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强 王保民 梁素芳
摘要:为了快速高质量实现“双高”建设目标,实现科技教育信息一体化的目标,培养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技术人才,提出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平台的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符合“双高”建设背景和目标,能够快速地帮助国家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得中国的职业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融合
一、研究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建设水平,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国家提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为“双高计划”)。“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规范。为了快速地高质量实现“双高”建设目标,实现科技教育信息一体化的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技术人才,我们提出研究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平台和方法。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融合中的合理运用会创造出许多教育教学优势,并且能够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信息化思维、创新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和信息化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内容及过程
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应推动职业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1],现有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大都仅仅考虑某一个教学环节信息化,不能从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监督等多个体系环节进行闭环教学,这将影响整体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融合的进程,不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且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没有构建包含微课和精品课等现有教学资源的信息库平台的环节,使得每个信息技术在和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重复构建资源,极大地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同时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没有对相应的硬件系统进行配套建设,使得软件和硬件不配套,不能充分发挥彼此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研究。整体的框架结构见图1。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和坚持持续推进,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成果。本文的信息技术涵盖了底层硬件、混合式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三个大的模块。硬件平台建设有录播教室、教学监控系统、桌面虚拟化系统和移动录播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数据都将打通实现数据共享,同时为上层系统软件提供底层平台支撑。混合教学平台整合了课堂外的独立学习环节和课堂内的互动环节,贯穿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的整个教学过程,并积累了多元化的教与学,处理每个老师和学生的数据。实现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学习行为等不同层面的常态化数据分析,为学校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决策提供支撑。平台聚焦课堂内外教与学,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全面支撑。除了混合式网络教学平台,还提供针对不同年龄人群、不同专业教师的网络平台培训体系。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主要是对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分类,系统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资源在线点播,如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资源,视频资源在线编辑系统需采用B/S结构,教师不需要安装第三方编辑软件,使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常见视频资源的在线剪切与合并,系统可以直接调用资源中心的资源(或个人中心资源),也可以导入本地资源,并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混合编辑,支持云盘功能,支持本地资源的上传及批量上传,无须安装任何插件。基于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平台可以在构建校级总站点的情况下,为不同院系构建对应的子站点,满足院系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需求。同时实现与数字校园其他应用系统的整合,满足其他应用系统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服务。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以后,整体教学体系更加紧凑,教与学之间更加密切,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频繁和便捷。
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比如混合式教学平台,进行备课,并给学生推送预习内容;学生在技术平台上对预习内容进行反馈总结,推送给老师,帮助老师更好地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重点需要突破的地方。老师据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自己的角色进行适当调整,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且把优秀教学资源、课程素材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为学习和资料查找提供便利,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课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提供了作业上传、批改和讨论等功能,可以将作业推送给学生,并利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学生在学习反馈以后,将课后学习意见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根据意见更好地改进教学,从而形成师生很好的互动教学。整体而言,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教学结构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适应“双高”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教学方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通过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建设混合教学平台、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将其融入课堂外的自主性学习环节、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将预习、课堂教学、复习的整个过程串联起来,为师生积累多样化教学的过程性数据。根据国家优质校建设的需求,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将诊改工作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通过建设教学数据诊断中心,打通现有管理系统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通道,打破信息孤岛,整合资源,推进跨部门之间业务数据的互通,建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诊改平台。诊改平台同时可以服务于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除此之夕卜,还大力推进网上业务办理,以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状态为主,建立基于学校全业务流程的数据采集制度,加大过程性数据采集的力度。如跟混合式教学平台对接,学生当堂的作业处理、对老师的评价等都会直接记录到相关数据库,然后由诊改系统抽取出来并形成分析报告。切实从教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实验实训、服务社会、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项目全面实时地反馈人才培养的工作状态。为了更好地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工作进行监管,开展有效数据挖掘和分析统计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大要素的质量标准和评价维度,做好关于质控点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定期自动生成各类大数据质量分析报告,供学校各级领导决策参考。通过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发展等各个层面质量计划和质量标准,设计各个诊断点的数据标准,完成诊断指标的基准阈值设定。实时地对学校各个层面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监督监管。所有教学资源与教学行为数据都积累在学校的私有云上,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上,教师的教学成果版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便于学校实时开展基于教学诊改工作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生源质量监测和学生成长、毕业生中期发展监测、用人单位反馈监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针对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造,并具体从实现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学习行为等不同层面的常态化数据分析着手,实现教与学一体化。对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和具体教学管理模块进行抽象总结,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思路。为了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传统教学体系升级改造,从数字化教学资源收集整理的角度设计教学资源收集、共享和存储系统,然后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体系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设计了“混合式教学平台”,实现教师、学生、职业院校管理者的协同进步,从而实现“双高”建设的目标,培养具有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职业教育人才。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改造升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建设意见和若干措施,能够将教学和管理形成一体化,更好地帮助相关管理者进行决策和分析。目前主要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统一平台学习、教学与管理的统一以及学生教师行为数据的收集。但是,教育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缺乏人工智能算法的参与,就不能充分挖掘信息化学习平台的使用潜力,应该对学生和教师的所有行为和评论数据进行智能化挖掘,从而真正地对培养符合“双高”建设标准的人才提供帮助,以便更好地将职业学校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计划。
结语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影响越来越广泛的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育将产生革命性影响。面对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应加快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及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学模式改革也成为当前各所职业院校的重点工作,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質量,实现“双高”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峰.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系统化保障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11):76-79.A77D8681-2D89-4719-A272-244401F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