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会馆的类型及其建筑特色研究

2022-06-18 06:35关瑞明吴智顺
华中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同乡罗氏会馆

关瑞明 吴智顺

会馆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共建筑类型,也是反映中国封建经济、文化变迁活动的一面“镜子”。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是东南沿海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州会馆的发展从侧面记录了社会由封建经济向商品经济演进的过程。

关于福州会馆,各学科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杨济亮在“明清福州会馆概介”中对历史上出现过的福州会馆进行梳理,其附表是本文重要的研究基础;朱永春在“福州近代商业贸易建筑遗存考述”和“开埠后福州商业贸易建筑遗存的近代演进”中调研分析了福州双杭地区商贸建筑的遗存现状及近代演进,其中包括福州会馆;黄忠鑫对福州会馆史进行专题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包括“从神庙到会馆:清代商帮祭祀场所的演变——基于福州南台的考察”与“清代会馆运营与商帮力量的互动——以福州绥安会馆为例”等;此外,杨琼等人的“福州古田会馆的建筑艺术理念及其表征”与王隽彦的“福州安澜会馆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等文章对福州会馆的艺术价值提出了积极思考。

学界对于福州会馆的基础资料、遗产保护、社会经济史与建筑艺术等层面已积累一定成果,但在会馆的类型和建筑特色层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致力于从福州庞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现象中厘清福州会馆从渊源到定型的清晰脉络,通过相关案例的分析对其建筑特色加以概括,为今后对福州会馆建筑的保护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1 会馆的定义

1.1 会馆的释义

会馆,亦称“公所”。《说文解字》道:“会,合也。馆,客舍也”[1],“会”即聚合,“馆”则表示宾客居住的屋舍。集聚成会,筑屋为馆,会馆合意即宾客聚会寄居的屋舍。《辞海》中,会馆的释义为“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2]。这解释了会馆的组织形态和基本功能:一是同乡,二是同业。

会馆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外乡人在京师建立同乡邸舍,但以“会馆”命名则始于明永乐年间,工部主事俞谟在北京设立“芜湖会馆”。其目的有二:一为同乡官宦提供聚会娱乐、祭祖敬贤的场所;二为芜湖仕子入京会试提供食宿方便。此后,官僚会馆与试子会馆两种类型便奠定了会馆建设的基调。明代刘侗、于奕正考究会馆来历,提出:“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如嘉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归也”[3]。这表明,最初的会馆主要服务于同乡的士绅和仕子,且“士绅是主”,强调会馆的地缘性和士绅性。

会馆融入商业元素始于明万历年间,新建会馆中出现了商人捐资的记录,随后,以“岭南会馆”为代表的工商会馆先后在苏州被设立。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商人对官僚设置会馆的一种模仿,不如说是商人们势力强大之后对官僚会馆、试子会馆对商人‘不许留宿’禁令的一种示威,一种抗争,同时也在谋求一种承认”[4],且不论工商会馆是否对官僚会馆、试子会馆是“一种示威,一种抗争”,但确实是“一种新的会馆类型”。由此可见,会馆在设立之初虽是以地缘为纽带的官僚会馆与试子会馆,但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涌现出新型会馆——工商会馆,会馆兼具了地域性与商业性。

1.2 福州会馆的定义

福州会馆,系指明清至民国时期集中出现在福州的会馆建筑。明清时福州分城内、外两部分:鼓楼区在城内,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科举制在明代走向鼎盛,外地试子到福州的食宿迎考问题亟待解决,大量由同乡商帮集资兴建的试馆在福州贡院与文庙附近拔地而起。台江区地处城外,福州的自然寄泊港由洪塘南移至台江,上航和下航合称“双航”和“上下航”,后又简化为“双杭”和“上下杭”。上下杭因水陆交通便利成为特产集散枢纽。至福州开埠,上下杭成为全市的经济商贸中心,众多工商会馆与移民会馆扎根于此。除此以外,福州设有两所官僚会馆:一为“柔远驿”,用作接待琉球贡使;二为“八旗会馆”,用作接待奉天、奉直二省官员。福州会馆起源于明,兴盛于清,至民国时仍发挥重要作用,后因战乱频繁,会馆活动逐渐式微。

据杨济亮统计,福州历史上共有66所会馆[5]。笔者校其附表,结合方志与史料的梳理,找出5所未记录的同名会馆,分别是:福鼎会馆、江西会馆、南城会馆与2所平南会馆;未记录的会馆4所,分别为:柔远驿、播捷会馆、台湾会馆和连城黄氏试馆(表1)。

表1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福州会馆

2 福州会馆的类型

2.1 福州会馆的渊源类型

何炳棣在《中国会馆史论》中将会馆分为试馆、工商会馆、移民会馆三类[6]。这三类会馆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而在其他城市,是以移民会馆和工商会馆为主,若当地有贡院、文庙,则在其附近也会设立试馆。

当前学界对福州会馆尚无统一分类,导致各式分类法层出不穷。方志最常把福州会馆分为同乡会馆、同业会馆,本文认为:“官僚会馆”可归类为由士绅主导,商帮出资建设的“同乡会馆”,具有过渡性;“移民会馆”则是清代移民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同乡会馆”,通常为庙宇形制,供奉地方守护神,如山陕会馆供奉“武圣”关羽,又称“关帝庙”。移民会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会带上商业色彩,但与“工商会馆”不同,移民会馆注重经济性,其设立目的主要是为同乡谋福利,政治性因素对其影响较小。据此,福州会馆可分为试馆、官僚会馆、移民会馆、工商会馆四类,对应何炳棣的会馆分类列表如表2所示。

福州会馆的设立,其渊源主要可归纳为三种。

(1)商人捐宅为馆

由传统民居转化而来,成为以住宿为主,兼顾辅导试子、救济乡人的建筑。早期的福州会馆主要源于旧宅改扩建,民居对会馆住宿部分影响深远。此类会馆多数属于试馆。如连城罗氏试馆,建于明末,清时产权归福州巨商罗家所有,后作为罗氏子弟投考的食宿驻地,并设私塾。

(2)庙宇修缮为馆

由行业神庙或境庙转化而来,成为围绕“祀神”主题而展开,笃厚乡谊、联办嘉会的建筑。庙宇曾是商帮的活动“基地”,神庙祭祀对会馆祭祀部分影响深远。此类会馆多数属于移民会馆或工商会馆。如湖南会馆,供奉“禹王”,俗称“禹王宫”。又如竹商会馆,供奉“五帝”,旧称“新港庵”,光绪年间由永泰籍竹商捐资修缮作为会馆。

(3)官房改造为馆

由官房馆驿改造转化而来,成为以接待士绅为主,兼顾办理事务、救济同乡的建筑。中国古代的官房制度基本分三类:第一类为皇家宫殿与设施;第二类为居住办公型,包括官署、兵营及馆驿等;第三类为仓储金银所[7]。馆驿对会馆接待部分影响深远。此类会馆多属于官僚会馆。如八旗会馆,初为督舶太监府,清中叶改为会馆,用作接待奉天、直隶两省官员。

2.2 福州会馆的层级类型

会馆中的“同乡”,一般可以从县、府、省三个层级归类。以福州会馆来看,浦城会馆、寿宁会馆是以县为“同乡”;绥安会馆、永德会馆是以两个及以上相邻的县为“同乡”,绥安包括建宁、泰宁和宁化等县,永德则指永春和德化两县;兴安会馆是以兴化府为“同乡”,“兴安州”即“兴化府”的旧称;南郡会馆是以闽南的泉州和漳州两府为“同乡”;江西会馆、湖南会馆分别以江西省、湖南省为“同乡”;两广会馆是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为“同乡”;柔远驿是以古琉球国为“同乡”;播捷会馆最特殊,虽捐建者为兴化府人,但其产权归基督教美以美会所有,其余会馆此处不一一罗列。

因此,本文研究福州会馆的层级类型,会将其分为“县级”、“府级”、“省级”和“国级”四大类进行统计(表3)。

表3 福州会馆的层级类型

2.3 福州会馆的功能类型

福州会馆渊源于传统民居、官房馆驿和神灵庙宇三种建筑类型,对应会馆定型中的住宿、接待和祭祀三种基础功能。在演进过程中,逐渐派生出其他功能。

(1)基础功能

①住宿:早期试馆仅供仕子和官绅暂时居住,甚至连官绅家眷都不能入住。但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对地缘乡情的强调,至清中期时试馆的服务对象已不再限制。经商家族通过建造试官造福同乡族人,提升名望。此时试官的住宿功能主要面向私人,如仕子赶考、乡人投宿等。

②接待:官僚会馆的前身是官房馆驿。馆驿一般设在交通干道旁,为国家行使管理道路交通的作用。其接待功能主要面向公差,如传送公文、官员赴任等。后期官僚会馆与官房馆驿逐渐脱离,但延续了后者的机构配置,其接待对象仍有大量官员,但性质已属民间。

③祭祀:供奉妈祖的工商会馆在福州比比皆是。本省的兴安会馆、寿宁会馆等,均悬有“天后宫”石额,外省的浙江木商也十分笃敬天后。此外,诸如鲁班(建筑、纸伞业)、陈文龙(渔业)等行业神,禹王(湖南)、福主(江西)等地方神也在祭祀之列。

(2)派生功能

①教育:教育功能在试馆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省内各地仕子集中福州参加“乡试”,试馆不仅解决仕子的住宿问题,有时还会邀请教席辅导。科举被废后,试馆的住宿功能逐渐退化至不存,教育功能开始占据主导。

②商务:商务功能在官僚会馆与工商会馆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的福州商贸发达,吸引了省外的浙商、粤商、徽商及省内的莆仙兴化帮、闽南商帮、客家商帮等纷纷来榕设立会馆。其目的是创造出便于友商洽谈业务,召开会议,制定行规的商务场所。

③殡葬:殡葬功能在移民会馆和工商会馆中占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流行“入土为安”、“归葬故里”等丧葬观念,但古时交通不便,较多人客死他乡。因此部分会馆购置山地,作为贫困同乡掩埋亲属之处。同时殡葬拥有祭祀属性,墓祭也成为了会馆的重要祭祀活动。

④救济:多数会馆兼具救济功能。柔远驿早在明代就已形成了抚恤难民的制度,每当琉球船只漂失到境,“当蒙验实,官给豢养,费驿道送至福建本省,逐名安插柔远驿舍,照口支给,虑饥给养,念寒授衣”,使难民“无忧冻馁,完原归国”[8]。

⑤娱乐:会馆的娱乐功能与戏台有关,戏台用于表演戏剧,而戏剧起源于民间信仰中的酬神活动。实际上,“娱乐”应该是“戏台—酬神、娱神—人神共娱”的简称。清中后期,戏台被纳入会馆整体进行设计。

3 福州会馆的建筑特色

3.1 连城罗氏试馆:从传统民居到试子会馆

连城罗氏试馆坐落于福州市鼓东路中山路19号(原左营司8号)。建于明末,清时民居产权归福州罗家持有,后由福州罗氏清韩公宗系后裔罗端坡与连城罗氏共同集资改建为试馆。如今的罗氏试馆为1997年政府按原结构重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建筑功能

罗氏试馆建成后主要发挥两种功能:其一,作为省内罗氏仕子来榕参加科考的食宿驻地;其二,作为福州罗氏子弟接受教育的私塾。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曾在罗氏试馆担任塾师,并携幼年林则徐到此读书。

(2)平面布局

罗氏试馆坐北朝南,以砖木混合构筑,占地面积约500m2。试馆平面呈长方形(图1),面阔约12.9m,进深约23.1m,布局继承福州传统合院民居的特点:一是中轴对称。沿中轴线由外及内依次是大门、插屏门、前天井、前厅、后堂、后天井。二是纵向布局。试馆共两进,第一进的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两侧为明式封火山墙,曾作为私塾课堂,两侧设厢房。第二进为后天井,周边布平房,供仕子住宿。三是喜好灰空间[9]。福州夏季炎热多雨,民居建筑中常设置檐廊、柱廊,形成灰空间以供活动(图2)。罗氏试馆的灰空间比例高达40. 5%。

图1 连城罗氏试馆平面

图2 前天井

(3)装饰艺术

罗氏试馆改建前是一座福州传统合院民居,属于灰砖民居的一种。试馆保留原有的砖木结构,四面由灰砖墙围合。试馆正面设有三个入口,一主二次,正中入口作“内凹”处理,在泉州传统民居官式大厝中,这种做法叫“孤塌岫”[10](图3)。大门为矩形石框门,门楣上嵌有书“罗氏试馆”的青石匾额,保存完好,左右两边各设有拱形石框门。建筑整体风格古朴凝重,自然大方,内部装饰繁简有度,要点突出。既表现出试馆严谨的教育功能,又反映了居住者的艺术、文化修养。

图3 入口立面

3.2 柔远驿:从官房馆驿到官僚会馆

柔远驿旧称“怀远驿”,意在“优待远人,以示朝廷怀柔之至”,俗称“琉球馆”。现存的柔远驿于1992年被修复,位于福州市台江区琯后街40号,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福州市对外友好关系史博物馆。

(1)建筑功能

柔远驿建成后主要发挥了三种功能:其一,作为接待琉球贡使的场所。琉球贡船经“巡检司”检验抵福州后,贮存在“进贡厂”,随后琉球贡使择期取道入京进贡。其二,作为中琉通商的枢纽。明清海禁未开前,随贡贸易是中琉通商的唯一形式。贸易以河口地区的球商会馆为中心展开。其三,作为难民的救济遣还中心。柔远驿在明代就已形成抚恤制度,必要时会雇佣船只护送难民回国。

(2)平面布局

柔远驿初建于1474年(明成化七年),是由馆驿、天妃宫、进贡厂、控海楼、尚公桥等组成的建筑组群,清代重修后面积不小于6000m2。现存的柔远驿为原建筑群的一部分,占地约600m2,馆驿坐北朝南,大门后有插屏门,其后为天井、两侧是披榭(图4)。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带前廊,内部抬梁、减柱,结构精巧,为穿斗式杉木结构的双层楼房,四周用封火墙围绕。大殿明间部分在前檐柱与前、后金柱间,使用了通长额枋,额枋长度达11.2m;前后三根通长额枋的同时使用,使大殿内部减去两柱,拓展了殿内公共空间(图5)。

图4 柔远驿平面图

图5 大殿

(3)装饰艺术

柔远驿外部围筑有完整的马鞍墙(图6)。会馆入口为设有披檐的白色门面墙,两侧用一字迭落式的山墙围护,山墙在大殿位置随屋面升起,做成“几”字形式,构成优美的天际线轮廓。有别于江南建筑90°的阶梯型山墙,福州马鞍墙曲线形式多变,轮廓或圆或方,错落有致,活泼自然,与粉墙黛瓦的立面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墙头风貌。

图6 马鞍墙

3.3 古田会馆:从神灵庙宇到工商会馆

古田会馆位于台江帮洲馆前路吴厝埕5号(现同德路2号)。1898年古田米商陈必光购地献出,联合五大商帮(谷黄米帮、都县米帮、红 帮、焯帮、茶帮)集资建造。古田会馆以砖木石混合构筑,红墙灰瓦,宏伟大气,于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建筑功能

古田会馆建成后主要发挥三种功能:其一,作为祭祀场所。会馆门匾上方书“天后宫”,可确定主神为妈祖,馆内石楹联书“慈航普度观音偈;孝水流芳曹女碑”,可推测观音、曹娥也在祭祀之列。其二,作为商务场所。谷口、黄田两镇的米商,平湖镇、凤埔乡的红商等都在会馆囤货、洽谈业务,运送木材的工人也以会馆为落脚点。其三,作为庆典场所。会馆设有戏台,形成“戏台—酬神、娱神—人神共娱”的娱乐体系,以祈福、纳吉、攘灾为目标, 常开办迎神赛会、聚餐等集体性活动。

(2)平面布局

古田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83m2,由主院落和西跨院两座建筑并联(图7~8),形制类似官式大厝中的主厝与护厝,主院落即“主厝”,是会馆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作祭祀,西跨院为“单护厝”,是会馆的从属部分,主要用作商务活动。

图7 古田会馆平面图

图8 鸟瞰图

主院落面阔15.7m,会馆大门正对插屏门,门后是戏台。在盛大活动中,贵宾从大门和插屏门进入,戏台敞开,只有演戏时,插屏门和戏台才会合上。戏台和门楼间设有1.5m宽的通道,通道两端接柱廊。主院落两侧为看楼,钟楼,鼓楼位于看楼北侧。看楼一层柱廊与两侧仪门相连,二层楼座一端与戏台相连,另一端在钟楼,鼓楼两侧拐角处分别设计11级折角楼梯。拜亭面阔一间,仅正面立2根八角形青石柱,后侧减柱,与正殿融为一体。正殿是祭祀神灵的场所,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采用穿斗减柱造,共减6根立柱,其中前檐与正殿明间各减2根中柱,左右次间各减1根金柱,明间再减2跟中柱,这种结构设计使正殿空间开放通透,视觉更加开阔。

西跨院面阔5.5m,为两进狭长院落。进石框门三面环廊,中为天井。两进主座楼均为二层楼、单开间,东侧开小门与主院落的酒楼互通。由于西跨院火灾前未保留照片,修复后现状与原样不符。

(3)装饰艺术

会馆立面为清水红砖墙,墙高7.8m,严丝合缝。正中大门为青石门框,横匾刻“古田会馆”四字,上方嵌双龙缠绕“天后宫”三字的石刻直匾;两边仪门上嵌青石门额,分别刻“应运”、“朝宗”。主院落立面墙脊曲折有度,高低三层七段,正中为二层三楼式屋顶,飞檐翘角;两侧凹折处灰塑卷书屏。沿墙脊三线叠涩下作边框,保留下来精美的透雕夔龙卡子和门楼形状的灰塑[11]。两侧墙体向前延伸0.8m,形成墀头。西跨院为一字形墙脊,正中开青石大门,上嵌横匾。大门上方左右开两扇圆窗。两侧为如浪曲线的马鞍形山墙,西侧和北侧墙脊为一字形,为福州传统建筑形式(图9)。

结语

纵观福州会馆的发展历史,主要沿着三条路线,由功能需要演变出四种会馆类型:一是应会试和备考需要而设立的场所,主要用于远道而来的同乡仕子在榕参加科考,形成“试馆”;二是外地的同乡官绅主导商人在榕设立的场所,主要用于同乡人士聚会、寄居以及展开商务活动,它是官房馆驿的“民间版本”,属于“官僚会馆”;三是与境庙、神庙结合的“移民会馆”与“工商会馆”,会馆庙堂上所供神灵是地方保护神或行业保护神。会馆的基础功能是住宿、接待和祭祀三个部分,分别与类型在渊源中具有对应的关系:即“试馆—住宿”、“官僚会馆—接待”、“移民会馆—祭祀”、“工商会馆—祭祀”的对应关系。但是随时代的发展,每一种会馆都有可能兼备多种功能,并逐渐把教育、殡葬、商务、救济与娱乐等功能一并整合进来。福州会馆不同于福州传统合院民居,但试馆脱胎于传统合院式民居布局。福州会馆不是官房馆驿,但官僚会馆实际上就是官房馆驿的“民间版本”。福州会馆有别于民间神庙,但移民会馆和工商会馆却与民间神庙合二为一。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为作者自制、自摄。

猜你喜欢
同乡罗氏会馆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一岩九饮会馆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选个累人的店铺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幸福的一闪念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陈埭镇同乡总会
或恐是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