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模式研究

2022-06-17 06:32
名家名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商业化网络文学

程 杰

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之间有着本质的内源性联系,网络文学是青年亚文化的典型反映,青年亚文化则影响着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文学风格和文化构建。从2021年11月22日阅文集团发布的《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数据上看,其平台作家中“95后”占比已经超过36%,“90后”作家以26.4%的占比紧随其后,“85后”作家以19.3%的比例位列第三,可以说青年在网络写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网络写作也成为青年重要的文化标签。“网络写作特点所表达的一些文化要素鲜明地体现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学自始至终都恣意着青春化的写作姿态,其内核为青年特质,其属性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的特点。”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研究网络文学,能够理顺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模式,明确网络文学的文化属性,进一步深化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姻亲关系,使网络文学得以更好发展。

一、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关系的相关研究

目前针对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两者之间关系的专门研究不多,尚没有从青年亚文化视角对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模式进行相关讨论。相关研究中,蔡朝辉在2007年就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进行了相关论证,提出了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存在着内在的姻亲关系这一说法;朱晓燕分析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学对青年人文精神的消解与构建,对网络文学与青年人文精神关系进行审视,并重点探讨两者之间的本质内涵;张燕等从曾国祥电影的网络文学改编着手,研究青年亚文化与流行文学改编电影之间的关系;许莹等通过对“御宅文化”的多元探讨,分析网络虚拟空间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并对中国亚文化的具体形态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动因进行了探讨;刘小源从网游小说的发展现状及其类型特征研究相关青年亚文化现象;吴小玲等从网络文学中的网络言情小说入手,分析其亚文化因子与主流文化的收编,并探讨其融入主流文化的可能;王晓楠则从青年网络文学阅读分析了青年亚文化的主流化转向。这些研究多从某一具体类型的网络文学典型特征出发,分析网络文学中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模式

(一)网络文学“去权威化”和“趋权威化”文化构建模式

青年亚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抵抗性,这种抵抗性根本在于青年想要在当前“权威”下冲破迷惘并完成自身身份认同,“青春期的迷惘、矛盾、寻觅冲动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扰始终是青年亚文化的历史宿命”。青年亚文化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在这其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便是网络文学。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的创作构思、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和文化构建等都是青年群体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确认的表现,通过网络文学的呈现,青年群体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话语符号和表现风格,青年亚文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文学的“去权威化”和“趋权威化”文化构建模式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问题上。“网络小说实际上是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和金梁古、琼瑶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的轨迹”,同时它的创作视野和眼光也更加宽阔,对诸如欧美侦探小说、奇幻电影和日本动画等国外元素也有所嫁接,除了上述提到的传统文化,网络文学也从大众文艺中汲取养分,而其基本叙事手法如“扮猪吃虎”“打怪升级”“洪荒崛起”“玛丽苏”“职场秘籍”“废柴逆袭”“都市修真”“学院修真”“破次元”等,使故事体现出某种现代寓言性,同时出现在线付费阅读模式后,网络文学的篇幅大幅增加,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已成常态,篇幅的增加使得叙事方式相应发生变化,由情节性主导的叙事结构逐渐流行,叙事核心也由传统的时间概念逐渐变换为空间叙事,“时间不断被挑战、切割与压缩,与之相对应,地点、位置、场面等的组合、勾连则得到强调,空间逻辑和空间秩序逐渐凸显”。因此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我们总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但其创作理念和叙事手法等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让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既源出“趋权威化”的传统文学审美积淀,与主流文学有所合流,同时其文化构建又因它别出心裁的创作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自由开放气息和商业化浪潮的改编而呈现出一定的“去权威化”。

青年亚文化的显著特征便是其出于抵抗而迸发出的惊人创造性,网络文学便是青年亚文化的积极创造。这种创造得益于互联网这一新兴平台,使得青年群体有了争夺话题的主阵地,逐渐构成了自己的话语符号,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风格,以此来对抗和消解主流文化的权威性。而在此视野下网络文学想要完成真正的文化构建,仍需在网络文学的内容上有所突破。目前来看,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一方面仍不能摆脱传统文学的藩篱,需要在其权威下汲取养分,寻找创作和叙事的原料,并通过拼贴、戏仿和同构等创作手段对其进行加工,同时网络文学也应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权威的监督与评价”;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又需通过“标新立异”式的创新,冲破传统文化的禁锢,最大限度地争夺并掌握话语权,获得认可,并完成自己的文化构建。这种不断解构传统文学又以“传统文学碎片”进行自身文化构建的过程,使得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注定是在“去权威化”和“趋权威化”中交替前行。

(二)网络文学“娱乐狂欢”和“进取心理”双重驱动下的文化构建模式

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受众大多数都是青年群体,他们在其中寻求的并不是正统的文学层面的追求,而是更加渴望情绪和情感的宣泄释放。相比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在创作内容上更加通俗易懂,价值追求更加娱乐化,情感表达更加倾向于集体的狂欢,“在网络世界里,一切都能被消解重构:高雅变庸俗,神圣变世俗,无意义可以成为一部小说的全部意义,文学似乎回归了游戏起源说,自娱娱人完全能够大行其道”,这使得网络文学的传播迅速而广泛。“与传统小说有别,网络小说的虚构性决定了它需要更多天马行空的幻想而非脚踏实地的经验”,在网络文学中,人们正是基于这种幻想,通过碎片化和扁平化的阅读,不再过多探讨传统文学中的严肃话题,他们置身于网络的虚拟和自身的想象中,开始了盛大的娱乐狂欢。

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各个网络文学平台都依照读者的喜好设置了不同的网络文学分区,使其能够快速定位并开启阅读。在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网络文学的分区无疑是掌控话语权和建立风格的最好途径,青年群体在自己熟悉的话题领域书写、阅读、交流、认同和感悟,网络文学的分区本身便是青年亚文化的独特标签。从这些分区出发,分析网络文学中各个类型小说之间的共通点,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模式的探索。首先便是分区引流下的“娱乐狂欢”和“不甘平凡”,这些分区有着典型化标签,形成了类型化的网络文学,人们通过符合口味的具体类别,重复着类型化的阅读,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不用过多思考,便能够迅速找到熟悉和满意的阅读预期,开始娱乐狂欢。“关键词和标签化意味着,对网络阅读来说,故事本身丰富与否无关紧要,情节的爽点、对话的笑点和形象的萌点才是必需。”在自己熟悉的类别中,每个人各取所需,总能快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完成情感释放和情绪宣泄,以此参与到彼此的娱乐狂欢中。这种分区同时又是网络文学不断进取的表现,在这种标签化背景下,内容的同质化倾向愈发明显,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才能锁住流量,在寻求新的创作生长点时,网络文学完成了现实转向,开始思考现实生活并从中获取创作材料和灵感,其叙事风格更加贴近现实和反映生活,网络文学的内容和风格便在这一次次的现实锤炼中完成了蜕变,这样的内生驱动力使网络文学包括读者都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青年亚文化的另一个特征便是边缘性,与主流文化的权威性相比,青年群体总是在寻找自己的话语权,总是在幻想中逃避和在现实中进取,在矛盾中前行,这使得网络文学的内容出现了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幻想式的浪漫主义在各个类型的网络文学中都有所体现。大部分的网络文学作品都逃不开“开挂”“逆袭”“扮猪吃虎”等幻想式的套路,如玄幻仙侠中的奇特际遇、穿越重生类的经验主义、都市职场的斗智斗勇和科幻游戏的未来想象等,其代表的往往是青年亚文化中受到压抑情绪的释放和面对现实挫折(权威性)的娱乐狂欢行为;同时这种文化构建又彰显了青年亚文化中不甘平凡、拼搏进取的精气神,即小人物通过奋斗,在合适的契机下便会成为大英雄,这种契机便是进取的动力。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便在这种“生而平凡却不甘平凡”的基调下进行着。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是在“幻想式的娱乐狂欢”和“不甘平凡的进取心理”双重驱动下前行的。

(三)网络文学“商业化浪潮”和“文学性追求”推动下的文化构建模式

自网络文学在线阅读付费模式后,网络文学的创作模式便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此后网络文学IP的迅速升级使得网络文学再次转型升级。从某种意义来说,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也是对青年亚文化的商业收编,“亚文化抵抗风格产生以后,支配文化和利益集团不可能坐视不理,他们必然会对亚文化进行不懈的遏制和收编”。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受众主动或者被迫参与到这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既然是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其创作就必然要与市场相匹配,由大众的审美和口味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内容和走向,因此艺术价值在创作或者评价网络文学时便不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网络文学的目的在于创作出最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并以此创造价值。

商业化浪潮中的网络文学文化构建模式正是在商业化价值和文学性追求中波浪式前行的。商业化浪潮下的网络文学更像是定性、定量的生产,为了符合消费市场稳定的阅读预期和满足IP改编的需求,网络文学作品开始向市场妥协,网络小说不再过多提供原创的出人意料的情节,而是对消费者喜欢的剧情、情节和模式进行分解,然后开始扎堆大规模产出,这也让某一类型的网络文学往往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在创作内容上,为了迎合青年亚文化中的某些消极成分,部分网络文学的创作便开启了“爽文”模式,以爽点、笑点和萌点等为主要创作内容,纯粹追求阅读上的娱乐狂欢;或者又如部分网络文学作品保持特立独行,仍然坚持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评价体系,对主流价值和商业化浪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沉浸在自己的网络文学创作之中。尽管网络文学在商业化浪潮中有所妥协,但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核心依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对于大部分网络文学作品来说,“不论是网络上的大量转载、复制,还是实体出版、发行,其亚文化因子附着于文本,无法被强行剥离”,商业化的价值体系和网络文化的文学价值体系相互博弈,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受众依然对网络文学中青年亚文化风格有所坚守,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收编未能占据绝对上风。在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浪潮中,网络文学在创作和叙事中出现了一定的现实转向,如商业收编最多的女频言情小说等,使得网络文学更加关注现实维度,文学性创作也愈发饱满。而IP的升级,也使得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又衍生出新的创作题材和叙事方式,“网络文学IP的迅速升级不仅改变了网络文学单一化的叙事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艺术本质上的共振”,使得网络文学文化构建中的文学性进一步增强,独特的文化认同也在青年亚文化中开启新的文学倾向。

三、结语

网络文学与青年亚文化有着紧密的内源性联系,青年亚文化使得网络文学在创作理念、情感表达和叙事方式等方面的文化构建得以完善,而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也使得青年亚文化有了自己独特的话语符号和表现风格。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既有传统文学的审美积淀,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网络文学既追求娱乐狂欢上的极致体验,也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网络文学既在商业化浪潮中创造经济价值,也在IP升级中完成现实转向,更加注重文学追求。网络文学的文化构建正是基于此而不断完善前行。

猜你喜欢
亚文化商业化网络文学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