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鹏 胡文利 田传辉 毛琳箐
小龙窝村地处京冀边陲,有307国道穿过,是秦皇古驿道沿线村落,曾因坐落有千年古寺“龙窝寺”而远近闻名。明代洪武年间,宗族樊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形成雏形,因此小龙窝村是一个典型的氏族迁移型聚落。到了20世纪80年代左右,小龙窝向外扩散发展,村落沿古驿道(现307国道)形成了南北两部分。南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其走势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北侧多为1980年前后所建现代民居,建筑沿道路而建,成带状分布。小龙窝村先后于2008年被河北省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国家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国家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小龙窝村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古建遗存都是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体现。但对古村落的保护性旅游规划来说,对聚落的区位、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状况等的分析都是后期规划的基础。
小龙窝距离石家庄市区约62km,车行约1个半小时,属自驾游行程范围。其距离井陉县区大约24km,车程约半个小时,交通便利。由于其接近各大景区,故其交通区位优越,可与周边各大风景区及古村落联动,非点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聚落的建筑肌理直接表达了其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地域文化特征。小龙窝村四面环山,村民在传统习俗、技艺、经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自力于建筑的空间布局,形成了如今的建筑肌理。从图1可以看出,建筑形态多为北方典型的院落式布局。由于小龙窝村是宗族迁移型聚落,族内关系密切且复杂,故建筑分布较密集,其间的道路形态也是顺应山势,曲折多变。
图1 建筑肌理图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通过对聚落建筑的年代、质量等状况的分析,记录小龙窝村现存建筑信息,了解其现行发展状况,为后期的保护规划提供参考及依据。图2是建筑年代分析图,建筑年代是直观体现建筑历史价值的重要因素,反映了聚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由图2可知,聚落建筑年代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明清时期,20世纪50~80年代及80年代后期。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的变迁趋势,从明清时期南侧山上发展到南侧山下和北侧坡上,最终形成现在的村落布局。
图2 建筑年代分析图
对聚落的建筑质量进行调研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历史建筑保留状况,是后期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设计依据。通过对小龙窝村的建筑品质进行分析,将聚落建筑按质量进行分类。如图3可知,聚落中建筑大部分保留完好,极少数建筑损坏较严重。可联合建筑年代图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后期建筑风貌评价的标准。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极易因其母体中的校园文化与社会上流行但却难为大学容纳的思想意识的易接触性和反应性而扭曲变形甚至腐化变质。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要警惕商业意识的冲击,倡导科学、学术精神;警惕功利主义的侵蚀,倡导本源性学习,练内功;警惕庸俗主义的腐蚀,倡导文明学习风气。新建本科院校要通过一系列社团活动特别是图书馆的学术活动等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只有形成追求学术研究的大学文化,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自觉去阅读经典,深耕究底,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图3 建筑质量分析图
小龙窝村历史悠久,村中有古庙及庙址十余处,村舍多为明清风格,且保存较为完整,历史价值较高。如表1所示,整合小龙窝村目前的历史建筑信息。
表1 历史建筑信息
此次对传统聚落空间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轴线分析法。传统聚落中的街巷是村落中居民活动、观察、体验、感知空间的重要载体。而轴线分析法则是通过轴线来概括街巷空间和重要节点,其中轴线的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则可以反映相应空间的特质,从而达到对聚落空间的解读与量化分析。最终的量化指标包括全局整合度、选择度、控制度、深度(全局深度和平均深度)和可理解度等。
全局整合度表示系统中某一空间与其他空间集聚和离散的程度。
全局整合度表示的是一条轴线与其他轴线之间的联系程度,反映了一个空间的可达性。因此全局整合度越高的区域其可达性也越高。图4是Depth-map软件生成的全局整合度轴线图。其中轴线的颜色反映了整合度的高低。颜色越红表示空间整合度越高,红色、橙色、黄色均为全局整合度核心区域。从图4可以看出,村落主街龙泉大街与307国道为核心区域,以之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所伴随的全局整合度也逐步降低。由于小龙窝村四面环山,故聚落的发展也是沿着主街向北扩散。
图4 全局整合度
选择度表示系统中某一空间被其他最短路径穿行的可能性。
选择度越高表明空间的穿行度越高,即吸引人流的可能性越高。通过图5可以看出,高选择度区域与高全局整合度区域有相当部分空间重合,表明这部分空间多处于聚落中心位置,是人们出行选择最大可能性的线路。由图5可知,红色区域在小龙窝村多为主街龙泉大街与307国道交叉点附近,即村口位置。
图5 选择度图
控制度表示系统中某个空间对与之相邻空间的影响程度。
空间的控制度高,则说明该空间控制其他空间的能力较大,影响较广。因此系统空间的行政中心或管理中心应设置在控制度较大的地方。通过图6可看出,小龙窝村主街接近村口的位置控制度最高。图中标记位置为村委会所在地,符合行政中心应设置在控制度较高区域的原则。
图6 控制度图
全局深度表示系统中某一空间到达其他空间所需经过的最小连接数。
空间的全局深度值越大,则表明该区域越偏僻,可达性也越差,人们在该空间的活动强度就相应较低。在全局深度轴线图中(图7),轴线颜色越红,表明全局深度值越高,空间位置越不易到达。由图7可看出,聚落全局深度值较高地区多为道路尽端空间。
图7 全局深度图
可理解度表达的是局部集成度与全局集成度之间的关系,代表系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它的数值由这两类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系数R2进行表示(R2介于 0~1 之间);它主要看是否能通过局部空间关系感知整体情况。其中R2的数值超过0.5则表示二者相关。如图8,聚落可理解度R2为0.405,低于0.5,则二者关系较弱。一是因为聚落地形为山地地形,道路曲折且有高差,故空间复杂多变,很难从聚落局部区域了解全貌,致使可理解度较低。二是小龙窝村可理解度较低往往也代表着村落的防御性较高。崎岖的街巷,尽端路的存在都是其抑制交通,提高村落障翳性,使外来者有陌生感的一种表现。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原来限制外来人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聚落的发展脚步,如何在保护聚落原生地域文化的同时,提高聚落的可理解度,也是后期规划的要点。
图8 可理解度散点图
对小龙窝村进行保护区规划设计,分区管控建筑风貌,旨在宏观层面上把握小龙窝村保护规划的大方向。
由图9可知,小龙窝村主要规划成三个区域。核心保护区的划定是为了尽量保护“历史信息遗存”,是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核心体现区域。小龙窝村的核心保护区主要覆盖历史建筑和旧式住宅。该区建筑高度控制在两层及两层以下。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应以保护地域文化特色为先,确保古村落视觉景观的连续性,以形成“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图9 保护区规划
建设控制区处于保护范围以内,核心保护区以外。主要是延续古村落历史建筑的景观风貌。小龙窝村的建设控制区位于核心保护区以北,二者以307国道为界。由于北侧多为近现代住宅,与核心保护区的历史建筑在形式上差异较大,因此在后期保护规划中,应对建设控制区已建房屋进行风貌整治,降低差异性,对拟建房屋,应在建筑型制上加以管控,体现村落风貌的延续性。
环境协调发展区是为了保证整座古村落风貌环境的完整性。小龙窝村以小农经济为主,环境协调发展区也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用地。但古村落生态环境同样需要保护,因此禁止在山坡上大面积开垦农田,适当地退耕还林。这也是古村落需要发展其他经济形式进行多元支撑的重要因素。
对小龙窝村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使小龙窝村街道系统更加疏朗开放,旨在中观层面上优化聚落空间品质,开放发展旅游经济。
以空间句法分析结果为依据,对轴线模型进行调整,全面优化村落空间结构系统。如图10所示。
图10 调整后:全局整合度图
对于小龙窝村的核心区域,以不破坏聚落建筑肌理为前提,对聚落空间结构进行局部调整。由于小龙窝村内部还有许多羊肠小道及土路,为保证道路的便捷性和通达性,对不适合行走的街巷进行道路建设,对位置较为偏僻的重点历史建筑则要通过加强与核心区域的联系,提升其可达性。通过聚落的全局深度图可知,聚落中存在许多尽端路,为了使外来游客减少陌生感,对全局深度值较高的区域适当增加交通联系也是必要措施。由图11可知,调整后的可理解度为0.485,可见调整后的聚落整合度与可理解度都相应提升。
图11 调整后:可理解度散点图
与前期调研结果相结合,在微观层面上针对具体建筑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通过对建筑历史、建筑质量等因素的评价对聚落建筑进行建筑风貌划分,如图12所示,建筑风貌一级主要为重点历史保护建筑,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历史价值高,多为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建筑风貌二级多为历史保护建筑,局部需要进行修缮。建筑风貌三级主要为1950年左右建造的单层建筑,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但建筑质量一般, 需进行改造更新,外观造型需改善。建筑风貌四级为1980年左右新建房屋,多为现代建筑形式,价值不高,可依据具体规划方案决定是否拆迁。
图12 建筑风貌分析图
针对风貌等级,制定针对性保护更新措施。对于聚落核心保护区建筑,则须严格管控新建建筑的建筑形式,保证聚落建筑的协调性与一致性。对于修缮类建筑,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改造更新类建筑,则可将传统建筑样式与现代建筑技艺相结合,在发展中继承。
参考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关注重点空间改造,进行文化旅游路线规划,结合前期调研结果,进行旅游规划设计。
通过聚落的选择度可知,选择度高的区域,其视觉渗透范围大,也越容易被察觉。由于聚落可理解度较低,故应在聚落选择度高的区域设置路口标识,提高游客的辨识度,使之易于寻找目的地。
旅游路线的设计是文旅产业的重要一环。如图13所示:在村域范围内的规划设计中,通过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可知,选择度与全局整合度高的区域是聚落中的核心区域,其穿行度也是最高的,故这部分空间应途径主要旅游线路,并作为重点宣传,外加聚落重点节点空间因素,进而合理地规划旅游线路。
图13 旅游路线规划图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小龙窝村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无疑是当下最适宜的举措。空间句法作为量化分析空间关系的理论工具,完善了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主义规划设计方式,为聚落的保护性旅游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若想发展因地制宜的旅游经济,前期大量的基础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传统的调研分析方法与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的结合,优化聚落的空间结构,制定完备的文旅策略,不仅是探索古村落保护性旅游规划方法的一种科学选择,也为村域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注 感谢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石家庄铁道大学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支持。)
资料来源: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