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1+1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算式,但是如果我们把1想成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很多方法、很多思想,那它就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数字,而是组成生活的一切元素,这些元素中自热也包括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元素。如果把1再看得高深一些,它还可以代表深奥的思想,比如简洁,现在让我们把一个有一个的简洁加在一起,那就是富足。如果我们把每一个1都看做一步,那么很多个1加在一起就是千里。小学的语文教学,学生一生的学习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千里,都是简洁+简洁+……丰富起来的富足。
比如说明文的语文学习过程。说明文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却常常把它弄得很复杂,总是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浓墨重写,而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重视不够。怎样才能把一单元课文在一周之内教完,怎样把说明文这种文体教到会读、会辨、会分析、会写作的目标和要求,我想到了一个词叫“深入浅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通过阅读课文和研究教材、教参,我发现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说明方法无非是这五种:一、列数字;二、举例子;三、作比较;四、打比方;五、下定义。怎么能帮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会呢?我想应该是例子先行。
一\认识说明方法,总结判断规律
开始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时时,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四句话:
1、寿光桃一个能重500克。
2、纺织鸟织的巢像个大葫芦。
3、都说东方大厦是很高的楼,其实双子塔比它高得多。
4、兔子跑得很快,当它遇到危险时,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0千米。
我把这四句话写在黑板上,然后把五种说明方法的名字也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来判断一下,给他们找到伙伴,连起来。
1、寿光桃一个能重500克。 举例子
2、纺织鸟织的巢像个大葫芦。 作比较
3、都说东方大厦是很高的楼,其实双子塔比它高得多。
打比方
4、兔子跑得很快,当它遇到危险时,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0千米。 列数字
在这种连线的形式中学生通过主观感知了解到了说明方法,然后我们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一读这四个句子,看看每一种说明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用简单的话语总结一下。
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总结概括了这样几种说明方法的特点:
列数字:就是有数字出现。
打比方:就是比喻句。
作比较:就是A比B怎么样,A相当于B怎么样
举例子:就是描述一个事物,在什么情况下怎么样了;当……时候,怎么样了。
还有一种方法叫“下定义”,怎么帮助学生认识它呢?
我请学生打开《数学》课本的48页。这一页里有几个概念: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循环小数。我请学生读了读这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们,这就叫下定义,下定义时一定要严谨。
认识了这 5种说明方法,我又开始带着学生踏上了应用之旅。我们以课本中《鲸》这个例子,边读边画出说明方法。通过这样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说明方法的应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放手了。
接下来的第二第三节课时学生自己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十一课《新型玻璃》。
二、把握认知规律 巧记基础知识
这一单元中还有一个内容就是难读难写多音字比较多。为了能教会学生写字记忆,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九课 习作例文
1、给加点字注上拼音
哺乳 潜入 倾斜 立即
Dù lǜ fèi è tāi
( )子 过( ) ( )部 上( ) ( )生
注意:肺部的“肺”的写法 , 过滤的“滤”的写法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 习作例文
这一课中有很多难读的多音字,怎么办呢?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标好自然段,然后说哪一段第几句请学生读。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个粘在一起的“粘”字,读zhān呢还是读nián呢。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出来:
Zhān
粘在一起 {
Nián
以此类推学生发现了调节的“调”,处理的“处”都是不容易讀对的字。于是黑板上再写上:
Tiáo chǔ
调节{ 处理{
Diào chù
这样学生就把难度难写的生字词记住了。
三、课堂简单试验 体验学写习作
学习了课文之后,这一单元还有一个任务:学写说明文。学习了说明方法,怎么让学生写的是说明文而不是状物作文呢?我想了这样的办法:我再次把说明方法的小例子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我要求写的是说明文。然后我拿出一个普通的保温杯,用尺子量好高、量好上下底面半径、算好容积,把数据写在黑板上。
高:15cm
底面直径:上:6cm下:8cm
容积:256立方厘米
外壳材料:树脂
内胆材料:不锈钢
性能:抗摔 保温时间60小时≥80℃
然后学生开始写作。用上说明方法写完之后,我发现虽然学生习作中细致的描写比较小,但是五种说明方法都应用在了自己的作文之中。我想说明文初稿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这就是我从“1+1=?”中得到的感悟,我把它运用到我的语文教学中。
“1+1”到底等于几呢?我想每一个去思考,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徐艳玲. 小学生说明文习作训练方法浅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8):1.
[2]王小龙. 让”有趣”伴随”有效”——浅谈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J].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