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运动对低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路径探究

2022-06-20 09:01叶新萍聂英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低龄患儿动作

叶新萍 聂英涛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0)

1 孤独症的概述

孤独症(autism),也被称为自闭症。孤独症最开始是由外国学者提出,国内学者之所以称“孤独症”为“自闭症”,是因为由外文直译而得,但用孤独症来描述疾病状态会更贴切。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大约每160 名儿童当中,就有1 名孤独症患儿。2012 年4 月1日,中国公益研究院在《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患有自闭症儿童人数大约有164 万。

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ASD)是孤独症的全称,该病患病率为男孩居高,3岁前为康复黄金期。孤独症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患儿自出生到18个月期间,不会与父母有互动,表现比较自然。18个月后病症逐渐明显,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与人交流时目光躲闪的交流障碍、对事物常常提不起兴趣或者兴趣面狭窄、重复刻板行为,是一种常见高发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低龄孤独症患儿对正常孩子喜欢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只会对如转动的瓶盖、旋转的车轮或是木棍等物体感兴趣。

2 啦啦操运动对低龄ASD 干预的可行性与价值分析

低龄ASD 患儿的干预治疗黄金期在3 周岁前,秉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积极配合治疗实现最大化的康复。3 周岁前的患儿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好,有利于干预治疗的开展。

目前,服用哌甲酯、利培酮等抗精神类药物可以减缓症状,但不能彻底解决ASD 患儿的核心问题。在众多非药物治疗的方式中,运动疗法消耗成本低,操作方便并适用于大多数患儿家庭,运动不仅能使患儿获得健康的身体,而且运动的过程及其所伴随的交往情境也为ASD患儿的干预提供了生态的自然媒介。

2.1 啦啦操运动对低龄ASD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就运动项目来说,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相关的数据及分析,初步认为啦啦操运动可以促进ASD 患儿的康复。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其本身就有欢快的韵律音乐、变化多样的动作、提升自信度的特点,以啦啦操运动的口号、手位练习、队形编排、表演展示的方法和内容展开干预。对于低龄ASD患儿而言,啦啦操运动对其表现力、自信能力、自我肯定、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感知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在引导低龄ASD 患儿参与啦啦操运动时,要考虑患儿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制定音乐节奏、动作幅度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

2.2 啦啦操运动对低龄ASD干预的价值分析

2.2.1 培养纪律意识

啦啦操运动培养患儿纪律意识,有助于增强自控能力,提升练习效率。患有ASD的儿童性格较为孤僻、冷漠,不会有眼神上的交流,甚至表现得很任性,因为这些ASD 患儿从发现患病起,都会被家庭保护得非常好,不与外界的人有接触。但不管开展什么运动,都要有纪律可言,通过制定与患儿之间的小口令,使其了解在参与运动过程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活动,培养患儿的自身纪律意识。在参与过程中,加强与患儿的交流,激发患儿对啦啦操参与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互动,教师在重复强化对患儿的纪律要求之后,将会有利于后期啦啦操运动干预的开展。

2.2.2 激发感知觉能力

三是要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必须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的年度考核相结合,良好的考评机制能够激励职工不断创造价值,个人业绩与单位整体预算目标趋向一致;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相挂钩,优先安排各项指标达标的预算项目,真正将预算考核落到实处。

啦啦操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对ASD 患儿的视觉、触觉、听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可以激发ASD患儿的感知觉能力。例如,在啦啦操开展中用不同的小器械或不同颜色的花球等对患儿进行刺激;有意识地制造机会,让患儿与患儿之间有一定的肢体配合动作,如交替击掌、互相牵手的动作,这对患儿的触觉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音乐的选择上可以以儿歌为主;设置啦啦操的小游戏,如根据音乐鼓点做出相应的动作等,激发患儿的听觉能力。

2.2.3 激发交流意识

啦啦操运动激发患儿交流意识,减少刻板重复表现,打破社交障碍。对于ASD患儿来说,他们的社交障碍都是一样的,具体表现在不听指令、表情漠然、不会指认、没有共同注视和分享欲,社交处在缺陷状态,在培养纪律意识、激发感知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啦啦操运动对患儿进行干预,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某个支撑点去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如运用啦啦操运动的动作名称和口令练习,患儿跟随教师喊口令节奏练习,激发低龄ASD患儿的交流意识。

2.2.4 增强体质健康

啦啦操运动增强患儿体质健康,降低肥胖风险,改善认知。低龄ASD 患儿除了心理上有缺陷,生理上也是有缺陷的,包括智力有障碍、肌肉力量能力弱、自身的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差、肥胖等因素。例如,将近75%的ASD 患者有智力障碍;个体肥胖比例达到19%,肥胖风险比例高达35.7%。通过啦啦操运动,患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变换伸展四肢,做简单的动作,使其增强四肢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

2.2.5 改善患儿社会性缺损

啦啦操运动能从多维度去影响患儿,作为一项辅助治疗的干预手段,效果可以通过患儿的纪律表现、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来。改善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迫在眉睫,由于患儿年龄小,干预效果较好,科学引导患儿参与体育运动,将会对今后的康复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啦啦操运动项目以欢快的音乐贯穿整个运动,患儿在该运动中伴随音乐放松心情,舞动四肢,将自身的情感通过四肢活动表达出来,不仅调动患儿的参与积极性,也促进患儿抒发情感,表达情绪。

啦啦操运动能帮助患儿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升生活质量。在坚持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培养患儿的审美能力、集体意识,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从而达到丰富患儿生活的目的。黄金周期阶段进行科学的运动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现状,还可以有效帮助患儿提升今后的生活能力、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如果不进行干预或者干预不及时,将会给患儿以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3 啦啦操运动改善低龄ASD的干预路径

近几年来,低龄ASD患病率逐渐增加,特殊群体儿童的行为表现开始复杂多元化,这也引起了我国各学者的关注,关注焦点不仅仅局限于ASD 患者的发病因素,更体现在利用运动康复治疗对低龄ASD 患者的干预路径和手段进行研究。因为目前还未能找到完全治愈ASD 的药物,所以现阶段的患者只能采用心理和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再加上药物辅助配合治疗。

3.1 语言表达干预途径

语言刺激是最先开始出现的干预刺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应用行为分析中的“指令”,ASD 患儿可以根据啦啦操教师给出简洁的口令指示,并且完成动作,教师再根据患儿的表现给予肯定或者是重复演练,但比较适合语言能力稍强的患儿,这也是局限性所在。

3.2 非语言表达干预途径

3.2.1 图片刺激

教师使用啦啦操中手位组合图片与ASD患儿进行交流,作为语言刺激的辅助干预方式,首先在选择图片干预时,要注意的是,对于大部分ASD 患儿来说,他们更喜欢冷色系,过于炫彩的颜色会引起患儿不安的情绪,所以在进行啦啦操教学前,准备服装、器材时,需要注意颜色,避免选择颜色过艳的装饰。其次是,佩戴绿色和紫色的玻璃镜片眼镜,能大幅度提升患儿的阅读、认图速度,并且能帮助患儿提升睡眠、控制情绪。

3.2.2 玩具刺激

玩具刺激是由游戏刺激里发展出来的。玩玩具是孩子的天性,ASD患儿也是一样的,但与正常孩子不一样的是,患儿更喜欢能滚动的圆形类或者木棍等非生命体,而啦啦操运动中使用花球等小道具能引起患儿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患儿的个性情况,选择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花球,在课程开始前,首先要设置一些关于花球的小游戏,让患儿循序渐进地对花球等小道具有一定的认知,再进行教学。

3.2.3 音乐刺激

音乐刺激可以作为玩具刺激的辅助方式出现。部分ASD 患儿有着高音辨别的优势,音乐配合一些能发音的玩具,如打击乐、弹奏的乐器等,刺激患儿的听觉、触觉。不同的音色、音质、节奏对脑电波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同时也揭示了在选择音乐作为干预手段出现时,教师要根据患儿的情况而定,随时观察患儿的情绪、状态等情况。

4 啦啦操运动在低龄ASD患儿中的干预措施

低龄ASD患儿学习啦啦操的干预过程主要围绕提升兴趣—粗略模仿—细化学习—表演展示进行,划分为层次性任务,则为以下4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开展过程中不可急功近利进行教学,否则容易引起患儿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其放弃运动。

4.1 第一阶段:观看欣赏

观看教师表演是进行啦啦操运动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向患儿展示啦啦操,通过教师的动作和音乐节拍,激发患儿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配合音乐节奏穿插展示患儿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势和动作,展示过程中保持欢快的情绪,使患儿在观看过程中引起共鸣,产生参与积极性。在展示过程中,不需要太注意细节,可以展示大体框架和节奏,根据患儿的观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要逐渐细化。

4.2 第二阶段:比划模仿

模仿学习是ASD 患儿学习啦啦操的第二步,在第一步观看欣赏的基础上,引导患儿参与其中,初期不需要纠正患儿动作,只需要其跟着音乐动起来,其次逐渐增加一些小要求进行练习,动作达到大体相似,帮助患儿建立起动作框架,最后是帮助患儿将口令和动作对应起来,建立起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研究表明,低龄ASD 患儿的模仿能力只是相对正常孩子来说发展得比较缓慢,并不是完全丧失。当ASD 患儿自动参与模仿时是有缺陷的,而被要求参与模仿时,其肌电图趋于正常,所以患儿只是自动模仿功能有缺陷,而不是模仿或运动功能有缺陷。

4.3 第三阶段:细节强化

本阶段主要是强化患儿的动作规范性和身体的协调性,这是4 个干预阶段中最艰难的环节。该环节要注意强调患儿对节奏、动作的掌握,音乐练习节奏由慢到快,动作细节强调由简单到复杂,帮助患儿能相对流畅且自然地做出啦啦操动作,本环节对于其他3 个环节来说,较为枯燥,教师需要做好奖惩机制。此外,在本阶段应加入集体舞的活动环节,舞伴选择患儿熟悉的教师、同伴或家人等,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4.4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组织ASD患儿进行成果展示是干预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患儿在前3 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基础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对动作和音乐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本阶段还需要做的是,将学过的基本动作连接起来,帮助患儿能完整流畅地完成动作。此外,要鼓励患儿参与到表演中,对于初次表演的患儿来说,表演场地以及观众的选择尽可能是在熟悉的环境中,以此来激发患儿的表演欲望,从而强化社会交往能力。

5 啦啦操运动干预实施注意事项

5.1 啦啦操开展场地、装饰色彩的选择

在组织开展啦啦操时,要注意环境的影响和练习场地的布置,ASD患儿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患儿更喜欢人少的地方或是在熟悉的环境生活学习,所以在开展啦啦操运动时,应在患儿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再逐渐鼓励患儿尝试不同的环境练习。教具、场地布置和教师的穿着都尽可能地不要使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如黄色、橙色等颜色,考虑患儿喜欢偏冷色系的特点,选择蓝色、棕色等颜色。

5.2 啦啦操的运动强度设置

ASD 患儿由于心理和生理的障碍,长时间缺乏运动,导致体能下降,在设置运动训练目标时,注意循序渐进,不可在短期内设置过大的运动量,否则患儿会出现抵触心理,只有初级目标达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康复教师都要实时观察患儿的情况,根据现场的情况,下达运动指令,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教学。

5.3 啦啦操教师的专业素养

低龄ASD 患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对教师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会教学,更要体现在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如地应对一些突发情况,积极引导患儿通过动作和语言培养认知和理解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当出现患儿学习动机不足时,要采用激励的方式,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相处模式,奖励机制可以是患儿喜欢的食物,惩罚可以是不允许患儿玩喜欢的玩具,合理地采用矫正方法。

6 结语

对低龄ASD 儿童进行啦啦操运动干预时,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干预途径(语言刺激)和非语言表达干预途径(图片刺激、玩具刺激、音乐刺激)。尽管现在有很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给ASD患儿带来积极的影响,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都能对患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关于干预过程中的路径、训练量等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于如何制订干预计划及干预路径、方法等,使运动干预的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低龄患儿动作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下一个动作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拟降低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低龄留学当慎行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