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莉
【摘要】要做好新闻采访需要预先有所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的越充分,越细致,越具体,达到采访目的的把握性就越大,在新闻采访中,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整个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论述,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更多的思路及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闻采访;采访准备;采访对象;采访提纲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9.07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民间还流传着“失败于准备,就是准备失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谚语。任何有明确目的的人类活动的成功,都离不开事先充分而有效的准备。新闻采访,也和其他活动一样,同样需要预先有所准备。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的越充分,越细致,越具体,达到采访目的的把握性就越大。可见,在新闻采访中,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整个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的采访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做的越好,记者的采访就会更有把握,采访对象也能更好地领会记者的报道意图,记者搜集到的素材主题就会更集中。这样,在新闻报道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准备就采访,采访对象无法明了记者的采访目的,提供的材料主题就很难集中,这就给记者之后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材料集中不到一个点上,报道也就无法选择角度。所以,记者每次采访的目的要十分的明确,要清晰地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重点谈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写出来给什么人看,预计会引起怎样的社会效果。这样,就能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提高采访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那么,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 熟悉采訪对象
在采访活动中,采访要素首先是我们在采访中所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采访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怎样与人沟通交流,这种人际沟通的基础就在于对采访对象的熟悉。在有准备的采访中,采访对象会迅速对记者产生信任感,记者就能够充分地调用已知的信息以接近和获取未知的信息。如果记者采访前没有准备,记者的采访就会非常难,收获会很少,甚至一无所获。记者在采访前不做准备,如果遇到敏感的有个性的采访对象,他很可能对不了解所采访事件背景的记者不理不睬,记者便一无所获。记者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采访对象怎么会有兴趣配合采访呢?即使采访对象勉强配合采访,记者的采访仅仅从了解情况开始,谈话停留在浅表层上,这样的采访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信息,更不可能让采访对象谈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前,要对准备采访的对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采访时,就会在总览全局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写出的报道就会有深度,有影响。采访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或是一个主动问,一个被动回答的过程。采访工作可谓是一项技术活,对记者的要求很高。如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口才、辨别能力等。也都需要强大的背后信息量作为支撑才能做到。背后的信息支撑能力,实际上就是新闻采访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的接近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在最短时间内拉近距离。通过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和采访形式,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采访前,记者需要对事件的背景信息进行了解和梳理,提前了解所涉及到的人和事,要善于抓住切入点。才能在采访中有话题可谈,有观点可论。例如在采访某些方面杰出人物时,将事先收集人物的事迹资料与该人物有关的信息进行梳理。明确自己要写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哪些要作为重点内容展示。需要哪些人物进行重点拜访的?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从侧面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处事、突出事迹等。并将其逐一列出,以作为采访计划的背景依据。这些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到全面有效,才能使采访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因此是十分必要的。
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识不是从彼此见面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采访之前就开始了,这种认识来自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准备越充分,记者与对方的距离就越近,共同的语言就越多,对方也更容易了解记者的意图。第一,了解采访对象相关的知识。在见面之前,记者熟悉采访对象主要是从一些文字资料等形式的间接中开始的,一般来说,从资料中熟悉采访对象,记者应该从搜集采访对象的个人资料开始。搜集个人资料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采访对象的简介,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职务、家庭情况,主要社会关系,基本的政治态度等等;二是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者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等。三是采访对象的特点,包括性格,爱好,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否健谈,对接受采访是否习惯,有何忌讳等等。此外还要了解采访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是否愿意回答问题,会不会隐瞒事实真相等,采访前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内容,是获得采访成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四是对于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特别是采访政治家、专家、科学家等人物时,要理解其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需要下功夫,付出更多。报告文学家徐迟为了采访数学家陈景润,读了许多数学方面的书。他知道如果不了解数学方面的知识,就很难和陈景润接触,也很难和他进行沟通,也就很难对数学领域的奥妙进行描写。第二,搜集与新闻相关的背景资料。新闻事件的发生不是孤立的,有其发生的原因、背景、社会影响,这些也是受众关心的内容。所以,记者采访新闻事件前的准备工作还应该包括搜集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关的背景资料和其他材料。如果是去某地采访,我们还应该了解该地的整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以及自然砥砺、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和类似的地方情况调查等,除了还可以加深对采访地的了解外,还可以做一些比较,有助于采访工作的深入。背景材料对于新闻报道有着重要意义。有些背景材料需要写进新闻报道中,以充实新闻内容,增强新闻厚度。有些背景材料虽不直接写进新闻报道中,但往往是记者分析判断事实必不可少的依据。有经验的记者,都十分重视采访前对有关背景材料的掌握和搜集。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吴晗说:“没有资料就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来。”记者平时要多读书,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注意收集和追踪新知识、新信息,还要关注和追踪国内外大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只有掌握了丰富翔实的资料,采访才会更有效,报道才会有分量。对于记者预先可以计划形成的采访,在采访前就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以便到达新闻现场后能更快地进入采访活动。因此,在采访前准备一些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记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展采访思路,采访才会更加深入。
2. 准备采访问题。
记者采访前熟悉采访对象,掌握大量资料,在采访中最终是以提问来体现的,采访成功与否关键还在记者所提的问题。所以,采访前还要准备与采访主题相关的问题。
新闻记者所要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碌,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记者准备仓促,莽撞,与受访者沟通不畅,浪费了时间,也更容易招致采访对象的反感。比如说,记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采访前准备上,可以在采访之前,通过大量背景材料了解详尽。省去更多的时间,以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要素。胸有成竹的记者,更容易走进采访对象,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简明扼要。被访者才能在这种和谐的采访氛围中,也乐于敞开胸怀,畅所欲言。所以说在双方交流畅通的情况下进行采访,不仅有利于采访工作的深入化,也更有利于提高采访的效率与质量。
记者采访是一种受时间限制的谈话,一般来说,记者和采访对象有约在先,谈多长时间,很多时候由采访对象决定,记者只能在采访对象答应的谈话时间里完成采访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记者事先有准备与没有准备收获是不一样的。有位年轻的记者,想采访老舍先生,老舍先生非常的忙,但还是同意并接受了他的采访。这位年轻的记者来到了老舍的家。老舍先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记者第一句话就问:“请问老舍先生,您的代表作是什么?”老舍先生没有回答,站起身来推说,谢绝了他的采访。这样的问题在名人字典里可以查到,完全没有必要问采访对象。如果记者事先准备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从采访那一刻起开始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问一些新闻基本元素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采访的内容会更加深入。当然即使采访对象对时间没有太严格的限制,记者也不宜用时过长,一次人物专访超过两个小时,对一般人来说就很疲劳了,两个小时后的谈话近似于聊天,内容不会集中,记者在谈话中获取的信息量也会大大降低。一般人物专访,采访一小时左右为适宜。预约谈话时间更短的专访,记者采访前问题准备更要细致。初学者最好把问题记下来,甚至将提问的排列顺序记下来,自问一下:我应该按什么方向提问?这样提问主题集中吗?目的明确吗?
采访前准备问题的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采访对象提供更多的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采访对象提供的,记者在准备采访问题时,最好站在采訪对象的角度,想一想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怎么回答,回答的内容是不是你需要的,这样设计问题才会恰到好处。有一次我们采访退役老军人,我们提前了解到这位老党员是在号称三大火炉之一的陕西西安服役的,所以我们就设计了士兵训练这个环节的问题,然后慢慢的展开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个问题,从而激起了老人对从戎岁月的回忆,激发了老人的兴趣,采访自然而然也就很成功,报道也就有分量。所以,记者设计采访问题一定是采访对象感兴趣的问题,这点越来越重要。记者准备的问题越多,他的采访和报道就可能越全面、越细致、越接近真实。准备采访方案和提纲。
新闻采访工作,无论是一般的动态采访,还是比较大型的采访,需要列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采访计划中包括采访的对象,采访的内容,采访的时间,问题,地点,报道方式等形式。这些都需要提前计划好,采访中做到有条不紊,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制定采访计划时,还要对相关的背景信息有所了解。
在具体的采访工作中,采访方案和采访提纲准备的优劣最能体现出一个记者思考能力和具体操作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采访方案指的是对采访过程的具体策划,比如采访目的和重点的确定,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次数、采访方式、采访方法的选择以及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等。而在新闻采访中,向被采访者提问什么,怎么问,则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是在前几项准备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采访方案,选择采访的方向和突破的重要环节。采访提纲比之采访方案更详细、具体、实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说,采访方案中应包括采访提纲的拟定。
第一,写出采访方案。一份完整的采访方案通常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的意图,确定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这有利于记者在设定具体的采访行动时找准方向,明晰目前的情况,同时理清思路。第二部分则是具体的采访安排,包括采访的大体顺序,活动安排,采访的方法、手段以及采访提纲的拟定。在什么地方进行采访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就像之前所述,有时地点的选择会影响采访的效果,甚至决定采访的成败。是去被采访者的场所还是中性场所取决于不同的采访对象和采访目的,这一点,也需要记者事先考虑。
选择采访对象和你都方便的时间,一般要以采访对象为主,但记者拥有建议权,同时在采访前要告诉被采访者你的采访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你可能需要再次访问带更详细的信息。同时记住,在实施采访时,一定要守时,去的过早或者迟到都会给对方带来不便。不同的采访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采访效果,因此,在采访前,记者要根据以及收获得的信息和采访目标确定哪种采访方式进行采访。
第二,拟定采访提纲。采访前的准备情况,有时需要用书面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来,这便是采访提纲。采访提纲一般有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采访目的,即采访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采访?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产生什么样的传播?等等。第二,采访对象,要采访的中心人物是谁?还要采访哪些周边人物?采访顺序怎么样安排。第三,采访内容,就是准备的问题,这是采访提纲的核心内容。问题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这也是被采访者最关注的,所以问题的设计要独特、准确、连贯、有创意、引人入胜。这样才有可能赢得采访机会,也有可能获得更深刻的、更独特的新闻素材。例如,有一次我们去采访全国劳动模范,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祥,节目的性质是人物专访。当接到采访任务后,我们采编组三个人加班加点提前熟悉背景资料拟定采访提纲以及所提问的问题。到达采访现场后,他首先告诉我们他很忙,他要坐高铁去内蒙古,时间很有限,只给了我们40分钟的时间,我们的采访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得以顺利的完成。在被采访者给出的40分钟内采录了一期18分钟的节目,每一个问题都是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会使得记者采访思路更清晰,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满的结果。采访提纲有利于采访有的放矢,特别是对于一些采访经验不足的年轻记者,拟定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提高采访效率。当然,随着对记者工作程序的熟悉,越来越多的被采访者,特别是知名企业、名人都会要求记者在采访之前提交采访提纲。所以,很多时候采访提纲会成为争取采访机会的敲门砖。
3. 准备采访装备
全媒体时代,记者出行前首先要考虑怎么传输信息,达到尽快发稿的目的,写稿、传稿设备是现代出行所必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采访准备的准备越来越重要,采访装备成为新闻竞争的要素之一。一般来讲,一个现代记者在进行常规采访时必须准备好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无线麦克风、手持云台、照相机、闪光灯、录音笔、电池、充电设备等必要设备。
4. 结语
一个成功的新闻采访,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采访工作,从而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能够保证新闻采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