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发展期的忿怒相神灵图像学溯源

2022-06-17 01:16刘钊
收藏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趣三世神灵

刘钊

唐开元三大士之一不空(707~774)所著《理趣释》降三世品曰:“时金刚手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持降三世印,以莲华面微笑而怒,颦眉猛视,利牙出现,住降伏立相,说此金刚吽迦罗心(咒)。”复一行法师《大日经疏》卷五亦有云:“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黡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为璎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众生三昧也。”

此两段文字都是汉文佛教典籍中早期对忿怒神灵“降三世明王”形象的细致描写。它不仅烘托出了明王的威猛刚毅,同时对密教佛法的修习重于调服内心我执做了隐喻式的概括。“唐密”由此以稳健的步伐迈入中土佛国,中原的佛教文化掀开了新的篇章。

当密教进入发展期以后,忿怒神灵的形象開始变得个性化和特质化。这与他们在初创时期的特性不同,那时他们还只是作为诸菩萨的随侍附庸,其形体存在的目的皆是为各自眷主增加荣光。每位眷主都有完全独立的图像化特征,但他们的眷属不必如此。我们必须首先通过对主尊的身份判定来推测那些不容易辨别的随侍神灵的具体名称。

发展期的忿怒神灵形象逐渐固定下来,例如文殊菩萨的化身阎摩德迦固定为三头六臂、以野牛为坐骑;金刚手菩萨的化身降三世明王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志性手印和站姿等等。而在密教发展期中的图像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正是降三世明王和阎摩德迦。下文笔者将对此二者的形象变化及法典溯源做系统的介绍。窥一斑见全貌,借助这个过程我们会对密教神灵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

一、密教发展阶段的重要典籍依据

公元8世纪中期以后,忿怒神灵逐渐融入五方佛系统,开启了逆袭中央核心地位的重要过程。此一时期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以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等典籍为教义依止。得益于去天竺求法僧人的艰苦不懈努力,这些经典在问世后不久就通过南北两路分别被带入中原腹地,推动了汉传佛教密教的发展。而10世纪的后弘前期,仁钦桑布将《金刚顶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从克什米尔带入西藏西部的古格王朝,是为藏传佛教上路弘法的肇端。

这批典籍对我们研究密教化进程中的佛教图像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纷繁复杂的密教神灵体系的探源,从这些典籍中寻找线索都是不二的选择。下面我们对当中最为重要的几部经书的产生、流布和所述及到的密教神灵进行简要介绍。

1.《大日经》

《大日经》全称为《大毗卢遮那佛神变加持经》。开元三大士之善无畏(637~735)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得僧人一行帮助译此经前六卷,翌年又译出其所携梵本,是为第七卷,前后合为一经。而此第七卷,与金刚智(669~741)所译《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一卷为同本异译。此外,本经也有西藏译本,为9世纪初到西藏传法的印度僧人吉祥帝觉(另译戒主觉)与西藏翻译官巴尔谢合译而成。唐代僧人一行又撰有《大日经疏》共20卷,此为《大日经》的重要全面注释。

善无畏和一行翻译的《大日经》中重点提及三尊忿怒神灵: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和马头明王。此经中马头明王并不像另外二者那么被广泛提及,看似进入发展阶段后马头明王的重要性比初创时期地位降低了,他只是做为观音菩萨的随从陪同度母、忿怒母和白衣佛母侍立在主尊两侧。

在《大日经》中有两次提到降三世明王的形象,引文如下:

(1)“在“曼茶罗”西北角绘制一尊愤怒神,名降三世明王,身遭装饰火焰,头戴宝石装饰的花冠,手持金刚杵。”

(2)“于执金刚下,忿怒降三世,摧伏大障者,号名月黡尊,三目四牙现。夏时雨云色,阿吒吒笑声,金刚宝璎珞。”

另外,在《大日经》中降三世明王经常与不动明王一起出现在同一座曼茶罗中,此时不动明王的作用是驱除内心的无名障碍,而降三世明王则是保卫净化曼茶罗的边界不受各种外道侵扰。

唐朝时传至日本并保存下来的胎藏界曼茶罗是目前研究《大日经》中图像特征及神灵空间布局的重要典籍资料。这些曼茶罗主要有三个源头:1.《大日经》;2.一行法师根据善无畏教授所记的注释;3.口口相传的传承。在这些曼茶罗中,降三世明王分别出现在三处位置:在持明院中他以金刚哞迦罗咒的拟形和降三世明王形象出现过两次;在金刚手院他以月黡尊(代表佛陀的前额白毫辐射的光芒焚毁一切障碍无明)形象出现过一次。

《大日经》中有着明确的强调—当讲述密集曼茶罗时,大日如来明示说降三世明王会出现在以上三个区域。但是在这三次形象化现中,降三世明王只有两种身形—金刚哞迦罗和降三世明王。经中所提的月黡尊所呈现的则是伴侍在金刚手身侧的降三世明王形象。

2.《金刚顶经》

《金刚顶经》全称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亦称《初会金刚顶经》。开元三大士之一的金刚智于723年曾翻译其中的一部分,后由其弟子不空于753年译出第一到第五卷。但直到宋太宗时期(1012~1015)才由施护(?~1017)翻译完成整部。不空法师译出的《金刚顶经》五卷中,第一、二和五卷占到全部经书的78%,贯穿这部分的主角是金刚手菩萨。在此经中金刚手还分别被称为普贤菩萨、金刚萨埵、金刚哞迦罗以及降三世明王。可以说《金刚顶经》系统性地巩固了金刚手在密教中的地位并将其各种变化身的形象及名称标准化后传承下来。按照德国学者施奈尔格洛夫的观点—金刚手是《金刚顶经》的“主导性影响”。

《金刚顶经》中专门辟出一品命名为《降三世品》;金刚界曼茶罗九会中有两会—降三世明羯摩会和降三世明王三摩耶会是由《金刚顶经》的《降三世品》导出。这些都凸显了降三世明王作为金刚手菩萨的忿怒化现在经中的重要地位。

《金刚顶经》中还有一个开创性的变化—佛教史上第一次用忿怒相神灵取代传统的五方佛做为曼茶罗的主尊。这在第二品—《降三世品》作了详细的叙述。

3.《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为唐高宗永淳元年(682),由地婆诃罗(613~687)在弘福寺与沙门彦琮一起译出的版本。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最早的密教经典,他强调的是大乘佛教中的集经而非后期的密教经典,因此这部经书被视为从大乘佛教到密教的过渡类经典。8世纪末期,此经由印度僧人寂藏与西藏的胜护译师翻译,仁钦乔整理成藏文版。仁钦桑布在11世纪时也重新将其中的一些文本片段译为藏文。

经名中所说的“佛顶尊胜”,是密教胎藏界曼茶罗释迦院的五佛顶之一。释迦院的五佛顶中以释迦牟尼佛顶显现的轮王形佛顶尊最为殊胜,因此密教以佛顶尊作为本尊,修持息灾除病之法,称之为尊胜法。“佛顶尊胜陀罗尼”就是说佛顶尊胜功德至高无上,以此表征此部经书的地位崇高,高到如“般若佛母”一样足以以人形化现来向世人宣教佛法。而藏传佛教将顶髻尊胜佛母归位四大部之行部,在行部之佛部的顶髻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非常普及,不同于《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它在民间的传播较后二者要广泛得多。这部经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对二维的曼茶罗进行文字描述;第二、第三部分则主要对第一部分描述的曼茶罗进行三维的图像化构建。在第三部分中有一幅曼茶罗的描绘非常有趣:降三世明王、金刚手、释迦牟尼出现在大日如来的左边,而马头明王、观音菩萨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王出现在大日如来的右边······这种奇特的构图在传世典籍记录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金刚手承担了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分别对应在《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中的任务—驱除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无明障碍。

及至后期,密教神祇“尊胜佛母”应运而生,她的全称为“佛顶尊胜佛母”,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典籍的拟人化现,没有详细的经籍佐证出这种形象出现的确切时间,大致可以推测为12~13世纪。

4.《理趣经》

《理趣经》的原始全称应为《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大乐金刚不空,为金刚萨埵的异名,表征“萨埵自证的大乐化他之大喜犹如金刚之坚固无间断”。三摩耶,为本誓之义。此经更广泛的称谓是《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略名为《般若理趣经》《理趣经》。本经之异译本有五种之多,分别为唐玄奘、唐菩提流志、唐金刚智、宋施护以及宋法贤译出。

《理趣经》系智法身大日如来为金刚萨埵所宣说的般若理趣清净之理与金刚萨埵所说真实不妄之本誓。它的注疏也甚多,其中最著名者为不空之《理趣释》。西方佛教学者爱德华·康泽对这版注释情有独钟并将其转译为英文。

《理趣经》将金刚手菩萨排在大日如来之后视为第二重要的神祇。金刚手的忿怒相化现—降三世明王更是在书中广泛被提及:“理趣释降三世品曰:“时金刚手大菩萨,欲重显明此义故,持降三世印,以莲华面微笑而怒,颦眉猛视,利牙出现,住降伏立相,说此金刚吽迦罗心(咒)。”由上文四部经书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承担密教教法起源重責的金刚手菩萨在此一时期有了新的意志和形象的代言—降三世明王。作为这一时期的明星主角,降三世明王贯穿了所有经典教义的内容,他是忿怒神灵得以登临最高阶尊神的实例首现。

同时,早期神灵的代表之一阎摩德迦的重要性也得到延续和进一步的提升。可以说,密教图像发展期的历史就是围绕着这二位重要神灵的形象发展变化的。

二、发展阶段重要忿怒神灵的图像学特征1.阎摩德迦

密教发展阶段中阎摩德迦的地位举足轻重,10世纪末期翻译成中文的《幻网注释经》中将其排在忿怒神灵位首。具信这是因其为最早出现的忿怒神灵之一。《文殊真实名经》中甚至有记录“阎摩德迦”即是文殊,这种类比就如同金刚萨埵之于大日如来。

在发展阶段阎摩德迦形象上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出现独立的单尊形象。同时阎摩德迦开始出现六面六臂六足形象。法国学者德奎恩在研究了不空的著述后解读这其中数字六的象征意义:六足象征他净化六项证悟;六面指代他完成六项圆满;六臂表明他具备六项神通。

《幻网经》在描述阎摩德迦的形象时,除了提到传统的六面六臂六足,还强调了踩于其脚下的野牛以及显现于主尊发髻中央的不动佛化现。此一时期的阎摩德迦的身形仍然是矮小且大腹便便的侏儒夜叉身形,其右手分别握持物宝剑和金刚杵,另外一只右手中以箭簇替代了之前的法杖;左手分持绳索并结期克印,颅碗(或经书)。这些图像学特征进一步强化了阎摩德迦的外形标准。

那烂陀博物馆收藏的阎摩德迦像与《幻网经》描述的非常符合。

发展时期阎摩德迦的标准形象是:六面、六臂。六足。但也有八臂形象(奥里萨石雕),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1184年的尼泊尔早期绘画,其中有一尊阎摩德迦是八臂,六面的排列方式与典型帕拉风格所表现的不同。

上文提到10世纪后期时仁钦桑布将《金刚顶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等经典从克什米尔带回古格。我们在始建于11世纪古格王朝时期的重要寺庙阿基寺中发现了阎摩德迦的多幅重要壁画作品。在这些壁画案例中,阎摩德迦作为文殊菩萨的忠实代言人,经常出现在以文殊菩萨为主尊的法界语自在曼茶罗中,而此曼茶罗源自赞颂文殊菩萨功德和名号的《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它同《金刚顶经》中所描绘的神灵体系基本保持一致。阿基寺杜康大殿入口的左手边第二幅曼茶罗中的阎摩德迦形象即为标准的六面六臂六足样式,他以战斗姿势站立于一头野牛坐骑之上,右手分持宝剑、箭簇和金刚钩杖,左手分持套索结期克印、金刚铃和弓。

相同的阎摩德迦绘画形象我们在集会大殿第二层入口的上方,以及松达寺、芒举寺东嘎一号石窟中也可以发现。这种法界语自在曼茶罗的广泛绘制直接说明了阎摩德迦等密教神灵的广受膜拜,同时也证实了古格王朝前期在仁钦桑布的主导下,《金刚顶经》等密教经典的受重视程度。

(责任编辑:秦佳)

猜你喜欢
理趣三世神灵
理趣与诙谐的有机融合——习志淦新编历史剧丑角艺术探微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冀军校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官 全网总播放量近300亿
神灵迷宫
“草色遥看近却无”理趣浅析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阿基诺三世不谋求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