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丽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再简单以分数区分学生,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对课堂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新的探索。本文简单概述了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目的与意义,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一线教师参考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减负增效;目的与意义;优化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理念被提出后,减负增效成为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重点改进方向[1]。自1955年至今,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减负增效问题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不仅颁布了各项行之有效的法规、政策,而且一直组织专家学者讨论研究,力图进一步优化减负措施,其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优化小学阶段现有的作业设计方式方法,是需要教师、学校、社会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课前、课后作业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合适的作业对课程改革的实现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意义重大。
首先,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能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不重视作业设计的教师,其课堂教学和作业安排联系不够紧密,因此通过作业准确把握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减负增效的作业可以更好地聚焦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快速吸收重点内容,也帮助教师更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该研究能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教师为了达到作业减负增效的目的,作业的形式也会更加多样性。这样一来,教师在评判学生作业成果时也会有更加多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推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化。
另外,该研究是当代小学教育迎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减负增效的作业可以最大程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既符合学科特点,也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增强自身各项能力。学生能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评价中找到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使素质教育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二、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作业设计不够科学,其二是作业的设计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业虽然覆盖了大部分知识点,但主要靠“量”来覆盖,不够集中;同时,在现实的操作过程当中,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比较主观、随意。甚至有的老师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在课前设计好课后作业内容;这就导致老师布置的随堂作业的目标不清晰,作业起到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小学阶段对各学科的交叉融会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经常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分隔开,导致各学科间的知识不能互相渗透,多学科之间没有互动和相互促进,更缺乏与生活的相互结合。这样一来,书本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越发像是空中楼阁,没有实践,空有理论。
目前小学语文阶段的作业设计不够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主要体现在所有学生的作业都一模一样,缺乏创新和区分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低,专注度有限,也更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现阶段的作业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缺乏针对性;而且作业形式大多单一枯燥,缺乏新意,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
三、减负增效目标下的作业设计优化方案
(一)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要做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习惯、性格、智力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并为学生提供选择作业具体内容的空间,进而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动物儿歌》时,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其创作几句儿歌,尊重学生的喜好,通过这一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其次,教师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难以理解较为晦涩的内容,但对未知都充满了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较为贴合实际生活、易于理解又不失趣味性的作业。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大家各有所长。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优势。例如,在学习古诗《小池》时,教师可以鼓励喜欢画画的同学画出诗词中描绘的景象,鼓励喜欢朗读的同学学习古诗词朗诵;在学习《春夏秋冬》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喜欢画画、擅长画画的同学画出自己眼中某个季节的景色,并在班里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喜欢音乐的同学收集和季节相关的音乐作品并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不同的优势,又创新了作业形式,达到小学阶段课后作业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重视知识的积累
相对于其他学科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打好字词基础,建立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信心。因此,学生能够完成生字生词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是这一阶段作业内容的重点;在完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拓展练习作业,这一部分的作业是在积累之上的拔高,更要注重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操场上》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找出文中的动词,学习动词的使用规则。在熟悉了这些动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将这些动词、动作表演出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动词中“动”的具体含义。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积累到丰富的语言内容,就可以“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以及语文规律。
(三)重视协同合作的探究
相比于独自学习,集体合作可以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在作业设计过程当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适当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互相合作的能力[2]。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当中相互启发,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不同学生也能获得展现自身优点的机会,不同学生之间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对于提升整个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学生的基础成绩、性格差异等,教师在进行学习小组组合分配时都应考虑到,以确保合作学习实际应用效果的发挥。
例如,在学习完《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下分组扮演不同的动物,合作演绎文章情景;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以扮演猴子、狐狸、松鼠等小动物,温柔细心的学生可以扮演小鹿、小马等小动物。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会更有参与感;学生在思考应该怎样演绎动物角色的动作、台词时,也更容易想象到当时的真实情景,进而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独到的理解。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又在互动中让教学过程不再单调乏味,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同学间互相交流沟通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情。
由此,在作业的设计上,教育者可以着眼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减轻学生个体的作业负担,同时锻炼学生相互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结论
中小学作业减负任务不仅要减轻学生作业体量上的负担,更要减轻学生心理上对完成作业的负担。因此,小學语文教师在减负增效要求下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作业时,需要多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发挥学生特长;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这样不断精益求精,才能让减效增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宗会.初中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8-29.
[2]赵亮.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实践活动的思考[J].学周刊,2020: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