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曲美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门能够传达人们多种情绪的综合艺术,特别是对表演者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声乐表演课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情绪调节的作用,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从而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表演的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声乐表演;情感调控;方法研究
在声乐表演中,既要表现出自己的音乐,又要注意表现自己的情绪。一是要对曲子的核心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二是要能对情绪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到不同的声乐表演情境之中,从而增强声乐表演的魅力,达到与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振。
一、声乐表演教学中情感调控重要性分析
在声乐表演课中,要正确理解情绪调节的作用,培养学生情绪调节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的目的。那么,情绪调节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是什么?
1.增强声乐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学生对情绪的自由控制常常会对声乐表演的效果产生直接的作用。首先,在声乐作品中,最能使观众与之亲近的是各种情绪,其中的喜怒哀乐都是作者的思考;而对学生演唱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音乐的表现和情感的掌握,特别是情感的灵活控制,是表现出他们的演唱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认识。所以,在音乐表演课上,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培养,使其在充分了解歌曲的含义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到观众的耳朵里,从而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2.提高声乐表演魅力
声乐表演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只学演唱的话,很少能体会到它所发出的那种独特的艺术气息。声乐的艺术感染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而情绪调节是提高声乐演奏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节,可以创造出一个较好的舞台气氛,让学生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地投入到演出当中;同时,对声乐进行调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声乐、歌唱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声乐表演水平的目的。总的来说,不论是在舞台气氛和整体表现上,都可以对提高声乐表演艺术的吸引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声乐表演情感调控方法研究
声乐表演的情绪调节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对学生的情绪感受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情绪调节的水平。
1.学会自我心理调控,善于克制不良情绪
演唱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要善于克服负面的情感对歌唱造成的负面效果。人生的十有八九都有可能让人感到不安、紧张、失落,然而,一个歌手一旦上台,就必须要对听众负责,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听众,这才是一个专业的演唱者。所以在演唱者特别是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唱者上台前,一定要先做一个深呼吸,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对自己说:“我准备好了,我很好!”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不仅要受到歌唱之外的情感干扰,而且还要把工作和日常的负面情感带进声乐表演中。杨洪基是一位知名的声乐演唱者,他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过他如何利用注意力转换方法来战胜负面的情感。在紧张和沮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东西上,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2.真正把握演唱作品的情绪,将作品情绪与自身情绪融为一体
声乐演唱并不是单纯的音调叠加,要获得好的歌唱结果,就必须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情感。歌手要用心体会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情,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创作者的感情进行一种完美的结合,再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
声乐演唱是将平实的话语化为立体式的歌唱,因而,在声乐演唱艺术中,以文字为先导,演唱者要从文字中领会其所要传达的感情,这对深刻地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比如在《黄河颂》中,抒发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亚洲大地上,黄河带着豪迈的精神;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像亚洲的草原上,站着一个巨大的身影,用你的英姿,为我们的国家筑起一道防线。”这种雄浑壮阔的文字流露出了作家博大精深的心胸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
3.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学生在声乐表演中的情绪调节是通过情感因素来提高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情绪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首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情绪成长的环境。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挑选出一些有特色的歌曲来进行解说,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并以此作为指导。其次,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技能。在学生的声乐演奏中,教师的评价和外部环境的干扰是决定学生情绪的关键。最后,注意对情绪的掌控。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些同学对于歌曲的情绪掌握还不够,老师要注意给予纠正,并向他们解释如何掌握作品的情绪,使他们从情绪上的掌握中摆脱出来。
4.注重与演唱的配合
声乐表演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因此,声乐表演中的情绪控制和演唱的发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声乐演唱課上,要注重声乐表演和歌唱的结合。其理由是,声乐演唱中的每个声音都是情绪的表达,比如声音的低沉表示情绪的沮丧,声音的高亢表示情绪的激动。同时,在歌唱中,也可以体现出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强弱。为此,在声乐演唱课上,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歌唱练习,以使声乐表演与歌唱的良好统一,使演唱中的情绪波动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掌握其情绪的改变,对其进行适当的运用,从而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5.及时给予评价
在声乐课上,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使他们了解到情绪调节能力的欠缺,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声乐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中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控制,认真倾听、记录不同学生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评价。同时,也要让同学们了解自身的缺点,并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谦虚地求教。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后,应该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其情绪调控的技巧和方式,找到一种合适的调节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水平。
结语
在声乐课上,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声乐演出中的情绪调节作用,并根据音乐表演的实践,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其音乐演唱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长岭.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情绪调控问题研究[J].黄河之声,2014(06):35-36.
[2]张颖.谈声乐学习中的情绪调控[J].青春岁月,2013(18):241.
[3]魏春艳.试论声乐教学中对情感与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08):22.
[4]丁丽琼.试论声乐教学中情绪的作用[J].音乐大观,2011(10):81.
[5]罗文富.声乐演唱中的情绪调控[J].大舞台,2011(04):72-74.0FC8C582-3DB0-4611-BCEF-954132AB4F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