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龙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人体全身恶性肿瘤的1%[1]。根据病理类型可将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以及髓样癌4 种类型,其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低的为乳头状癌[2]。甲状腺癌患病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块[3]。随着病情发展严重,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甲状腺内肿块,质地坚硬且表面不规则、粗糙、不光滑,晚期病情严重时可表现出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吞咽困难以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耳、肩、枕疼痛等症状[4]。甲状腺癌主要症状为颈部甲状腺内出现肿块,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可分为全切除术和近全切除术,本文就全切除术和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探讨,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7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实验组男18 例,女17 例;未分化癌15 例,髓样癌20 例;年龄最大65 岁,最小24 岁,平均年龄(38.34±9.31)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1±0.65)年。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未分化癌18 例,髓样癌17 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33.66±10.78)岁;病程2~4 年,平均病程(2.32±0.8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②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癌临床诊断标准;③所有患者神志清醒,具有自主能力;④所有患者心脏、肾脏等身体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且无严重心血管疾病。
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③神志不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且身体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确保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稳定,再分别采用全切除术和近全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2.1 对照组 采用全切除术治疗:①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仰卧姿势,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②麻醉后,在患者胸骨上方2~3 cm处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做弧形切口至括约肌,切口长度大致为4~6 cm;③将患者皮瓣上缘进行甲状腺游离操作,使甲状腺病灶完全暴露出来,对甲状腺组织完全分离后,将峡部、侧叶以及甲状腺全部切除,确保手术成功后将伤口缝合。
1.2.2 实验组 采用近全切除术治疗:①同样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完全暴露出颈部,使用小沙袋固定患者头部,避免手术期间头部移动污染切口;②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方式进行全身麻醉,于患者胸骨上窝2~3 cm 选择手术切口;③当患者甲状腺部分视野暴露后,切除患者峡部与双侧叶,确保手术成功后将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钙离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①治疗后,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优劣。判定标准:治疗后,如果患者疼痛感消失,临床症状基本好转,体征恢复正常,视为显效;如果患者疼痛感有所缓解,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体征趋于正常水平,视为有效;如果患者疼痛未见好转,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体征也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常见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声嘶以及低钙血症。并发症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声嘶+低钙血症)/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离子水平对比术前,实验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18.88±0.12)pg/ml、血清钙离子水平为(2.31±0.34)mmol/L,对照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18.84±0.13)pg/ml、血清钙离子水平为(2.41±0.33))mmol/L。两组患者术前的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离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17.31±0.16)pg/ml、血清钙离子水平为(2.18±0.02)mmol/L,对照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8.45±0.41)pg/ml、血清钙离子水平为(1.19±0.05)mmol/L。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离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离子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离子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术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显效20 例,占比为57.14%,有效11 例,占比为31.43%,无效4 例,占比为11.43%,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患者显效15 例,占比为42.86%,有效8 例,占比为22.86%,无效12 例,占比为34.29%,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23<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1 例,占比为2.86%,声嘶1 例,占比为2.86%,低钙血症0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2 例,占比为5.71%,声嘶4 例,占比为11.43%,低钙血症2 例,占比为5.71%,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甲状腺癌是肿瘤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除髓样癌以外,绝大多数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到甲状腺癌晚期会出现声音嘶哑、肩、枕、颈部疼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髓样癌还可能导致腹泻、心悸以及面色潮红等症状。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甲状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还不能完全确定,大致认为可能与癌基因、生长因子、碘摄入情况、电离辐射、性别、性激素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3]。甲状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肿瘤恶化程度以及患者全身身体指标等,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可分为甲状腺全切除术和近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是通过在患者胸骨上方取手术切口,将患者上皮缘进行甲状腺游离操作后,完全暴露出甲状腺及病灶,将甲状腺以及峡部、两侧叶全部切除[4]。甲状腺全切除术具有临床应用范围广,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一旦甲状腺全切除术手术成功后,患者恢复良好,则甲状腺癌复发的可能性较小,二次手术的可能性也极小,治疗效果较好,但全切除术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极易引起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而近全切除术,采用与全切除术相同的步骤对患者进行麻醉、切口等,但近全切除术不会完全切除甲状腺,仅切除峡部以及双侧叶,保留部分甲状腺组织,对患者伤害较小,能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17.31±0.16)pg/ml、血清钙离子水平为(2.18±0.02)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8.45±0.41)pg/ml、(1.19±0.05)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近全切除术相比于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对于患者的伤害更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