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2022-06-19 08:39李敏雯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

摘要:“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往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发展不 但要靠硬实力,还要靠国家的“软实力”,而“人才”又是我国的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们与沿途各国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契机,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要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其在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选择

一、“一带一路”赋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的新内涵

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历经40多年的发展时光,以后发者姿态登场,呈现跨越式发展的特点。其内涵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改革初期,侧重于“走出去”和大力“引进来”,到千禧年初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其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加深,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在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赴中国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一带一路”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大工程,它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为此,必须从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两个层面来实现对高校的价值抉择和实现途径的贯彻,从而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一带一路”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的同时,也使“高等教育命运共同体”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范围。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高等教育把国际化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经营各方面,把“一带一路”“需求侧”与“供给侧”的高等教育改革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观念、熟悉丝绸之路各国经济社会现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综合性国际人才,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管理理念朝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呈现出一种由少到多、领域由窄变广的新的发展趋势。在学科层面上,其概念已不再限于国际事务,而是延伸至学院设置、专业调整、管理队伍优化、校园美化等方面;在发展的进程中,更多的大学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对人才引进、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了使丝路各国更加认可和积极地融入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观念和做法,就必须树立起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文化和“共建共享”发展思想。现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面临新的新挑战与冲击,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契机与机遇,更是要求我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以我为主、坚守住教育的底色。

二、“一帶一路”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家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高校与其他国家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多,共同探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提供了很多机会,学生可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取更多便利资源。“一带一路”背景下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国家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国际教育和科技创新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本已逐渐形成一种重要的力量。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化,国际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精通外语和了解世界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像中亚和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和科技水平都很低,这就给我们的海外人员提供了一个出口的契机。

(二)搭建一个共建共享学习的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许多国家都存在着高等教育制度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教育专家。人们迫切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对教育的需要。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品牌,也能为周边各国的学生带来出国深造、深造和国际化的高端人才。

(三)增加广大学生的工作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我们可以与沿途各国开展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我们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出国工作。它可以为我们的大学生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使他们能够到国外去实践自己的技术。同时,也有利于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并在国内诸多发展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四)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国际,不仅是为了适应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更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立足“一带一路”战略,立足科学前沿,展望国际视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深化和创新,走出一条更为开阔的道路。在人文学科和学科领域,加大与国际的交往,将有利于建设全球顶尖大学,逐步提高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能力。

三、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与国际化需求不匹配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高等教育的留学生数量、教学科研支持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国外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起来,我们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高校的国际化包括:高校的理念、师资队伍、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国际化内涵、国际化动力、国际化平台建设具有新的内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大学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仍然被行政思维束缚着,仍然沿用着陈腐的管理模式,没有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中,出现了部分追求国际化率、引进师资时注重引进海外、忽视本土培养等问题。我国在科技合作的国际化进程中,出现了合作领域窄、合作水平低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单边的要求,即要加大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以促进学校的国际化。我国国际教育专业的国际化教育存在教材、课程和教学过程不能真正反映国际教育理念、国际课程教学师资水平不高、讲授效果不好等现象,存在留学生管理人员理念、水平参差不齐、国际交流项目效果不佳、无法实现与国外合作学校无缝对接等现象,与培养兼具国内自律性与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合作的国际化人才的要求仍有差距。

(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化发展不匹配

高校的国际化不仅要突破学科与专业的国际化,而且要在课程的设计上与高校的国际化相匹配。“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的招生政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从而促进大学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专业的专业设置只面向市场,缺乏面向国际市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专业技术人员,无法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出的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第二,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的关键。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我国的师资力量由于缺乏海外交流机会、缺乏鼓励和支持参与国际交流的制度,致使他们的对外交流水平较低。由于国外师资的引入,由于师资队伍的特殊性、适应能力等原因,一些院校的外教人员素质较低。外语教师数量多,专业和新专业教师数量偏低,再加上外来教师的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专业不匹配等原因,造成了教师供求不平衡与不均衡,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同时,我国目前还出现了大学合作不多,联合设立实验基地或实验基地数量少等问题,以及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多主体整体协同度与国际化要求不匹配

实施国际化是一个需要国家、高校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努力的综合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各个有关部门的参与程度不同,合作力度不够,缺乏对教育的国际化驱动。从国家层面上讲,“一带一路”地区各大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需要加大财政支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有一定的关系。在大学层次上,大学是实施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其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科学合作等方面,缺乏前瞻性、前瞻性、主动性意识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交流项目的力度不够,主动融入全球化合作交流项目的力度不够,主动融入全球化。从其他社会团体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办学虽然也有几个私立的国际教育交流机构,但企业家和社会团体等团体对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视程度低、参与深度低、影响不足。从整体上看,各方面的积极和有序的介入是推动高等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大学的全球化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个体力量。更需要把各个方面的资源结合起来,以规划和政策为桥梁,把各个方面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全球化驱动。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本来支持,而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民族提供优质的、卓越的人才。因此,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高校的国际教育工作就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改革,要转变以往的盲目的培养模式,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国际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培训指标。其次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较强的交流技巧,实际操作技能。第四,加强对目前沿线各国所需要的科技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为他们创造充分的实习空间。从而大大减少了他们在工作中的适应性。

(二)创新建设科学技术平台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工业发展都处于起步状态,因此,要使其迅速发展,必须吸取教训,共享发展的果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科技的革新。而对我国高校而言,一是要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加大科技力度,加大与周边各国的科技交流力度,为国家做出重要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通过与各国的联合,设立科研院所,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寻找制约地区发展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四,要打破现有的限制,在其他方面寻求与沿线各国的合作机遇。推动科技革新,建设科技交流平台,加强与周边各国大学的深度交流。

(三)增强与沿线各国教育的合作力度

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出国门,必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交流合作,必须要积极争取与沿线各国一道,共同建设全方位的教育合作计划。首先,应结合专业特色,强化专业专业的建设。要将重点学科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和协作,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投资力度,使其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为沿线各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在国际教育和交流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比如国家教育论坛,国际学术交流,让中国的国家对中国有更好的认识。或者对文化、历史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既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信心,又可以加深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和了解。加快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另外,还应该努力打破教育合作主体的限制,促进合作主体实现多元化发展,不仅是普通高等教育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样可以获得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機会,进一步拓展教育合作的范围。

(四)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校中,教师的作用十分突出,整体的人才培养水平与教师整体师资水平高低密切相关。这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大学要实现其国际化发展的目的,必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等院校应加强其国际化的认识,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科学地制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教育国际化培训制度。一方面,可以从国外吸收外国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师资队伍进一步多样化。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给予老师们可以有机会出国访问、交换,让老师们亲身体验、了解和借鉴欧美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提高科学和学科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开展与周边各国的多种学术交流,开展联合教育等。提高我国大学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制定系统完善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应对大学教育的全球化发展,包括文化交流和教育改革等多个层面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贡献。首先,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国家和区域的发展水平,制订具有差异化和灵活性的合作战略;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发展模式。推动以点带面、辐射发展,使之成为区域内具有国际特点的发展模式。而一个好的政治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强化有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必须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二是要明确政府、高校、社会等方面的权力,以政府为主导,强化社会保障。为大学科学研究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空间,使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协同、协同发展。

(六)提高中国教育治理的国际参与度与话语权

从“一带一路”的视角看,我们既倡导互利合作,又倡导积极竞争。在中国的教育管理中,增强其参与程度和话语能力,对于赢得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市场,以及对其制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都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组织地位,加速转变,实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与此同时,加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促进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的培育。积极将国际化的内涵纳入本国高校,以显示我们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诚意和力量。

五、结语

“一带一路”的发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任务。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就应将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一带一路”发展的各项任务得以落实,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必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设科技平台、增强与沿线各国教育的合作力度等举措,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帮助高校逐步提升在国际教育中的竞争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级综合型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鹭.“一带一路”倡议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探讨[J].新西部,2015(15).

[2]李庆成,刘云.“一带一路”倡议下特色地方高校国际化理念及路径探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6(05).

[3]马应心.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9).

[4]辛越优,倪好.国际化人才联通“一带一路”:角色、需求与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04).

[5]高文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領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航标[J].职业技术教育 ,2018,39(33):31-36.

[6]刘进,陈劲.改革开放40年: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5):62-67.

项目:教育交流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投资的促进效应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国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BIA210185。

作者简介:李敏雯(1996-),女,汉族,江苏人,渤海大学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