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

2022-06-19 10:46何颜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何颜晏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是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之所以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格外重视,是因为计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数学生涯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探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的高效性。本文从分析数学计算能力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角度,着重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实施教学策略,从而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程的必备能力,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计算基础,才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提供助力。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该阶段的学生易于记忆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无论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还需要及时审视教学现状,积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得到不断提升,能够将所学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数学计算能力的意义与价值

计算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应用的概率,尽管说生活中大多情况下,不会应用方程,也从不会应用函数和概率,但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做加减法,所以数学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数学比较好奇,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相当,正是教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多种科学的手段,为学生提供锻炼计算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使用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同时,数学计算能力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计算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精确的数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数学计算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在短时间内选出更准确的答案,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也能更快地做好利弊权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基于生活素材,引导理性思考

常言道:“一切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便捷通道,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积累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得其在理性思考中收获对生活现象新的认知与感悟,这对计算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能够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活;基于已有认知经验的内容,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起学生对数学旧知的联想,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理论基础;真实形象的内容,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对新知识的体验与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基于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来开展数学学习,经理性思考后掌握相关规律,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去会变得更加灵活。。例如,在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看图片计算数字。如公园中小丑的手里一共有15个气球,卖出9个,问:还剩下多少个?可以在黑板上画出15个圆形,而后擦掉9个,再让学生数一数还有多少个圆形,同理就可以推算出小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可以列出算式15-9=6,通过查数字的方法得到正确答案。之后要举一反三,9个气球加上几个就是原来有的数量,即9+6=15。同样类似的习题还有:家里有13个苹果,妈妈吃掉4个,问还剩下几个。正确的式子是13-4。我们可以用摆木棍的方法,摆出13根,拿掉4根后,数一下剩下多少根,答案很明显是9。第二,要想提高口算能力,还可以举办一些游戏竞赛类的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轮流派出代表答题,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学生积极锻炼口算能力,让学生知道大脑在算数的时候,思维也在不断拓宽,坚持下

2.激活形象思维,促进算理理解

“课标”中指出:“借助几何直观能够简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探索问题的思路。”具体來说,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来进行教学,引领学生梳理几何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计算算理,让学生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顺利掌握和发展其计算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算理时,为了让学生厘清3.4×2的算理,教师最开始借助了几何图形,与学生一道通过求长方形面积例题来进行学习。但不少学生在求面积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为了方便计算,学生将其中的小数3.4米转化为34分米,2米转化为20分米,最后所求得的面积,还需要将平方分米转化为平方米。这种多次转化实际上反而增加了解题步骤,容易出错。随后,教师稍微变更了计算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来进行计算。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将该算式看成2个3.4相加;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将3.4拆分成3和0.4,再将二者分别乘2后相加……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该算式的算理,弄清3表示3个一,乘2之后是6个一;0.4表示4个十分之一,乘2之后是8个十分之一,教师便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作出了更为直观的图,以此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本质,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来识得其中有几个计数单位。

3.强化基础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计算能力的最终形成少不了必要的练习。因此,要重视计算训练,引领学生立足于教学现实,积极参与计算训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口算始终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第一、二学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坚持开展口算训练。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主要要强化10以内的个位数加减、20以内的多位数加减法的训练。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能力,如整十、整百以及整千的直接加减等。最后,教师还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发展需求,要求学生在熟记基本数据的前提下,把握好部分规律性的数据,进而帮助学生强化口算技能,有效提升其口算能力,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4.实施评价引导,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身心蓬勃发展的小学生而言,其在数学学习方面,更需要教师耐心而适宜的引导,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密不可分,学生只有调整好学习心态,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必要的计算习惯,才能真正将计算技巧“刻”进脑中。对此,教师则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的计算学习予以一定的指导。在学生学习中产生错误、困惑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其走出计算学习的误区,助力学生在计算这类基础知识习题的学习上,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学习基础的稳固。

总而言之,数学计算能力贯穿于每个学生数学生涯的始终,每个人在生活中也都会无意识地应用着数学知识,所以,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处于启蒙阶段,是需要教师和家长格外注意的发展阶段。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计算能力的重视程度。学生的态度往往与教师的行为有着直接密切联系,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任教工作。其次,教师需要运用网络技术来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学习材料以及练习题目,“只有经历了千锤百炼,才能变得无坚不摧”。最后,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做到良性互动。教师也要寻找更适合的授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下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陈丽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学,2021(35):29-30.

[2]李琴.验证让学生的心里有杆“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验证能力培养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2021(32):142-143.

[3]黄新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22):100-101.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