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特征的传统街巷空间研究
——以重庆磁器口为例

2022-06-18 06:35丁素红凌嘉敏
华中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磁器吸引力界面

丁素红 凌嘉敏

1 研究背景

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其中,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兼顾了城市文化传承中尚未完全脱离的地域情结和对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的向往,逐渐成为城市新地标,代表市民日常生活的一种新文化,铺陈出城市的文化基底。以重庆为例,在《2022年本地宝重庆景区排行榜》中被推荐九大地标中有三项为传统街区更新改造项目成果(表1)。

表1 2022年本地宝重庆景区排行榜

商业与居住共生体是传统街区自诞生以来就具备的功能属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及目标不完全明确的随机化趋势。商业与居住的此涨彼消,充分体现了传统街区的区位地价效应,几乎是所有传统街区改造的主要形式。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自1987年重修宝轮寺开始,历经四个阶段的大规模更新。原来作为重庆丝纺厂等工厂宿舍的大量居住功能尽数迁出至国盛三千城、沙磁巷等外围区域,核心区域大量增加售卖、旅游、餐饮等商业设施。磁器口已从当年落寞冷清的渡船码头、简单商业和居住区转型成为旅游景点型的休闲娱乐商业区。作为商业的功能诉求,改造后的传统街区期望能对各种消费人群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基于这样的目标,如何在尊重原已具备的空间格局的前提下,提升其公共空间的活跃度和吸引力,正是当下传统街区改造必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场所特征源自于人们对空间实体和功能方面的反应,其内涵是三维实体空间与环境氛围的相互关系,表述内容主要表现为建筑与外部环境所组成的空间界面的美学特征、社会意义和认同性。”[1]本文以磁器口街区为实证研究案例,将吸引力作为“认同性”的评价指标,与空间视觉特征、消费活动带来的感觉等做关联性研究,探讨面对吸引力目标所需要应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为今后更为广泛的传统街区改造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 研究方法

2.1 节点选择

针对通过《大众点评》,在餐饮、休闲娱乐、拍照打卡景点、人文古迹等业态中选择美誉度第3~4名的磁器口业态作为目标点(表2)。此方法选取舍弃美誉度第前两名为目标点的目的在于避免消费业态自身的差异,掩盖了场所特征上的吸引力表现,保证选点的全面和客观性,点分布图如图1所示。

表2 大众点评类目排行

2.2 路径选择

将节点一到节点五的步行路径设为正向路径。反之则为反向路径。调研选取二十名对此区域不熟悉的观察者,正反向各十名观察者持打乱顺序的目标名录,在路径上寻找目标点。目标明确被发现的点即标记为发现点,发现点到目标点的街巷空间为评价对象。逻辑假设目标点与发现点之间的距离越远,街巷空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吸引力越小。之所以不选择“人员密集度”这类常用指标,是希望避免业态自身特点掩盖掉场所特征上的吸引力表现。

2.3 评价要素选择

对街道场所特征的表述方法分别以空间形态特征、界面的美学特征和其他知觉体验为一级指标,由此细分的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评价子项(表3)。

表3 评价要素表

天空开敞度、建筑界面与街道边界的关系和剖面形态共同构成空间形态特征的二级指标。天空开敞度是街道视感知的评价指标,“D/H”指标对比街道空间水平维度与垂直维度的关联性。针对建筑界面与街道边界的关系,已有学者提出用“界面参差率”[2]、“贴现率”[3]和“近线率”[4]表达街道界面水平维度的凹凸进退变化。本文依据建筑是否同街道贴线,分为与街道边界平行、内凹、外凸的三种位置关系,传统建筑随着地形转折,丰富了游客视觉感受。为适应山地环境,建筑通过悬挑、掉层、过廊、退台等方式建造(表4),表达山地建筑的视觉特征。

表4 磁器口建筑剖面形态

材质肌理、景观层次和标识的醒目程度构成了界面美学特征的二级指标。建筑、铺装、雕塑等的材质肌理变化极大地丰富了街道美学细节,同时限定和划分街巷空间。街巷空间中的景观层次,如建筑装饰、街道小品、绿植景观等,丰富视觉体验。垂直和平行于建筑界面的标识醒目程度不同,街道空间的美学特征受立面标识横向或竖向所影响。在传统小尺度街巷空间中,垂直于两侧建筑界面的标识从立面延伸,由此形成第二次轮廓线[5],立面标识存在的价值即为吸引游客的注意[6],高度集中的立面标识强化了令人醒目的建筑界面。此外嗅觉、触觉、听觉构成了其他知觉体验二级指标。

3 调研结果及讨论分析

3.1 调研结果

(1)关于吸引力的评价结果

分别在正向路径与反向路径进行调研,按照各个观察者记录的目标点与发现点之间距离的平均数进行排序,得到以下调研结果(表5)。

(2)关于场所特征的调研结果

①节点一:陈昌银麻花店(图2~3)。周边建筑围合成丁字形空间,由于街道一侧为三层建筑,空间开敞度D/H=0.88。街道一侧种植的高大黄桷树丰富了节点的景观层次,树下阴凉空间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此处的同质商业样态(麻花店)集中,购买者众多但分布不均。其中有三家店员以试吃为目的在人行道穿行,人流通行缓慢,间接形成了人员密集的状态。其中一家,排队者占据了步行道一半的宽度。商铺叫卖宣传声与游客交谈声混杂,声环境异常喧闹,听不清楚叫卖的具体内容。油炸食物的气味弥漫空中,盖过了紧邻的其他类型商铺(如茶叶店、饮品店)本身的味道。正向路径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视线关系,反向路径与之相反。

图2 节点一正向照片

②节点二:蜗牛咖啡(图4~5)。该咖啡店位于建筑二层空间。空间开敞度D/H由2.14变为1.14,通过建筑界面与街道边界形成外凸的位置关系以及伸出的悬挂灯饰标识,预先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弥补此节点位于建筑二层对视觉吸引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建筑通过悬挂灯饰和摆放花草盆栽丰富视觉体验。在其他知觉体验中声环境最先吸引游客注意,在正向路径距离节点20m处可以听到咖啡厅驻唱歌手歌声,引发路人驻足拍摄。反向路径上舂打糍粑发出的声音具有单音节固定频率,却能盖过歌声吸引游客注意,此时声音更加复合。

图4 节点二正向照片

③节点三:磁器口更夫雕像(图6~7)。位于磁器口正街与横街交汇的丁字形街巷空间,天空开敞度D/H=1.25,视较为开阔。此处两条街道交汇处青石板的连续感中断,具有方向性的肌理发生变化。作为象征磁器口码头文化的铜像小品丰富了街道视觉体验,不少游客在节点处打卡拍照。铜像容易以视觉作为媒介引发触觉体验,被游客多次触摸变得锃亮的手臂和腿部引发路人的好奇心,从

而提高节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图3 节点一反向照片

图5 节点二反向照片

图6 节点三正向照片

图7 节点三反向照片

④节点四:迎龙门(图8~9)。此处为滨江开放空间,视野开阔,视觉感知被放大。空间开敞度由D/H=2.4扩大至无限。此节点高差较大,建筑界面与街道边界形成自然内凹的关系,同时建筑剖面采用掉层的方式消化高差,形成极具山地地域特色的空间形态。铺装由连续性青石板变为水泥台阶,地面对脚部触感增强,游客的触觉感知变化暗示了空间的变化。标识醒目的朱红色码头牌坊垂直于两侧建筑,正向使人在离节点80m处就能发现迎龙门。此节点听觉和嗅觉感知不同于其他商业街节点,融入江河元素,以江边水流声、鸟鸣等自然声场和江边植物的自然气味为主,各类声音与气味互不干扰。

图8 节点四正向照片

图9 节点四反向照片

⑤节点五:宝轮寺(图10~11)。节点位于磁器口横街,街道两侧建筑较高,空间开敞度D/H=2.5,对视线角度有一定干扰。宝轮寺入口近百步台阶,与街道边界形成内凹的位置关系。宝轮寺入口大门醒目,但缺少垂直于建筑的标识,由磁器口正街来的人流大多从节点四原路折回。磁器口横街的声环境更为安静,听觉舒适度得到很大提升,听觉环境增加了寺庙特有的木鱼声和诵经声,嗅觉环境融入焚香和香料气味,与磁器口正街形成鲜明对比。正向路径是一个有低到高的视线关系,反向路径与之相反。

图10 节点五正向照片

图11 节点五反向照片

3.2 讨论与分析

磁器口传统街区期望经改造后提升公共空间的活跃度,能对各种消费人群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基于对街道场所特征的研究,对磁器口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界面美学特征和其他知觉体验进行调研,针对节点醒目程度评价表(表5),分析节点吸引力差异原因,得出空间形态特征与吸引力、界面美学特征与吸引力、其他知觉体验与吸引力的讨论结果。

从表5中可以发现,在正向和反向路径中节点四醒目度都排位第一,但是正向反向的醒目度相差较大。节点四位于磁器口正街尽端,正向路径在天空开敞度、建筑剖面形态、材质肌理等均有较大变化,此处空间吸引力很强。反向路径中,天空开敞度较小,同时影响视线角度。节点三更夫铜像醒目度最小,正向和反向路径上空间开敞度没有变化,行径路上形成的视线角度差异较小,正向和反向吸引力都较小。此外,节点五在正向路径醒目度远高于反向路径。正向路径天空开敞度具有明显变化,并且景观装饰丰富,而反向视点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景观层次均弱于正向视点。

表5 节点醒目程度评价表

(1)空间形态特征与吸引力讨论

天空开敞度控制了开敞空间的形态特质,同时影响视线角度。磁器口传统街区多为开敞型空间,空间开敞度较高。调研结果显示,空间开敞度越高,游客进入此节点的频率越高,场地对人的吸引力越强。磁器口的线性街道空间,应避免单调的一字型布局,丰富建筑界面与街道边界的位置关系,形成内凹、外凸的趣味性位置关系。同时能够避免现有磁器口街道中因某些活动占据街道空间,间接造成人员密集的状态,丰富的街道边界为游客提供休息的空间,避免造成街道拥堵的现象。此外连续街道空间立面往往形成单一枯燥的感觉,顺应地形条件营造关注焦点,可以提升空间形态特征吸引力。

(2)界面美学特征与吸引力讨论

传统材质的运用和布局方式,细部装饰、植物式样的传统街道构成的空间界面美学特征,都可以将磁器口区分于其他道路[5]。同时为避免线性空间的枯燥,提升空间丰富度,适合在街道空间设置水流、绿化等构筑物,形成街巷空间序列的节奏感,提升空间界面美学特征,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建筑细部装饰与街道小品的设计带给人舒适的视觉体验[7],有利于提高空间对人的吸引力。

界面美学特征最开始体现在视觉之中,而视觉作为媒介往往会引发触觉的体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材质的肌理和质感[8]。触觉的空间感知距离极其有限,往往只有1~2m,但是它却可以最直接接触空间环境,并具有改造空间的能力[9]。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用身体去接触令人感到愉悦的物质[10]。不同于现代街区,磁器口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青石板、砖石和竹编夹泥墙等材料,对游客友好度高,有更高的吸引力。

(3)其他知觉体验与吸引力讨论

空间知觉体验不只有单一感官的参与,而是各个感官相互协调的综合性特征,每个人的感知存在差异,但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这也是基于人体感知空间的设计。在小尺度空间感知设计中,加入感知体验的综合设计,人与环境能够产生共鸣,期望通过街道空间感知设计提升传统街区的活跃度,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

调研中发现,在同一节点正向和反向行走时,空间嗅觉或听觉感知可能有所差异。在传统街巷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感知要素,增强空间体验感。

针对嗅觉设计应考虑适应性与风向因素。由于气味的影响域和覆盖范围较大,应将气味适应时间作为气味源间距设置因素,把嗅觉气味源分散布局在路径线路[11],形成具有节奏感、高效的嗅觉吸引力。同时考虑风向和风速合理布置,使令人愉悦的香味在正向或逆向行走时都能够被人察觉。一些刺激性强烈的气味(如臭豆腐味、火锅底料的刺鼻味)应利用场地主导风向,限制其传播。

针对听觉设计考虑音源类型与方向性因素。在磁器口嘈杂的声环境中,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听觉刺激并不来源于叫卖声,而打击糍粑、拍酸辣粉等单音节固定频率的声音具有的神秘感却能吸引游客注意,再通过视觉进一步辨别其来源。此外依据音源的距离、大小、音调方向性等调整路径音源的布置。增强悦耳的自然声音,规避使人不愉悦的刺耳噪音。在声音传播路径、空间界面材质和围合方式的选择上,利用声音传播非线性特征,考虑声音折射、反射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

结语

如今许多传统街巷的空间形态与现代城市的发展体现出不适应性,但老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具有历史价值,同时见证了生活的变迁与文化的演变,具有文化内涵。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成为热点,本文以磁器口街区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对传统街道空间场所特征吸引力的实地考查,用观察者明确节点的发现点与目标点的距离,反映节点对游客吸引力的强弱,将吸引力作为空间“认同性”的评价指标,与空间形态特征、界面美学特征、其他知觉体验等做关联性研究。提高空间开敞度,丰富建筑界面与街道边界的位置关系,顺应山地地域特色建筑剖面形态,都能提升空间形态特征吸引力。传统材料、细部装饰、醒目标识的运用和布局,可以提高空间视觉美学的丰富度与认同性。在传统街区融入感知体验的综合设计,使人与环境嗅觉、触觉和听觉产生共鸣,期望提升传统街区的活跃度,产生更强烈的吸引力。以此挖掘面对吸引力目标所需要应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为今后更为广泛的传统街区改造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绘制、拍摄。

猜你喜欢
磁器吸引力界面
磁器口的C面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磁器口古镇:把旧时光还给老街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