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

2022-06-20 09:10蒙慧赵一琛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

蒙慧 赵一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把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并将其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科学规定和阐明了其基本内涵和具体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今后科学建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基本原则和重要遵循,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有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6-0004-05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18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即“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培育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就要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积极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动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1.党内政治文化是以红色特质革命文化为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3]首先,党内政治文化不是无基之厦,而是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及历史渊源。无论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以民为本”“修身克己”“天人合一”“仁爱诚信”等传统文化精髓,还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转化的“大同世界”“革故鼎新”“实事求是”等传统政治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与“基”,持续滋养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其次,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开端与灵魂。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抗美援朝到“两弹一星”,革命岁月中积累沉淀的红色基因,铸就了党内政治文化永不失初心的深厚伟力,用革命文化为党内政治文化铸形塑魂,党的公信力和国家的软实力就会更加强大。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之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髓,坚持人民立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文化,是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精神动力。

2.党内政治文化是以党内信仰文化为核心,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党内实践活动为表现的有机统一体。其一,党内信仰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4]69党内政治文化始终从坚定理想信念出发,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政治标准和政治原则,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二,组织建党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保障。组织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平台,是开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必要载体,是“知行合一”这一原则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党组织平台,才能将党的组织原则、组织规矩、行为取向、思想意识转化为党员发于心,溢于表而行于外的自觉能动性。其三,党内政治文化具有“知行合一”的文化属性,党内实践活动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现,能够发扬党自我革命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维系党内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纽带。毛泽东曾说:“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消化不了。”[5]797因此,依托党内实践活动建设健康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能够保证党的价值阵地不变质不变色。

3.党内政治文化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党性文化的集中呈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掌握党内政治文化的主动权,与时俱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称党性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从认知到行动的道德表现,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哲学,还对其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从“知行合一”这一原则出发去考察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高度契合,二者都致力于通过弘扬和倡导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价值观,将其内化为指导党员个体自觉行动的准则和规矩,进而为培育政治生态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始终践行党性原则,才能保障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让党内政治文化根深叶茂。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1.政治性与群众性。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是共产党人共有的文化思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5]91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所体现的阶级属性和政党属性集中呈现了这种文化的政治属性。群众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特征。周恩来强调:“党员也是群众中的一员,包括领导人在内,不能自居于群众之上。”[6]中国共产党不是与群众泾渭分明的组织,党内政治文化也不是独属于党员的文化系统,党内政治文化所运用的符号文字、话语体系及规章制度都必然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纳认可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群众性帮助党组织在处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时候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党组织在领导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更具向心力,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2.引领性与斗争性。科学的引领性是兴党的基石。党内政治文化有别其他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重新建构的与马克思主义相适应的文化系统,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滋养。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性能够强化人民群众对党政治目标的理解,通过党员干部强有力的宣扬和引导,使文化自信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道路上更深沉、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斗争性是党内政治文化在淬炼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本领方面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讲话中强调:“要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7]党内政治文化在原则上就要求共产党人在面对矛盾和危机的时候敢于亮剑,敢于激浊扬清,敢于战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3.目标性与时代性。目标性与时代性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体现了百年大党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一方面,“不变”就是指鲜明的目标性,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自始至终把握的准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无论采取任何发展战略,都是向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愿景前进,政党精神、政党品格、政党力量则是支撑其前进的动力之源。另一方面,“变”即指勇立潮头的时代性,是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保证性质、宗旨及目标等大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和实践新要求,审时度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身,从而使党内政治文化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有规律的、系统性的“变”。

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蕴

在党的自身建设史和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上,党内政治文化的生发与培育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政党是由统一的意识形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宗旨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政党肌体生命力的旺盛程度,战斗力的高昂程度都是由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健康指标”来评判的。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进入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需要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党的建设深层领域为切入点。作为熔铸政党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为一体的精神力量,党内政治文化在培育政党精神、锻造政党品格,凝聚政党力量等方面拥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命基因,必须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护党、文化强党,从而助推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定思想觉悟,修身立德,提高理论功底和精神境界,党内正气逐渐充盈,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党的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但同样也要看到,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端正政治思想、强化政治认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促进党的建设由“治污”向“清源”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迈进,抓住“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我们党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之合力的集中体现,就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实支撑。因此,党内政治文化理应通过培育全党共识、共享、共为的精神要旨,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和大政方针的传播助推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全面建构。

(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参照坐标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生发土壤,政治生态是党风和党员作风的外在表现。党内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文化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文化从精神层面主导生态,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实践证明,正直光明的政治实践才能够培育出先进健康的政治文化,而政治生态自然呈现风清气正的态势。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党员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习惯与态度,以制度、组织、舆论以及上级党组织的权威为载体,长期浸润和熏陶党内政治生态,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态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紧扣政治生态这个“晴雨表”,激浊扬清,坚决抵御和清除消解党内政治规则、规矩、制度和纪律,歪曲党内政治生态,破坏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沉疴毒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4]33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通过动态的实践行动“以文化人”,用清明的政治文化涵养政治生态,与之形成密切的相互配合的态势,塑造深厚的政治生态土壤。

(三)解决政治生活问题的关键举措

党内政治文化不是孤立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8]而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都是以共产党的文化反思、文化自省、文化觉悟和文化自信去改造党员主观世界的活动。可以看出,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与血脉,二者是表里相合的关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关键举措。

当前,总结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问题表现,这些生长在政治文化土壤中的“杂草”会导致党组织生命力的衰退,作为重要政治考量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定位要求其必须触碰灵魂,在不断着手解决党内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改造党员的思想,根除一切不利于党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侵蚀党员理想信念的不良观念、风气、习惯,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现象的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党有全党的要求,各级党组织也有各级党组织的要求,既要强调全党普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要通过营造‘小气候’来形成‘大气候’。”[9]因此,让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举措达到精神和行动方面的一致,让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党员个体都能时刻感知并认可的“大气候”。归根究底就是要涵养、培育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让其成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内在支撑。只有通过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培育、作风养成和形象展示,分析党内政治生活出现问题的原因,不讳言问题,不回避问题,提升现实针对性,体现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和清醒认知,才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道同契合,构建共同的文化轴心。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培育路径

(一)根本原则: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观念文化,凸显的是党组织和党员对党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认同感和遵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10]14,其价值旨归是为塑造党员个体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提高政治能力,依赖全体党员的真心认同和自觉遵守,使其成为党员自觉维护和施展的规范。因此,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与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是双向同构的关系。

首先,要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党章要求从党中央到党的基层组织都必须坚持实行集体领导制度,也就是党委制。“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10]15。其次,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要抓住正确用人导向这个关键,才能精准选拔出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仅要坚决执行“三个坚决禁止”和纠正“四唯”,而且还要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严明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最后,要开展批判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敢于自我批评、敢于批评他人、乐于接受他人批评是我们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讲事实,讲政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党内平等民主的制度环境的重要举措。

(二)核心举措:筑牢思想防线,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党的生命线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及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功能同构性,领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实现。其一要提高政治洞察力,抵制庸俗的价值观。党员只有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政治主动权。其二要在实践中不忘本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要在彰显中国共产党宗旨风范中坚持不忘本来并面向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相结合。其三要丰富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依靠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新和改造文化载体,烘托和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基础的作用。

其次,要坚持党性原则,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党的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1]332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肩负着思想舆论阵地守望者的政治任务与监督引导的文化担当。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为新闻舆论领域的关键岗位培养一批理论水平过硬,党性修养深厚的党员队伍,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转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要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把互联网看作意识形态领域必争必占必守的最前沿,敢于亮剑,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党组织在文化领域制高点的作用。

(三)重要保障: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和核心。党的全面领导是一个体系化、整体化、系统化的链条,各个环节精密扣合,严丝合缝。从共产党的政治站位、政治立场出发,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其重要保障就是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内政治文化贯穿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贯彻落实党的法规制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问题突出的,要敢于亮黄牌、掏红牌。”[11]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在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领域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组织力和群众号召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论述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面对党内政治文化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党先后开展五次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内政治生活取得了突出成效,为今后继续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注重和维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党内政治文化在结构和内容上更为体现出符合中国共产党信仰、理论、宗旨,并将其内化为党员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毛澤东选集: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66-367.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7.

[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52.

[10]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11]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

责任编辑:籍雪梅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
培育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关系研究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