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8 05:26罗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治未病骨质疏松症骨科

罗娟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正骨小儿骨科,湖南株洲 412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1-2]。患者一般表现为乏力、骨痛、脊柱变形等症状,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困扰[3-5]。此疾病的临床治疗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骨健康补充剂添加、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共同进行。 但多种因素可对治疗效果有影响,故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进行管控,保障治疗效果[6-8]。 常规管理模式虽通过管理各项资料、管理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管理治疗过程等进行管理,起到管理效果,但具有局限性[9]。 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已经普遍应用于中医骨科,且获得一定认可度[10]。 该文选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该院中医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0 名,对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中医骨科工作的40 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参比组(n=20)和观察组(n=20)。 参比组中男11 名,女9 名;年龄23~52 岁,平均(37.49±1.21)岁。观察组中男10 名,女10 名;年龄23~52 岁,平均(37.52±1.18)岁。 两组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该院中医骨科接收的患者54 例进行研究,分别由两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服务,参比组负责的27 例患者中男16 例,女11 例;年龄43~83 岁,平均(63.07±1.11)岁。观察组负责的27 例患者中男15 例,女12 例;年龄44~82 岁,平均(62.96±1.1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医务人员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各项资料、管理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管理治疗过程等内容。

观察组医务人员应用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①组建中医“治未病”管理小组。由该院中医骨科专业素养较好、工作经验丰富、对话交谈能力好的医务人员组成,均需学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训练防治技巧,展开管理内容培训,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管理服务,提升组员专业水平,增强管理服务质量。 ②完善中医骨科管理规章制度。组员需要对以往骨质疏松症防治不良管理事件进行分析,找到具体影响因素,制订防治策略,并将其编入规章制度内, 为日后医务人员从事管理服务作参考。③展开中医“治未病”管理服务。对饮食方面的管理:强调膳食搭配合理的重要性,以五谷杂粮为主,多摄入新鲜瓜果蔬菜,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适当补充钙元素,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减少骨量丢失,保存体内钙质,降低发病风险。对运动方面的管理: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为主,有效改善机体代谢情况,增强身体素质,延缓骨骼衰退,增加骨密度,减少疾病发生风险。对作息方面的管理:注意人与自然的同一,作息规律需要与四时变化和节气变化一致,达到活血行气、强筋健骨的效果。④定期评价管理效果。 组员需要定期进行管理效果评价,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制订改进策略,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骨科测评成绩包括骨科理论测评成绩、骨科操作测评成绩,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骨科测评成绩越好。 ②工作能力包括对话交谈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疾病防治能力、安全管理能力,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25 分,分值越高表示工作能力越好。 ③管理满意度主要是患者对两组负责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价,评价用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9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 分表示比较满意,0~69 分表示不满意。 管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骨科测评成绩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骨科测评成绩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骨科测评成绩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骨科测评成绩对比[(±s),分]

?

2.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强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科诊治范畴,具有患病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11-12]。典型症状有易疲劳、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腹胀、便秘、脆性骨折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3-15]。 此疾病可防可治,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展开科学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十分重要。在防治的同时展开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因素,保障防治工作质量[16-17]。常规管理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而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方式,以“防”为核心,强调重视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主要通过组建中医“治未病”管理小组,学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训练防治技巧,展开管理内容培训,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管理服务,提升管理质量;通过分析以往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不良管理事件,根据具体因素制定防治策略,为日后工作作参考;通过展开中医“治未病”管理服务,包括对饮食方面的管理、对运动方面的管理、对作息方面的管理等内容,有效从源头控制疾病发生,延缓疾病进展,节约医疗资源,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状态;通过定期评价管理效果,及时查缺补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18-20]。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骨科理论测评成绩为(95.91±3.96)分、骨科操作测评成绩为(95.95±4.03)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医务人员骨科理论认知,增强骨科操作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较好基础。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对话交谈能力为(23.65±1.28)分、随机应变能力为(23.67±1.29)分、疾病防治能力为(23.70±1.29)分、安全管理能力为(23.69±1.30)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能够锻炼医务人员对话交谈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快速对患者不适症状进行处理,有利于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同时,还可提高医务人员疾病防治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便于更好地帮助患者防治疾病,规避影响因素,提升管理安全性。观察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参比组的77.78%(P<0.05),说明应用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效果,且已经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对中医骨科工作的医务人员使用中医“治未病”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医务人员认知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和管理服务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治未病骨质疏松症骨科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