于当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而言,没有明晰的教育框架和课程质量标准。构建“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并不是在体育课中简单地增加思政话语,而是将体育课与思政课相互融合。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孤岛”现象和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严重缺位,将是学校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内蒙古高校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改进方法、创新实践,构建新时代内蒙古特色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凸显多元的育人价值。
新时期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种好责任田。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贯穿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梳理相关学者的观点及文献资料发现,课程思政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育人理念、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功能有契合之处。课程思政能在提高专业课程育人作用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现实目标。课程思政的主要育人内容是加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是培育新时代需要的政治素养过硬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高校公共体育课在指导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拼搏意志,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所以,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育人理念、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功能与课程思政不谋而合,高校公共体育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借助课程思政的推动力,使体育教育中特有的思政内涵体现出来,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加强思政价值观的引导,既让学生野蛮体魄,又让学生文明精神,达到“身”与“心”的同频共振。在体育教学中,加好“思政盐”实现技能与精神培养的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体育理论知识与家国情怀的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同时挖掘体育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有效落实“课程思政”。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所以,教育既要关注人的灵魂培育,还要重视人的知识技能的获得。纵观我国的应试教育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忽视了人文关怀的培育,长此以往,高等教育的目标就会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内蒙古高校要响应“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号召,实现“体育+思政”的协同推进,调研内蒙古地区的学情、校情、社情,借鉴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选择可实践的行动方案,将立德树人、健康教育、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核心要义贯穿高校体育教育的始终,走边改革、边总结、边发展的持续改进之路。“体育+思政”建设是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课程创新举措。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高校体育要承担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大理论课的力度,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纳入体育学习评价的范畴,普及运动中的营养、生命安全、运动损伤及防护的方法,促使大学生在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中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总之,内蒙古高校“体育+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高校要领会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和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该研究旨在对原有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高校体育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同时对原体育课程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管理等方面重新梳理和构建。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体育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内蒙古高校应围绕体制机制,修正体育课程体系,加强思想引领,凸显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在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定位于运动认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运动乐趣这5 个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
3.1.1 运动认知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认知活动,是体育运动中的知觉、记忆、思维,大学生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后,对体育在健身、健心、益智、立德等方面产生正确的认识,能够学会并掌握技术、战术、裁判规则,能够使用体育运动思维,解决技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1.2 运动能力
大学生的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学生能运用体育课中学习的知识、技能、参与或组织比赛,塑造勇于拼搏进取的个性,能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对自己的锻炼效果给予客观评价,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老贾再次伸手把多的一堆钱币拨成两堆。老贾在新分出的两堆里,从看起来很精致漂亮的一堆中取出一枚递给孟导。孟导接过钱币,心中暗叫不好。按照老贾报忧不报喜的乌鸦嘴特质,这堆钱看起来也是凶多吉少。
3.1.3 健康行为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健康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的具体表现。学生能主动参与校内外各项体育锻炼,在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后,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形成包容豁达的心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健康状态。
3.1.4 体育品德
大学生的体育精神、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和体育道德。体育品德是易被忽视且难发展的素养之一,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学生能领会各运动项目的体育精神,如健美操力与美的结合,足球的拼搏进取,篮球的团队合作,乒乓球、羽毛球的坚韧不放弃等,体会运动情境中合作、分享、坚韧、不骄不躁、成功失败、输赢、角色等。
3.1.5 运动乐趣
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感,获得感并乐此不疲地力求做好。例如,在运动中体验不到快乐,运动兴趣就会消失。运动乐趣是一种心理感受,如若体验到快乐,就会产生乐趣,进而增加兴趣,相反就会厌恶这个运动。高校体育教育应既有“温度”,又有“热度”,使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充满自主性、选择性,在体育学习中收获喜悦、进步、成功,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方面,要想传达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必须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一是高校体育教材的选取上,不仅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理解运用,还应体现地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将思政元素的知识汇编到教材中,让学生感同身受,提升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二是在教学大纲的编写上,紧密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点,找准与思政的融入点,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与实践发展的实效性,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思政”育人工作。三是在体育课程设置上,高校要结合具体校情和学生的体育需求,设置公共体育课程,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中,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努力实现人文性与技能性的高效结合。鼓励高校创设兼具校本特色的、跨学科的人文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示范公共体育“金课”课程。通过内培与外聘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体育项目种类,形成以体育项目的技能教学培养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重构是以课程标准的框架为根本,调控和平衡课程内容的过程。这将加快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步伐,当前内蒙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以身体素质的练习为主,选修课是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但选修课只设置初级班、中级班,学生只获得了练习体验,没有形成专项运动技能,更谈不及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的发展。内蒙古高校应将体育课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全程育人。在大三、大四年级中开设体育选修高级班,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课外体育活动是第二课堂,高校应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拓展,高校学生处应组织建立体育社团、校内外各项目联赛、校园3000m限时徒步走,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将大一、大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对应学期的体育课成绩中,推动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结构。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管理,涉及教师、学生、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各部门相互交流、协商、合作,发挥课程管理的实效。内蒙古高校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理念,在构建机制、制度、责任自觉、能力提升、学习评价上下功夫,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最优效益。
3.4.1 成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管理委员会
高校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教务处、课程负责人、专业课教师等。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常态化发展,对课程的教学进行重点指导。跟进、监督课堂中的学情和教情,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与管理。
3.4.2 体育教师形成课程思政育人的责任自觉
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路人,把课程思政的理念牢牢地扎在内心深处,目标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灵品质,筑牢课程思政育人的新高地。
3.4.3 落实法律法规制度保障
第一,设立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机制,拨付一定的课程思政教学经费,并在各类教学评优中优先考虑,鼓励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第二,体育教师要明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法规制度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自我约束力,违背课堂教学的言论坚决不讲,站稳政治立场。
3.4.4 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首先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新时代的新思想。其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做好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功”,根据社会意识形态,结合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身心发展”的同频共振。
新时代下内蒙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关照下开展,既遵循公共体育教学的规律,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挖掘、植入思政元素,开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新路径,高校体育教师担负起责任意识,构建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这是新时代内蒙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举措,对构建德、智、体、美、劳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