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小人的秘诀

2022-06-18 14:28鲍鹏山
小品文选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从政小人小猪

鲍鹏山

《论语·阳货》第一则,记载的是阳货和孔子之间的一次交锋:阳货希望孔子出山,帮助自己;但孔子自小讨厌阳货,长大后看到阳货陪臣执国命,更是厌恶他。阳货是有架子的,他不会亲自登门拜见孔子。他也知道,孔子是看不上他的,不会主动投怀送抱。但阳货毕竟是阳货,他是有手段的。他先放出风声,要孔子去见他。但孔子装傻,不去见。阳货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计:他乘孔子不在家,派人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

按孟子的说法,按照古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出门在外)也,而馈孔子蒸豚。”朱熹说:“瞰孔子之亡而归之豚,欲令孔子来拜而见之也。”——他就是用一只蒸熟的小猪来换得孔子的回拜。孔子回到家,看见阳货派人送来的蒸熟的小猪,就明白阳货的意思了。阳货给孔子出了一个两难题:去拜访吧,就等于投靠,陽货可以以此散布舆论,造成孔子和他合作的影响。不去吧,违背周礼,不用说孔子本人不愿违背周礼,阳货也可以借此打击孔子,败坏他的声誉。但这种小难题哪里能难倒孔子?破解之道其实就在眼前:操斧伐柯其则不远——就用阳货的办法:孔子也打听到他不在家,去拜见他。可不巧得很——也可以说是巧得很——孔子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阳货!孔子一看阳货大夫的车马,自然是赶紧转弯避开,而阳货一见孔子的来路,以及对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也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很生气,加上此时的他权势炫赫,说话的口气也冲:别躲!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孔子只好转回来,走近阳货。阳货说:“一个人藏起自己的才能而听任国家混乱,可以叫仁吗?”道理很正派,孔子无奈,只好说:“不可。”——“那么,本来喜欢从政却屡次错过机会,可以叫智吗?”说的也对,孔子只好又回答:“不可。”

孔子显然不愿和阳货直接冲突,面驳阳货,所以恭恭敬敬顺着他说,但是,他的两个“不可”,很明显是敷衍,是虚与委蛇。阳货当然也能看出来,但孔子态度既然如此恭敬,他也无从发作。

末了,阳货说:“日月流逝,时不我待啊!”那潜台词是:孔先生,您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您还有几次机会?

我相信,阳货最后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孔子,触及了孔子内心中蛰伏二十来年的从政之梦。孔子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好吧,我准备出仕了。”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孔子也不是不愿做官,而是不愿到破坏政治秩序的阳货那里做官。所以,不见阳货,是“义”;不得已去拜见阳货,是“礼”;等阳货不在家才去拜,是“权”;路上碰见了也就恭敬相见,不愿意做得太决绝,是“毋必毋固”。阳货每一问,孔子必答,是阳货说的在理,孔子据理答复而不辩解,是谦逊而又不屈服。

即便是孔子这样超凡脱俗之人,一生之中也免不了和一些难缠的人纠葛难解。这无须抱怨,我们可以像孔子那样,把生命历程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小人,都看成是我们的命,看成是我们的磨练。其实,任何一个障碍,换个角度看,也是一个高度,假如你不能高过障碍,甚至比障碍还低,只能与障碍平视,甚至仰视,障碍就是峭壁,挡住你前行之路。但是,假如你高过障碍,可以俯视障碍,就可以在障碍面前抬脚,把它踩在脚下,此时,障碍就变成了台阶,抬举着我们上升。

面对阳货的咄咄逼人,孔子的表现是唯唯诺诺而不辩,这不是屈服,而是不愿与之纠缠——孔子终究不会去阳货那里为官,却也无须在此争一高低。

战胜小人的秘诀是:不是要斗得过小人,而是要高得过小人。十七岁的孔子,在阳货的讪笑面前不争不辩,转身离去时,他的眼中,阳货就已经成了台阶,何况这三十多年以后。

选自《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从政小人小猪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从政敬业
指印小人来了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木勺小人
与小人为伍
俄从政年龄降至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