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巧玲 杜易洋 张舒婷 徐 静 韩 静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我国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了健康中国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呼唤高等教育食品类工程专业加快培养新工科人才担负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教育正在发生格局性的变化,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根据教高〔2018〕3号和〔2019〕6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卓越食品类新工科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自觉践行食品安全国家发展战略,也是辽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而生产实习是理论课程与企业生产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生产实习是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层层递进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生产实习采取“三层次、四方面、校内外结合”的方案,实施“始于入学、连续四年、螺旋升级”的模式。即大学四年每年都设计有综合实践类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相匹配。其中“三层次”是指认识生产实习、岗位生产实习、毕业生产实习专业性递进,“四方面”是指参观实习、实际操作实训、专业法规培训、讨论交流等多面交融,“校内外结合”是指充分利用校外省级和校级实践教育基地、省市专业食品研究及检验院所、校内及校外不同工程实训中心等立体互补、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
通过认识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应用工程学的理论思考和解决食品生产问题的工程意识和能力。熟悉课程任务和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强化专业自信和职业使命,系统认识生产车间、设备和公用系统,熟悉常用食品生产设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食品生产的知识、技术和质量管理规范。全面理解食品生产工艺,了解常见食品原料,初步具备对食品生产工艺和车间的评价能力。
(一)制定融入工程教育理念的《认识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认识生产实习的教学大纲修订中融入了新工科教育理念,突出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明确认识实习的课程思路、教学目标定位、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教学组织实施设计和学习评价体系设计等。认识生产实习由教师外在引导推动和学生内在自主学习共同完成,科学设计考核机制,合理进行学时分配。建立认识生产实习课程四步走模式:生产实习动员会、线下实践参观线上模拟操作、校外企事业专家讲座、生产实习总结会。
(二)将注重实践体验的工程教育模式引入教学。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生产实习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构建了由线下实际参观和线上仿真操作混合的教学模式。线下实际参观学校GMP工程实训中心的食品原料功能活性组分提取车间、固体颗粒剂和片剂洁净生产车间、公用水系统等,使学生全面认识车间、设备、工艺、生产规范等,建立工程概念。线上通过学习北京欧贝尔软件公司提供的仿真软件,熟悉对应的食品生产工艺流程,模拟操作单元设备,如:GMP人员更衣、GMP领料称量、GMP湿法混合制粒、GMP整理总混、GMP压片工艺车间和双黄连提取浓缩等。最后,学生随机抽取模拟操作单元进行线上考试。加深对设备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激发学生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互联网等信息工具,开展专业认识拓展讲座。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2],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在认识生产实习课程开始时,依托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微信群、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工具进行实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课程的任务和作用,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专家,利用“腾讯会议”等开展专业拓展讲座,例如:邀请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处长李晓瑜博士作关于“特医食品的研发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报告会;邀请法国珍宝资产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范丽娜女士作关于“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报告会。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领域的国家战略、发展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做好初步规划。实现师生在认识生产实习环节中的及时互动和“教、学、考、评”进行闭环高效管理。既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也可高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重点地讲解。
(一)创新认识生产实习成绩评价体系。为不断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我们创新了认识生产实习的成绩评价体系[3],总成绩由线下成绩和线上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线下成绩主要包括:实习过程的参与度,PPT制作、汇报,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实习报告册完成度;线上成绩为工程项目完成能力测评。创新了认识生产实习报告册内容,设置了典型工序生产原理或系统工作原理、典型工序或系统流程框图、典型设备结构简图(原理图)和EHS简介(环境、健康、安全)。完善了设备的操作示意图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如图1所示,学生的成绩统计如图2所示。
图1 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图2 认识生产实习成绩统计
(二)认识生产实习的成绩结果与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三个班级学生总体成绩分布为:优秀率在34%~41%之间,良好率在51%~56%之间,中等率在7%~9%之间。其中,线上操作满分率高达95%,PPT制作、汇报,小组成绩均在90分以上。从学生各部分成绩来看,学生线上操作、PPT制作、汇报,小组讨论等分数较高,且完成度较好;实习报告成绩相对有差别。本次认识生产实习整体表现良好,线下参与度高,配合积极,极富热情;线上模拟操作完成度很高,且熟练各种指定工艺流程。很好地完成了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要求。
从2019年开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开始大类招生,学生在第二学期中后期进行专业分流,选取自己学习的专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分流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认识生产实习为学生第二学期学习内容,认识生产实习在授课内容上不仅要完成既定的课程目标,也要给学生渗透了解以后即将要学习的专业内容,为学生后续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了指导作用。认识生产实习采用线下参观和线上仿真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新颖授课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实习环节:实习动员、专家培训、自主参观、仿真模拟操作和师生总结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实习内容:线下线上参观和模拟多个车间、多条生产工艺等。新颖的团队教学: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实训中心教师、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共同构成的实习教师团队,各司其职,协同育人。通过认识生产实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开拓学生的工程视野、明确课程体系和课程任务、激发自主提升工程能力的积极性,为后续的岗位生产实习、毕业生产实习、专业课学习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