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卵巢无排卵或排卵障碍,以及因缺乏孕激素而引起的月经不调。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形成是体内雌孕激素合理有序作用的结果。一旦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或缺乏某种激素,就会导致不规则子宫出血。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妇女在长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当雌激素持续回落或雌激素量不足时,子宫内出现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期长短不一,月经量增多。女性雌孕激素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不足或紊乱,随之而来的是不规则子宫出血,特别是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后,孕激素的缺乏使子宫内膜难以正常脱落,最终出现月经失调。目前,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主要方法是补充孕激素,其中最常见的是口服黄体酮治疗[1]。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酮,能促进子宫内膜从增生期逐渐向分泌期转化,进而促进其蜕变、萎缩,最终完全脱落,从而达到有效止血和保护子宫内膜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作用于子宫内膜,将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型子宫内膜,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然而,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效果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同。本研究选择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0 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较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0 例,分别给予100、200、300、400 mg/d 的黄体酮治疗。探索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0 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较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0 例。低剂量组停经时间2~5 个月,平均停经时间(3.25±0.23)个月;年龄21~46 岁,平均年龄(34.52±4.63)岁。中等剂量组停经时间2~5 个月,平均停经时间(3.34±0.25)个月;年龄21~45 岁,平均年龄(34.14±4.45)岁。较高剂量组停经时间2~5 个月,平均停经时间(3.31±0.26)个月;年龄23~47 岁,平均年龄(34.34±4.45)岁。高剂量组停经时间2~5 个月,平均停经时间(3.12±0.21)个月;年龄21~45 岁,平均年龄(34.45±4.45)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四组患者均服用孕激素治疗,即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规格:50 mg×20 粒)。低剂量组口服黄体酮100 mg/d,睡前口服。中等剂量组口服黄体酮200 mg/次,早上1 次,晚上睡前1 次,100 mg/次。较高剂量组口服黄体酮300 mg/d,早晚各1 次,150 mg/次。高剂量组口服黄体酮400 mg/d,早晚各1 次,200 mg/次。四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0 d,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四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停药后有出血,出血量正常,子宫内膜厚度检测正常;有效:患者停药后有出血,出血量、月经量少于正常值,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但仍大于正常值;无效:患者停药后无出血,子宫内膜厚度无变化[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四组治疗效果比较 四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2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等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
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体内雌孕激素调节的结果。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多发生在月经初潮和卵巢衰退期。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失衡、排卵异常、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异常,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中,女性缺乏孕激素的作用,在雌激素的单一作用下,子宫内膜明显增生,子宫内膜增厚;当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以支持子宫内膜时,子宫内膜脱落出血。孕激素缺乏使子宫内膜酸性粘多糖增多,容易导致子宫内膜不完全脱落,阻碍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再生,导致持续性不规则出血。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在没有黄体酮支持的情况下可能破裂,这是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大出血的主要原因,补充孕激素是临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主要方法[3,4]。
众所周知,女性的月经周期是在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如果女性患者排卵异常,主要是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女性子宫内膜脱落,使其越来越厚,导致无排卵期月经失调。因此,积极补充孕激素对本病患者尤为重要,也是当今治疗这种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孕激素治疗后,雌激素作用下持续增生的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子宫内膜萎缩脱落,停药后出现停药出血,发挥药物诱导的刮宫作用;另外,黄体酮的使用有利于子宫内膜完全脱落,能有效控制出血量。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可以维持子宫内膜的正常周期变化,调节和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5,6]。
但关于黄体酮的用量存在一些争议。人们认为不同剂量的药物效果也不同。所谓黄体酮,就是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黄体酮,可以促进女性体内雌激素受体的降解,增加体内的黄体酮。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将患者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型子宫内膜,出现脱膜的变化,最后萎缩到完全脱落,达到保子宫止血的效果。该药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疗效理想,但药物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多为剂量所致[7],因此本研究分不同剂量进行研究。黄体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具体临床剂量尚待讨论。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四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中等剂量组的15.00%、较高剂量组的16.00%、高剂量组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月经紊乱均有效,且不同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月经紊乱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会产生不良反应,患者要承担的不良反应风险随之增加,小剂量黄体酮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最低剂量对患者来说是最安全可靠的,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8-11]。李翠菊[10]的研究显示,探讨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应用中,在治疗和调理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时,小剂量黄体酮的疗效虽然不及大剂量黄体酮,但副作用较轻。这和本次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相关,也可能和服药时间等因素有关,总的来说,低剂量服药在安全性方面有优势,而关于其疗效,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观察和研究。
综上所述,在临床使用当中,不同剂量100、200、300、400 mg/d 的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相似,而选择100 mg/d 剂量的孕激素,对患者的损害最轻,也可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用药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