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静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亟待改革。而“数学好玩”板块作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的实践性开拓板块,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并且拓展数学知识。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表达,善于发散思维。因此,传统的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数学好玩”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在指导小学数学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好玩”;趣味性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
基于“数学好玩”的趣味性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理念,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乐趣是最主要的特点。在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学生的抵触和消极情绪,关注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效地满足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需求。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要素,将课堂交给学生。突破以往考试导向教育的缺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数学学科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师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生也非常被动,整个课堂的教育环境十分单调乏味。很少有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目前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都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主观地根据自己的指导经验直接决定一切指导内容。最后选择的引导策略和引导方法不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学习数学缺乏自主性。教师刻板的传授知识,学生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个人热情将会严重丧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将受到极大限制。此外,大部分学生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感到害怕恐惧,他们没有通过趣味化教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孩子的兴趣时是从事一种活动的关键催化剂。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促进孩子更加积极的学习,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基于“数学好玩”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
其一,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受到测验导向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的思维受到这种情况的限制,往往被动等待教师的知识灌输,从而产生学习厌倦的情绪。为实施快乐教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数学好玩”教学措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相一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数学好玩”趣味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力强,能较好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老师以趣味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学习,快乐成长。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其三,“数学好玩”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合理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刻苦思考,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以“数学好玩”趣味性教学促进孩子快乐学数学的相应措施
(一)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在“数学好玩”课堂上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乐趣,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与学习内容、自身生活背景密切相关。数学知识的抽象与新鲜的矛盾,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这一矛盾,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觉的培养,更要善于运用其它技巧和直观教学方法。这些技巧和方式是非常适合“数学好玩”课堂教学的,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合理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益处将体现在学生的体验中。了解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活力,教师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者。掌握引导节奏,提高引导效果是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最大方便。
(二)游戏增加趣味性
老师在“数学好玩”课堂上加入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而现代教育思想提倡的是享受教育,其结果是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通过游戏提高兴趣也是教师可以尝试的方向。比如,在六年级复习“找规律”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数学好玩”板块中的《“重复”的奥秘》进行教学,利用逐渐深入的规律寻找提升学生的逻辑意识。由于规律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在学习该知识时容易出现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介绍一些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小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规律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邀请几个同学到台上进行一些游戏小互动,根据老师说出的条件进行罗列,然后找出规律变化,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孩子做到快乐的进行数学学习。
(三)结合迁移生活知识增添课堂教学情趣
作为一门抽象、乏味、逻辑严密的学科,对年龄不大、理解能力不强、认知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长期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数学好玩”中的实例为指导,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减少对新知识的恐惧,使学生更容易亲近,并更好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相关的数学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好玩”的《漏水实验》给学生安排一些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数学小任务,让学生观测水龙头漏水中的数学变量知识。这些都与学生具体生活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易理解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趣味教学之下,也能践行“数学好玩”的意义,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近距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数学,快乐学习。
结语:
基于“数学好玩”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是现阶段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学的优势所在。我们必须摆脱教学的误区,改变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有趣的语言和有趣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还能很大程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更好地接受课堂的乐趣,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慧敏.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数学好玩课堂教学小议[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04):152.
[2]郑淑明.寓教于乐,让数学"好玩"起来——探究小學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J].教师,2021.
[3]熊斌.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8,(6).
[4]闫举荣."数学好玩"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