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菲
初夏,巨鹿路庭院深深的老洋房,是时隔11 年我和王兆钢再次见面的地方。
11 年前我们在青城山脚下的上海援建都江堰指挥部相见,当时他的角色是经济组组长。而今,逍遥归隐、之前本无音乐基础的他,已成为准古琴演奏家。
时隔经年,他的容颜倒没什么改变,气质却离卸任不久的宝山区政协副主席这个“行政”的形象有了距离,多了超然隐逸的风神,让人想到那些坐在石鼓之上瞑目抚琴的琴仙高道。也难怪,从2016 年开始他逐步浸润在古琴演奏和斫琴技艺中,抚摸到了古琴深厚、沉默而玄奥的脉搏。书桌上始终不离三样东西:琴谱、古典著作、读书笔记。
他自谦不求愉悦听者的耳朵,但求养自心。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籍记载伏羲、神农都曾作琴,也有黄帝、唐尧等造琴的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讨伐又增一弦,共七弦。琴曲存世3360 余首,琴谱130 多部,琴歌300首。中国古琴制作技艺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日,王兆钢为我与两位闺蜜弹奏的第一首曲子是《鸥鹭忘机》,也是他最有感觉和心得的古曲,用的是他自己斫的琴。
沉香袅袅,屏气凝神,但见他端坐,右手弹古调,左手合正音,泛音击清磬,实音捣寒砧,声声入淡远,余音绕梁,曲意隽永,指法细腻,心神俱安,让人不仅养了气,更领略了太古心。
何为鸥鹭忘机?王兆钢说,忘机是道家语,意为忘却计较、巧诈之心,心无纷竞,恬淡无争,方能天人合一。《列子》中有一则寓言:“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形可欺,而神不可欺。若想与万物同尘,应该常无心以相随。也许在官场上长期浸淫过的人,更能演绎出个中从纠结矛盾中脱胎换骨的悠然潇洒。
那个下午,王兆钢还为我们演奏了《大悲咒》《女人花》《笑傲江湖》《梅花三弄》和《流水》,涉及宗教、流行和经典古曲。《大悲咒》里,他甚至还加上了自己创作的翻开与合上经书的两个小桥段。他说,古琴的记谱方法尽管神秘,却也宽容了演奏者对原谱做适度灵活处理以体现个体对琴曲的理解和表达。
看王兆钢的娴熟而繁复指法竟让我出了神: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起手潺湲滴沥,响彻空山。随即幽泉出山,风起水涌,而后渐渐蓄积起汪洋浩瀚之势,至滚拂起段,群山奔赴,万顷争流,澎湃入 海……
而一曲《女人花》,亦是惆怅悠扬,让人不禁感慨缅邈岁月,缱绻平生。
那个下午至夜深,精致的奢靡藏入老洋房古旧的墙体,风雅的旋律回荡在落寞的旧物间隙,时光在变幻莫测的心神动荡流通中穿梭。曲调是精雅的,指法是繁复的,而美丽是泰然祥和、动人心深的。想起了王兆钢说过他与古琴的缘分恰如他的爱情,分为三个阶段:先结婚后恋爱;古琴虐我千百遍,我待古琴如初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记录是多余的,写意的感受是重要的。我一边听他散片式的叙说,一边在想究竟是怎样的心性,成就了他从仕途经济到艺术人文的无缝衔接。也许对于包括我在内的普罗大众而言,古琴其实并不需要懂,她只是生命中的一种可能性,却能给奔忙之人提供暂时安静、安定和优雅的栖心之所,宛如一句唱词中所写的:偶然间,心似 缱……
一琴难求,价值连城,斫琴是对古琴制作工艺技术的简称,是一门将文化、艺术、声学、美学、木工、漆工等融会贯通的综合技艺,也需要斫琴师有相当程度的古琴演奏水平和鉴赏力。
王兆钢最初买过两把琴。2019 年5 月4 日,他的古琴工作室“仰德坊”成立。拜良师学琴之后,他又追随老师学习斫琴,攀登古琴艺术的另一座高峰。
古人对琴材及音韵总结有“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之说。宋人朱长文曾说:“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良质与善斫,道出古琴的形、质之美。琴材之美、大漆工艺及断弦之美、丝弦的音色之美,构成古琴艺术重要的审美情趣与内涵。而合乎古法要求的琴材匮乏而昂贵,重良材,亦重古材。若得古良材,胜于精金美玉。觅得好材料后,好的斫琴师必须通晓音律,具有超强表现力。唐代四川雷氏家族所斫古琴,在当时就高达黄金三百两。唐琴“大圣遗音”曾先后两度在嘉德拍卖会上现身,后来一次以人民币1.15 亿元高价成交。
古琴制作有一百多道工序,一位斫琴师一生的出琴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好琴更是难得。王兆钢心大,誓要斫出能力范围内最像样的古琴。他四处寻觅采购琴材,足迹遍及安徽黄山,江西婺源、泰和等,不计成本找寻至少百年历史的木料,且必须是做过老宅栋梁的房料,因其木性稳定,音质通透。在江西泰和县,王兆钢买到了制作平生第一把桐木古琴的材料。
每块琴材都是独特的,他买了足足可做几十张琴的老木料。将这些直径三四十公分的老木料运回上海,找专人开片,自己再顺纹理,辨阴阳,选择琴式,制作木胎,制作灰胎,髹漆,配件安装及调试……许多工序须经不断试验,并无定法,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唯靠自己对木材音色的把握和判断。生漆珍贵,也极易引发过敏,在髹漆时,王兆钢的皮肤严重过敏。
徒弟问他,这事值得吗?他说,值得,前半生浪费的时间太多,也曾洋洋自得,现在想来并无多大意义。桑榆非晚,柠月如风,现在终于能将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值得。
早几年,王兆钢还发起成立了宝山区古琴协会,这是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正式组织,也是上海16 个区中唯一的区域性古琴协会。那种驻守于心底的神奇力量使他把生命的伏笔留给了古琴。属于琴人的梦想,他一个也没落下。
作为最后一批知青,王兆钢起初分配在交通邮电系统,当过装卸工和司机,干过企业报主编、企业领导,40 岁那年在宝山区挂职,挂职结束后留在区委组织部,从此开始了从条到块的公务员生涯。当过区委办副主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行镇党委书记,宝山西城区管委会主任等,选派赴都江堰参加灾后重建工作,然后是宝山区政协副主席。
王兆钢从小手巧,学过书法,还学过缝纫,早年家里添置了一台缝纫机,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为姐姐做的时尚外套。学古琴纯属机缘巧合。5 年前他陪外地友人在沪上探寻古琴,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的倒是他。5 年间,他每天至少坚持练琴两小时,能够不看琴谱连续不断弹一个半小时。气韵生动是琴曲演奏的至高境界,主要在于演奏者对于乐曲节奏节拍中透析出来的气息的精准把握,最精通的15 首琴曲,王兆钢几乎已做到心到手到。
王兆钢走遍几乎整个中国,也将他心爱的古琴带去他所到的山河湖海。5 年学琴路,个中酸甜悉数经历,从初级阶段的技术层面演绎,到如今情感与灵魂层面逐级领悟与升华,古琴的美学格调让他学会从容,渐渐有了诗化的沉淀。
制作和弹奏古琴无疑是王兆钢在职业生涯行将尾声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打开他未来生命维度的精神图腾。不怕阳春白雪,无惧锦衣夜行。古琴的很多美感在如今的他身上都有传达。比如深情之美,风雅之美,比如淡然之美,正静之美,它并非让人裹挟其中不可挣脱,而是让人接受命运,不乱不杂,安住当下,超越无常,从而彻悟人生的情致与虚空。古琴于他,浅予深深,长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