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哔
少有食物能像猪油渣这样,用极其朴素的处理方式,把中国人对美味的渴求表达得淋漓尽致。猪油渣的流行,完美体现了中国人勤俭美德以及对美食的洞察之眼。不难想像,头位发现猪油渣的祖辈,盯着锅里的油渣久久发呆,反复找理由劝说自己这只是残渣,但它实在太香,找不出任何理由把它扔掉。尝一口即定下了流传千年的味型。入口质感取决于火上功夫,有时酥脆有时略硬,咬烂后嘴里爆开的油香干净利落,舌头在香气里迷走,口腔随之沦陷,等待油渣落胃后,才能收复失陷的味觉。
猪油渣属炼猪油的副产物,吐出最后一口油后又在锅里被油反哺,说起来很奢侈,几乎就是在用油炸油,如同拿水洗水般讲究。猪油渣制作简单,唯一难点可能在于没钱买食料,主要把猪的肥肉肥膘扔进锅里,火神执道,然后等,等待火与油与膘在锅里谈判,直到猪板油捐无可捐,再用笊篱捞起精疲力尽的固体,猪油渣就成了。
油在被大范围用来形容人的圆滑以前,主要还是美食的注解,嘴里寡淡的日子里,做梦都幻想食物度上油水来解众生苦厄。猪油渣本是一物两产的油中物,中国人最爱这类一体多用的食材,熬出了猪油起码能过上一段滋润日子,而滤干油的猪油渣则是当下应急的快乐。
人爱吃油也需要吃油,不管来自植物还是动物的油,不能长时间避油不食。从饭菜没油的日子里苦过来的人,记忆里写满了前胸贴后背的饥饿,而油与肉的组合愿望,从来是留给逢年过节的。长辈在熬猪油时,总会提起他们幼时如何围着锅边打转,袅袅盘旋的油香塞满灶堂,而他们只盼望火再大些,油再出得快些,以便抢到头一口猪油渣。
吃的是一口念头,念的是一嘴满足,而满足来自不寻常的熬猪油的日子,猪油渣也成了他们吃到幸福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
中国人怕饿,是刻在基因里流淌血脉中的共性,遍历灾荒,即便吃得饱了,也要研究食物怎么保存的好吃。祖辈研发美食,多是根据地产财力分布,丰饶些的地方,产出的美食喜欢吃个鲜,玩的是一种食物本味的纯粹,匮乏些的人们更愿意添加材料改变食物性质。应季节吃鲜的人,遵循道法自然,菜式也附和着天时地利人和,食物由内而外帮人循了天命。而更多人只在乎得来不易的食物能存放多久,能在多长时间内辅佐主食攻进胃城,填饱肚子始终是第一要务。
尽管家中食物相对单调,对美味的渴求却从未停止,只是想像边界被生活范围约束,导致幻想出的美食呈现出极富浪漫色彩又极其单纯的模样。
民间许多段子里,农民偏有个皇帝梦,白糖永远是主角,恨不得白糖直接做成饼,再稍微就点馍,吃的就不是饭,吃的是梦和金山银山。于是猪油渣蘸白糖的吃法应运而生,油中宝与白砂糖搭配,简直穷极了民间想象力,一口下去泛起两种富贵,人生如此美食如是,吃得脑袋嗡的一下傻半天,想不起前生,更不在乎来世,整片宇宙坍缩成一张嘴,在甜与香的太极里缠绵。但这种吃法冲击太强,猪油渣与白糖调配比例稍有不对,很容易腻口,糖多而咯嗓,油多而蒙心,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这口双重快乐。不喜白糖,就往猪油渣上撒盐,咸味融入原本的油香,把路数引到咸香上来,填补了另一类口味的需求。
猪油渣贯通南北不仅本身香妙,更在于它用途多變,咸甜之间切换远不足以证明其灵活性,更多人喜欢拿猪油渣当辅料。炒白菜青菜时搁一些,整个层次立马丰富起来,菜上铺开油渣的香,油渣又吸收菜里的清,两相中和,猪油渣也不再像个毛头小伙,大大咧咧闯进嘴里了。不论煮面用汤底还是面卤,弄点猪油渣拌料,提味增香,每口面条不再单调,披上了精炼油渣的外衣,平时肚里二两容量,也许就能在提香引诱下临时扩容上限。还能拿来做馅,填饼,入饺子,塞包子,搭配其余食材,实在是馅里的灯塔,不管多少材料,总能明确尝到猪油渣的味道。还有许多依据地方特色利用猪油渣的美食,实可谓千变万化,一切关联着食物的想象力。
猪油渣味重,走的是奔放路线,虽然恩泽抚慰了许多口腹之欲,但无法普照所有人的味蕾。有人多喜欢这一口绵密的油香,就有人多抵触取自油锅的凶猛油物。猪油渣给前者带来美妙,却容易引发后者生理性反胃,干哕到从此止步猪油渣。长辈满心欢喜推荐,并配上曾经吃一口多不容易的经历佐餐,但身体拒绝猪油产物的人,只能强颜欢笑挑最小一枚,轻轻咬下含住油渣,转身避开长辈目光悄悄吐掉。
猪油渣吃出了虚与委蛇,算是食物社交的示范案例,只是下次要想好台词,避免再假装开心的同时让身体不适。肥腻是远离油渣人群写下的永恒判词,不适只是吃了猪油渣后顺带的反应,有人头晕脑疼,有人胃胀想吐,但他们都有一致共识,猪油渣很恶心。
猪油渣不似芫荽榴莲,尽管同样有占据味蕾的出挑风味,但油渣却与生活紧密相关,熬了多少年的猪油,就滤了多少的猪油渣,满足了多少食客,也就苦了多少厌恶猪油的人。依着如今的美食观念,如果剥离开生存需求,爱吃的靠近,厌恶的远离,那猪油渣永远只需满足爱好者,各自为阵,连争执的力气都省去了。
不管熬猪油的整体需求如何减少,也断不会消失掉,猪油渣也会继续承载着祖辈的珍贵回忆传给子孙。永远都会有父母给孩子讲述,他们第一次尝出了猪油渣美好的时刻。
选自《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