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雕塑在地性的黔西南表达

2022-06-18 07:22曹智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盘江布依黔西南

曹智勇

(贵州省兴义市文化馆, 贵州 兴义 562400)

雕塑是人类精神的表达,以非常显性的视觉风格特征表达着人类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变迁,尤其是其文化价值的民族性、时代性等,总是深刻地凸显在公共雕塑作品之中。在中国,公共雕塑艺术作品既表达着时代精神,也表达着民族文化,其表达或以全球性话语为载体,或以在地性话语为载体,而在地性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公共雕塑的主要特性。本文以黔西南两项著名公共雕塑为例,分析中国公共雕塑作品在地性的表达。

一、在地性:公共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向

人类艺术发生于在地性表达,远古先民在岩石上刻画的,都是当地的动物形象,表达了当地人们的精神与信念,更是为了当地人的生存而记录,即使是对于太阳等天象的记录,也是当地的观察记录。虽然艺术的在地性自古存在,但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真正发展形成在地性艺术。1974年,“在地性”被纳入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的指导方针中,迅速形成在地性公共艺术的广泛蓬勃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艺术概念进入中国。

按照英国艺术家麦奇威(Gillian McIver)的观点,在地性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思想表达形式。在地性艺术的理念起源于极简主义艺术的剧场转向,随着在地性艺术理念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演变,其内涵逐渐扩展,迄今一直处于融合与流变之中。从艺术的在地性,到在地性艺术概念,强调的是“作品与其所在地点之间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的关系”[1]。按照上海大学王洪义的解读,“‘在地性’是指为某一特定地点而创作的艺术品,是公共艺术的特有属性之一,也是公共艺术与一般雕塑作品的区分点。为特定地点而创作的艺术能连接历史与现实,成为鼓舞人心的在地精神载体,在保存历史记忆、临时存在和非商业化过程中,实现公共艺术服务于社区和大众的终极使命。”[2]马东阳从艺术创作而不是艺术品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解读,“‘在地性公共艺术’一般是指艺术家对特定场所的介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作品,并探索该场所与地形的关系,通过艺术家的介入,重构观者对该场所的概念和感知体验。”[3]

在地性艺术是公共艺术的特性。安德里亚·巴尔蒂尼指出,“艺术的‘在地性’一直是公共艺术中的焦点问题。在地性观念旨在强调艺术与场所之间既改变、又适应的辩证关系。”他进一步指出,公共艺术品的展示具有三种类型:透明型、割裂型与辩证型[4]。对于在地性艺术的创作,龙兴语和江殷洁认为,应该在尊重“在地”乡土的内生逻辑的前提下,强调作品本身在某地、某些观众、某个场域中最大可能地产生效力,在学院教学体系之外寻求艺术更多的可能性。[5]陈瑞认为,在地性可以从人文风俗、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出发,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在地性。[6]笔者认为,艺术的在地性聚焦艺术的性质,而在地性艺术聚焦艺术的形式,但也强调这一艺术形式的性质是在地性,此即:在地性艺术是表达艺术的在地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在地性艺术创作中,一方面强调艺术作品的地方性文化语境下的存在,与特定地点联系的创作价值论与方法论,另一方面也突出在地性艺术的在地知识重建,包括在地知识表达与引领,成为艺术的地方文化表达,更成为地方的艺术价值表达。

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为某个公共空间创作或设计的艺术作品。地域性的文化历史是形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往往表现着某一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思想体现,艺术家根据该地区所特有的人文历史、文化符号、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因素进行设计创作。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强调的是艺术的公共性、社会性和参与性,是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思想性与文化形态发展进步的体现,它可以成为地表性建筑,也可以作为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美学的提升。

随着在地性艺术成为国际潮流,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在地性艺术概念与艺术形式的传播,在地性艺术被移植复制到世界不同的角落,从西方到东方,从欧洲到非洲,从城市到乡村,形成了在地性艺术全球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在地性艺术对全球性艺术的整合,一些全球性表达的艺术作品,也因此形成在地性艺术的价值表达的公共性、共同性,而不只是囿于本地知识的价值表达。

二、黔西南公共雕塑《盘江魂》的在地性表达解读

黔西南代表性的公共雕塑首数兴义市街心花园的《盘江魂》,其在地性表达非常显著。

为迎接黔西南建州十周年而于1991年完成的公共雕塑《盘江魂》,充分地表达了黔西南所呈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这一共同性在地文化价值特性。公共雕塑《盘江魂》由韦永康、曾传文、曹智勇三位雕塑艺术家共同合作完成,由书法家熊洪斌书写雕塑名《盘江魂》三字并镌刻在基座上。

此件雕塑以两位智慧典雅、超凡脱俗、体态优美的女性形象为造型,两位女神分别代表布依族和苗族(黔西南州主体民族)团结和谐之寓意,同时也代表南盘江和北盘江将黔西南这片沃土紧紧相拥。两位女神丰腴的双乳,寓意女神的甘甜乳汁代表珠江源头的南北盘江,滋润着盘江大地,哺育着盘江儿女。两位女神携手相连,组成“8”字形,寓意着盘江八属团结友爱,象征黔西南州各民族团结求实、科学进步、勤劳奋进。《盘江魂》自落地以来伴随和见证了贵州省兴义市的建设与发展,街心花园已成为兴义市百姓商业消费、休闲娱乐中心和必选的处所。如今,《盘江魂》已成为兴义的城市标志,也是目前黔西南州和兴义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符号。

图1 《盘江魂》设计制作:韦永康、曾传文、曹智勇;材料:不锈钢

黔西南公共雕塑艺术品《盘江魂》的在地性表达,首先在于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共同性。《盘江魂》以精神性(魂)为表达中心,以两人联手的联结、几近于心的形态表达中华各民族多元一体的连心取向,同时表达布依族、苗族这两个黔西南州主体民族的同心戮力,也表达各民族的连心协力,以健康美丽的女性形象表达共同性的无限生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滇、黔、桂三省交界处,属西南边陲,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等35个民族,其中以布依族、苗族居多。

黔西南具有浑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早在一万二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兴义猫猫洞人类存在,到汉代更是成为夜郎文化的中心。其境内东汉交乐汉墓群便是迄今为止贵州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汉墓群,并被相关人士称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出土的文物有巴郡守丞印、抚琴俑、铜车马、连枝灯、摇钱树、巨王千万印、陶俑、水池田园模型、陶灶等,其中抚琴俑、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等多件馆藏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安龙永历皇宫是南明历史的重要史迹,普安县铜鼓山青铜冶铸遗址、晴隆安南古城、鲁屯军屯文化、望谟县红七军黔桂边卡法连队支部遗址、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笔山书院等人文景点,都足以见证黔西南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和悠远,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的有力佐证。这说明,黔西南具有非常显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这一共同性在地文化价值特性。

这些特性的表达来自黔西南的诸多文化元素,发掘的文物中有陶塑《抚琴俑》,青铜《铜车马摇钱树》《羊角钮钟》《莲子灯》《巴郡守丞印》及远古化石“贵州龙”等。这些远古的元素从造型手法以及隐含的文化意义等方面都具有将之引入到当代城市文化的可行性,这将会大大地提升城市历史与文化品位。譬如《抚琴俑》皆可放大制作成城市雕塑,置入到文化中心歌剧院广场的环境之中,如此,能更有效地为文化中心歌剧院注入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再将东汉墓群中出土的《巴郡守丞印》《铜车马》《摇钱树》《羊角钮钟》《莲子灯》等文物,在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区的重要节点进行布局,使其成为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特征和地标性城市雕塑。

互联性也是黔西南公共雕塑艺术品《盘江魂》的在地性表达,首先在于二位女性两手相连与雕塑下部盘江山水相连,表达黔西南人民与大地、黔西南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黔西南各民族之间、黔西南山与水、黔西南精神与文化等的不断无间的互联相通。

《盘江魂》的共同性、互联性,充分地表达着黔西南公共雕塑的在地性。

三、黔西南公共雕塑《者楼河》的在地性表达解读

2010年,为彰显布依族文化的特质和多元性,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客厅,册亨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册亨布依文化广场,并准备将布依文化寓意内容的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注入其中。多位在地艺术家应邀参与设计与创制作。艺术家们采用了被当地人誉为母亲河的者楼河里的大型鹅卵石作为艺术创作媒材,按照鹅卵石的雕塑创作规律,依石赋形创作出了八件极富布依民族元素的雕塑作品,得到了当地群众与政府的广泛认可。曹智勇的作品《者楼河》多次入选全国性雕塑大展,以及“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还被中国《雕塑杂志》《中国雕塑年鉴》《解放军美术书法》《匠心筑梦》多家中国雕塑界有影响的媒体所登载和推送。

图2 《者楼河》作者:曹智勇,材料:鹅卵石

《者楼河》这一作品的在地性表达首先在于民族性。册亨县是少数民族人口为主的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189709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78%,民族性是其在地性的底色,而其民族性底色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为原色,以少数民族文化特性为复色,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性文化的综合表达。

册亨县历史沿革悠久,在夏商周时即有建制,境内保留着古罗甸王国遗址、古土司府遗址、古墓葬圹群、摩岩浮雕及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等各种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册亨布依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和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2010年以来,每年举办“中国·册亨布依文化年”活动,“布依竹鼓舞”和“布依转场舞”先后获得规模最大的吉尼斯世界记录等多项荣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布依戏艺术之乡”和“中国民族文化之乡”。

册亨县有“中国布依第一县”之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册亨布依文化广场的打造,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百姓休闲、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活动场所。如今,每当有重大节日的时候,人们就会穿着节日的盛装,欢聚在这里,手牵着手,载歌载舞,跳起布依族转场舞,与艺术家们创作的具有浓烈布依民族元素的雕塑作品和谐相融,场面盛大,蔚为壮观。

2017年,册亨县联合依文手工坊将布依刺绣非遗文化艺术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山水布依·手绣册亨”、“中国手工坊·中国布依文化主题展”、“绣梦”黔西南非遗服饰秀在北京展演。《布依族火龙》2018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布依刺绣文化产品创意大赛获《人民日报》头条刊载,《山水布依·锦绣册亨》宣传片荣获中国梦·青年影像大赛短片类二等奖。

2018年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出版的《城市公共艺术·案例与路径》一书中,册亨布依文化广场雕塑群和作品《者楼河》被列为城市公共艺术经典案例收录。

《者楼河》的浓郁石青底色与深鹅黄色互连,整体方形而局部浑圆的结构的互映,张开的右手与内掩的左手的互衬,既是长发又是青草的雕塑右侧部分的互译,都是册亨县、者楼河的民族性的综合表达。

自然性则是《者楼河》的在地性的表达。者楼河是册亨县的母亲河,养育着册亨各族人民,也成为册亨县文化的艺术表达。

图3 者楼河

《者楼河》的在地性的自然性,首先在于作品中少数民族(布依族)女性向天吟唱或呼喊,既是向天(自然)而歌的感恩,又是向地(自然)而言的感恩。

《者楼河》的民族性、自然性,深切地表达着黔西南公共雕塑的在地性。

一件成功的城市雕塑应该具备和拥有人文历史、区域民族文化特征、思想性、艺术性等属性。主题性的城市雕塑就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标识和人们的文化记忆,同时也凸显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品位,潜移默化之间引导和启迪人们崇德向善的心灵,可以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和生活的愉悦。

一件具有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的优秀城市雕塑作品,或将成为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最具代表的精神象征,将对人文历史的认知和文化提升乃至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呼应和补充的作用。公共艺术应建立与人文地域之间契合的具有生命力与生长性的文化生态,以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延伸它的文化功能,为提高美育建设、传播中国气派、创造中国风格而努力。

公共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可以充分、深刻地表达在地性,而《盘江魂》《者楼河》就是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对黔西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性的深情表达。

猜你喜欢
盘江布依黔西南
山水布依
智者
布依少女
盘江瀑布石的石事、石语
寻味贵州——黔西南
请到布依茶乡来
风吹黔西南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达里雅布依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