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容词“得意”在藤县方言里有三种用法,分别是表褒义的“称心、满意”“好玩、有趣”以及强烈的主观否定义,否定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现代汉语及其他方言均未发现类似的否定用法。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考察“得意”的不同用法,旨在揭示藤县方言“得意”的否定用法是其主观化加深的进一步体现。
【关键词】藤县方言;“得意”;用法;主观化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4-01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39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得意”有两个义项①,一是“得志”;二是“称心,满意”,在生活实际运用中也多指骄傲自满、沾沾自喜。关于“得意”的来源,范兴华(2013)②考察了“得意”的历时语义演变,至于其感情色彩的指向变化没有过多的讨论,王梦甜(2019)③在范兴华研究的基础上对“得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进行了深入讨论。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对“得意”在方言的使用情况没有给予太多关注,部分方言中的“得意”有着区别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尤其是藤县方言中“得意”的用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考察方言中“得意”的用法有助于加深对其主观化和词义感情色彩变化的理解。本文拟结合“得意”历时语义演变以及方言中“得意”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探讨“得意”主观化。
一、藤县方言中的“得意”
形容词“得意”在藤县方言中有三种用法:常在句中作定语或谓语,谓语居多。具体用法如下:
(一)表示“称心、满意”。
1.数学考开一百分,李林好得意。(数学考了一百分,李林很得意。)
2.阿甘中奖得只篮球,无天得意。(阿甘中奖得了一个篮球,非常得意。)
3.你队是李老师个得意门生。(你们是李老师的得意门生。)
以上“得意”在句中充当谓语(例1、2)或定语(例3),作谓语时通常位于句末,而作定语时,常位于句中。该用法下的“得意”含褒义色彩,表示“因达到心理预期而感到欢喜、舒畅”,如例1李林因为考了好成绩所以满心欢喜,例2阿甘因为中奖得了一个篮球而开心。
(二)表示“有趣、可爱”,常用于感叹句中,表示对谈论对象的感叹、喜爱,如:
4.只侬儿好得意啊!(这个小朋友好可爱/有趣啊!)
5.佢啊堆玩具好得意啊!(他那一堆玩具好有趣啊!)
6.只狗儿见到熟人逗会扑上身,一直挨紧你,不止得意!(这只小狗看到熟人就会扑到身上,一直挨着你,特别可爱/有趣。)
该用法是受到了广州话的影响,其常在句中充当谓语,是对谈论对象的一种肯定评价。
(三)表示一种否定,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
7.物整得厨房样得意?
8.啊只人脾气好得意个。
关于“得意”的否定含义,没有明确的指称或命题意义,需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例7中“得意”在句中置于程度副词“样”之后一起充当“整”的补语,可能是厨房被弄得十分脏乱,到处都是油污,“得意”在此处表达“脏乱”一义,它是说话人对厨房现状的评价。例8是对谈论对象脾气的评价,“得意”在此处可理解为“奇怪”。
9.啲青菜咁得意嘎?
10.望见佢都不止得意。
11.啲屬于你的超常发挥,不使咁得意。
12.春你穿得咁得意?
例9—例12“得意”在句中充当谓语,是对句中主语动作或状态或特征的陈述、说明。例9是对青菜的评价,这些青菜有可能是变黄打蔫儿了,也有可能因被胡乱摆放而茎叶受损,导致卖相很差。例10是对“佢”过于神气或者摆臭脸的样子进行评价。例11是对听话人的一种告诫,提醒听话人不要因为偶然的成功而如此得意忘形。例12“得意”则是对听话人穿着的评价,意指“随意、邋遢”。
“得意”常位于句末充当谓语,有时也能位于句首充当述谓成分,通常发生于谈论对象为双方都知晓的叙述语境中,常省略主语。如例13,“得意”既可指所谈论对象非常自负,目中无人的性格,也指所谈论对象撒泼耍赖的行为。
13.得意过物西!
14.得意冇?扇个叫你乱动啲书个?
例13“物西”泛指任何人或事物,“得意”用在程度差比句式“AP过NP”中突出说话人看不惯对方极其得意的样子,表示对方耍无赖、不讲理到了极致。例14“得意”搭配否定词“冇”位于句首,似为疑问,实则含反诘语气,可表示一种责备或幸灾乐祸,指没有经过允许而乱动别人的书是一种讨人嫌、不礼貌的行为。
可见,藤县方言“得意”的否定用法体现为两点:否定事物时,否定的是事物的外观,如上述例句中提到的某物的品相或某场所的卫生状况等;否定对象是人时,可能否定的是这个人过于自负的性格,或是奇怪的脾气,甚至是不得体的行为举止。
二、其他方言中的“得意”
其他方言中“得意”的语义也各有特点,在东北官话中作为动词使用,表示“重视、喜欢”;江苏靖江一带的吴语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骄傲”;而广州话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④
(一)表示奇怪。
佢的脾气好得意嘅啫。(他的脾气可奇怪了。)
(二)表示好玩。
呢个细佬好得意。(这个小孩很有趣。)
(三)表示有趣。
呢个球几得意。(这个球挺好玩。)
此外,广州话中还有两个与“得意”相关的形容词。
1.“得戚”
(1)表示洋洋自得。
你睇佢个样几得戚。(你看他的样子多得意。)
(2)表示得意忘形。
偶然成功之嘛,咪咁得戚。(偶然成功罢了,别那么得意忘形!)
2.“得敕”,表示“神气”。
得敕啦你!(有什么可神气的。)
其中,广州话“得意”的“奇怪”一义只能用来形容人,“好玩”“有趣”一义既可以用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物。经询问广州话母语者得知,若要表达夸奖,则使用“得戚”,而“得敕”一般含有嫉妒语气。对比之下发现藤县方言的“得意”的义项和用法已涵盖了广州话的“得戚”“得敕”“得意”与吴语的“得意”,由此可看出藤县方言中“得意”用法的丰富性和特殊性。
三、“得意”的历时演变
“得意”连用始见于春秋时期《庄子·外物》,它由动词“得”和名词“意”组合而来,“得”和“意”均有实际意义,二者连用有“领会情感、旨意”的意思,这一用法沿用至隋唐以前。
15.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6.得意即亡言。一言亦不用。如此了了知。是为得佛意。(《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17.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战国策·齐人谏靖郭君城薛》)
结合例15和例16的“得佛意”可知该用法下的“得意”仍是个动宾词组。直至西汉时期,“得意”虽产生了“称心”义,见例17,但动宾词组用法仍占主导地位。
中晚唐时期政治由盛转衰,文人骚客在诗歌中借国家的衰落多感慨个人命运。此时“得意”语义已然发生变化,由组合式的动宾词组向粘合式词组靠拢。例18—例20的“得意”仍可理解为动宾词组,意指现实仕途上的得志,也可以理解为情感上的“称心、满意”之义,此时“得意”在句中作为形容词充当谓语。
18.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寒山诗》)
19.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李白《九日登山》)
20.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开愁歌》)
直至明代,“得意”逐渐成为一个形容词,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如例21、22,“得意”的词义通常指“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21.你凡事撺唆,是他个得意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寻老孙怎的?(《西游记》第三一回)
22.荆公想江宁乃金陵古迹之地,六朝帝王之都,江山秀丽,人物繁华,足可安居,甚是得意。(《警世通言》第四卷)
这一时期“得意”的意思已不再是“得”与“意”含义的简单相加,此时“得意”已经完成词汇化,其感情色彩在使用中逐渐过渡出了贬义指向,如:
23.凡内中有线索的,才收得一二件,(掌家)便得意夸张道:“魏祖爷与他交好,才收他礼的。”(《梼杌闲评第四十五回》)
24.他们永远作别人的爪牙,而且永远威风凛凛的表示作爪牙的得意;他们宁可失掉自己的国籍,也不肯失掉威风。(老舍《四世同堂》)
综上,可看出“得意”新增了“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贬义,且延续到了现代。“得意”可在句中作谓语、定语、个别情况下作宾语,而在方言中鲜少甚至没有宾语用法,可见,人们在用语以及表达上随着语言的历时演变也已发生变化。
四、“得意”的主观化
沈家煊(2001)指出“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说话人的自我印记这一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1]268 Traugott认为在语言演化过程中主观化使得说话人的“自我”视角会更加突出,她认为语法化中的主观化表现体现在:由命题功能转变为言谈功能;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非认识情态转变为认识情態;由句子主语变为言者主语;由自由形式变为黏着形式。[2]38 “得意”一词在漫长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其情感色彩由褒义延伸至贬义,其主观化过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一)由命题功能到言谈功能
“得意”在春秋时期由含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得”和名词“意”组成,含有具体的指称意义,表示“领会、得到某种旨意或情趣”,如例15、16“得意”出现在对话语境中发挥着命题功能,后演变出“称心、满意”的评价义,其命题功能逐渐丧失。不见任何指称意义,其作为形容词在句中逐渐产生描述作用,在句中实施着言谈功能。“得意”在藤县方言中表现出来的言谈功能更为显著,从其能够形容人或物的用法便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二)由客观意义到主观意义
“得意”这一能指最初代表着客观的所指,如例15、16中“意”指的是言语所代表的意思。当“得意”演化为表“称心、满意”甚至“得意忘形”的形容词时,逐渐凸显出在叙述语境特有的评价功能,“领会旨意”“得志”意义逐渐虚化乃至消失,如例23中情感主体掌家得意忘形的主观情感、态度在此过程中得以表达。
“由于主观性意义不属于命题真值含义,因此在语言翻译中往往无法传达出来。”[3]随着主观化程度的加深,其情感倾向就会因语境发生变化。藤县方言 “得意”否定事物的用法是人类在大脑中将[+有生]的人类和[-有生]的事物纳入了同一评价体系中的认知表现,“得意”对人的评价可以细化为种种好或不好的性格乃至行为,相似的评价认知投射到事物时,则通过视觉感官评价其外在的好坏,如例7“得意”是对厨房脏乱差的评价,例9是对青菜卖相差的评价,同一认知在不同事物间的互相投射,加深了“得意”的主观化。
(三)由句子主语到言谈主语
代宗艳、宗守云(2021)指出“实力”(表程度深)一词“在句子使用中隐含着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即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所具有的某方面性质或特征的程度很高。”[4]77成词后的“得意”在实际语用中同样隐含着一个无形的言谈主语,它存在于话语命题之外,体现的是叙述者的视角、态度、情感。如例17“得意”在实际语境中找不到相应的客观所指,并非指蝼蚁得到、领会了某种意思、旨意,“得意”语义虽指向蝼蚁,但实际彰显的是言谈主语的态度、评价,指出鱼儿失水于蝼蚁而言是一件好事。
“情感类词的感情色彩往往取决于情感主体和言者的态度。”[5]69当叙述者对句子主语所持行为或所呈现的状态表示肯定或赞成时,“得意”代表的是一种褒义评价,反之,则为贬义评价。如例14中若听话人动的是说话人自己的书,此时“得意”含责备意味,意指“谁让你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若听话人这一行为与说话人无关,此时“得意”则蕴含了说话人幸灾乐祸的心理,深层含义为“你闯了祸了,就要威风不起来了”。
(四)由组合式动宾到粘合式词组
成词前的“得意”作为一个组合式动宾词组,它们之间可插入其他成分,如例15“得意而忘言”、例16“得佛意”。而成词后的“得意”在句中的句法功能已然发生变化,中间不能再插入任何成分,二者也不可拆开使用表达同一含义,只能作为形容词常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乃至宾语,这体现了实词语义不断虚化而逐渐形成稳固词项的词汇化过程。
五、结语
藤县方言的“得意”所含的强烈否定意义,否定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在现代汉语以及其他方言中还未发现这样的用法。储泽祥(2002)指出“共时地域方言的差异,往往能反映共同语历时变化的情况”[6]11,因此方言中“得意”的使用可以作为反映其历时变化的旁证,同时可以认为此种用法是“得意”主观化加深的体现,其经历了由命题功能到言谈功能、由客观意义到主观意义、由句子主语到言谈主语、由组合式动宾到粘合性词组四个过程。
注释:
①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02页。
②范兴华:《“得意”词义分析与复合过程探析》,《镇江高专学报》2013年第2期,第26-28页。
③王梦甜:《“得意”的词汇演变和主观化》,《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68-70页。
④许宝华、(日)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5592页。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2]TRAUGOTT E.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C]//STEIN,D,WRIGHT S.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fic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董秀芳.主观性表达在汉语中的凸显性及其表现特征[J].语言科学,2016,15(06):561-570.
[4]代宗艳,宗守云.当代汉语“实力”的语法化[J].辞书研究,2021,(04):70-79.
[5]王梦甜.“得意”的词汇演变和主观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01):68-70.
[6]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02):5-13+2.
作者简介:
覃高雅,女,广西藤县人,廣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