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文
王天蓉的《学会提问》指出:“传统观点认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习就发生了。但真正的学习只有学习者理解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时才会发生,给学生一个问题来回答,他将学会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他将学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学习。”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不断发问,学生被动回答的场景,因此也让课堂变得了无生趣。由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王老师的研究团队的带领下,上海的教师首先在数学学科开展了问题化学习的研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主动提问是真实学习的起点,学会提问是深度学习的内核,大胆质疑是“双减”落地的路径。具体心得阐释如下。
一、学生主动提问是真实学习的起点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真正的开始是学生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传统的师问生答是“学会”,主动提问则是“会学”。英语课上,我们发现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教师为了控制课堂,完成进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问题。然而,学生的“真学习”却是在提问中开始,学生提出的“真问题”才是教学中的“真资源”,学生在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题时才有味,探索讨论的内容才有料,真实学习才有效。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生学会提问是深度学习的内核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英语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学会提问既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核。问题从哪来?从故事、从情境、从画面、从观察、从讨论、从思考中来。我以外研社新标准(三起)六年级下册“When are we going to eat?”课文为例阐述。首先,授课教师用一首“Chant”导入“Who am I?What am I? Where am I from?”等特殊疑问句的问答,提炼出特殊疑问词Who、What、Where,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学生应教师的要求,小组合作后,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How are they feeling?How many ducks are there in the pond?Where are they? How many hairs on Daming’s head?Why Daming looks angry?What are they ducks eating ?在学生们问题的驱动下,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被唤醒。但是,我们也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本身就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Who are they?(明知故问)
How many ducks are there in the pond?(问题不聚焦)
Why does they go to the park?(语法错误)
How many hairs on Daming’s head?(既有语法错误,问题也不聚焦)
针对这一现象,要如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的情况呢?教师再次研读教材,确定课文“Intention and plan”之后,以“Holiday”和 “Plan”为话题开展教学,挖掘核心问题,调整问答策略。首先,教师围绕“Plan”话题,示范提问:“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t the picnic?”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提问更有针对性。最后,教师提供语言支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问答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成为协助者。教师通过特殊疑问词引导的开放式问题,促使学生用英语思考,学会提问和深度学习。
三、大胆质疑是“双减”落地的路径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双减”工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雨花区教师团队于2018年5月开始研究问题化学习,共有26所学校相继加入学习并开展了“四自”课堂和“四有”底线生命化课堂评价标准的探究,“学习有质疑”既是评判“四自”和“四有”课堂的一大标准,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消除顾虑,学会质疑,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双减”政策颁布之后,教师更应潜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课堂实效;关注生成,善于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增效不增量”。只有这样,“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地,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