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形式不断演进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存在融媒体制作的内容缺乏新意、未充分发挥思想宣传功能等问题,高校师生对于融媒体制作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校园融媒体必须主动创新校园媒体的内容制作模式,注重结构、内容的优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从传播学中的媒介理论入手,综合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融媒体的发展诉求与趋势,从数据运用、内容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融媒体;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9.085
如今,新媒体行业和自媒体的发展日益繁荣,使得高校师生将注意力逐渐转移至网络新媒体平台。而为了满足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发展需要,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必须加快融媒体建设的脚步,使校园融媒体加强责任意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对制作内容和编辑能力技巧进行创新与监督管理。具体来说,高校融媒体的工作者不仅要实时更新语言标准,又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基本原则,加强专业素质。
1. 高校融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诉求
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教育部于2019年12月确定公布了首批高校融媒體建设试点单位,从而提高校园融媒体的宣传影响力和培养全媒体人才。高校融媒体是指与使用传统单一媒体不同,高校综合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校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体形式,集新闻采编、视频剪辑、新媒体平台运营为一体,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在校园内发挥着信息传播、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功能。相较传统单一媒体,融媒体侧重于互联网新型文化传播,在传播力、受众关注度等多个方面占据领先优势。高校融媒体的核心是“融”,不仅是创作主体中社会媒体、校园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也是高校专业老师、高校党政管理工作者和宣传队伍的融合,是学术科研、服务社会和新闻报道的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文化建设和新闻舆论工作的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逐渐向数字化媒体转变,高校融媒体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许多高校融媒体发布的内容保留着“形式单调、叙述严肃”的特点,忽略了教工群体、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兴趣。大部分师生更热衷于从第三方软件了解一些新媒体平台的热点话题,减少了对校园融媒体内容的关注兴趣。然后,由于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数量有限,校园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较少,编辑人员搜集新闻数据、撰写文本内容的能力较弱。其次,高校融媒体一般受校团委管辖,具有宣传党政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能要求,然而许多校园融媒体制作的内容却未充分发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媒体舆论导向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具有社会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为了巩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建设与内容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融媒体与时俱进,从内容制作的要素出发,在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拍摄技巧及模糊化处理等方面寻求突破。
2. 高校融媒体的内容要素优化分析
在新闻标题上,新闻标题是高校融媒体制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确定整个内容的调性,又可以起到吸引受众注意力,引导受众的作用。新闻标题的表达形式既可以是使用单个标题,也可以在其前后增加引题或者副标题。通常情况下,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标题能够在瞬间刺激受众的神经,激起受众的收听欲望。所以在编辑新闻标题时,编辑人员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深度挖掘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在主旨。同时,由于流行语具有权威性、时尚性和简洁性,在编辑新闻标题时,可以选择具有理性模因情结的流行语,但需要保证标题与内容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从而为受众构建完整准确的新闻信息系统。此外,融媒体制作内容的标题也应立意鲜明,语言简练,信息准确,以免出现误导受众的现象。
在新闻导语上,新闻导语的主要作用是对整个搜集制作的新闻事件的发展流程加以简要概括,而导语可以有效梳理事件的走向,让受众在短时间内精准提取事件内容的关键信息。一般情况下,编辑工作者都是从文稿中截取重要或精彩的内容作为导语。对于重大社会事件或者全民关注的娱乐资讯,也可以将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的句子作为导语。编辑新闻导语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简洁明了,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现代的新闻导语逐渐从传统的一般导语和主要事实导语转变为注重语言和文采的延迟导语和引语导语。此外,在编辑导语时也可以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凸显文字魅力,发挥导语的作用。
在拍摄技巧上,新闻采编工作是融媒体内容前期准备阶段的关键性任务,若想保证新闻内容质量,必须对新闻拍摄的场景和技术手段提出一定的要求。校园融媒体的摄影编辑需结合不同的主题和情境,选取对应的拍摄风格,进一步凸显新闻的核心内容,让受众能够快速且精确的提取主旨。在新闻拍摄中,摄影编辑要掌握好“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方式,合理运用光线与线条对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予以灵活调整,加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与号召力。如果报道的新闻事件的实时性较强,摄影编辑应当尽量避免镜头过短或频繁切换导致的主题不集中现象,且注重视频影像的连续性,以免影响校园师生的视听体验。
在模糊化处理方面,随着当代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为高校融媒体的内容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融媒体的工作者在对这些海量化的新闻素材资料实行采编与处理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私密性较强的信息内容,而这部分信息内容的处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如何在保证信息内容的主人公的隐私权不遭到侵犯的前提下,达到披露社会现实问题的目的,成为编辑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隐私性较强的新闻内容,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模糊化处理,既能帮助新闻事件当事人合理解决问题,又可以避免因个人信息曝光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例如,当制作内容涉及法制新闻、军事采访、馆藏机密时需要格外注意模糊化处理的问题时,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案件,由于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一般需要采取模糊化处理的方法。但是,模糊化处理也具有两面性,在行文中合理地使用模糊化处理可以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权与生命健康权,培养正确的受众舆论导向,一旦滥用模糊化处理反而可能引发社会争论与人权纠纷问题。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加强高校融媒体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良好、业务素质过硬的融媒体队伍,因为他们是内容的主要生产者与传播者。融媒体成员队伍除了应吸纳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艺术、软件开发、计算机技术等师生的专业特长和力量,还应在内容传播上善于“借力”,采用邀请经验丰富的社会主流媒体从业者参与到融媒体内容的策划之中,为高校宣传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融媒体的内容优化策略
3.1 提升新闻数据的运用能力
第一,把握新闻数据的舆论导向性。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浏览器、社交软件与休闲娱乐平台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新闻,这些新闻以娱乐资讯为主,且标题充斥着诸多不实信息,容易误导初入社会的高校学生走入歧途。而校園师生作为校园电视台新闻节目受众群体的主力军、校园官微推送的主要阅读者,高校融媒体应当注重新闻题材的教育意义与内核价值,从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模糊化处理等方面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与此同时,高校融媒体的建设也肩负着传递实时新闻资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担。在当今激烈的高校融媒体之间的竞争中,要想促进新闻编写工作的升级与转型,必须注重融媒体编辑人员的工作水平与职业素养,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新闻资源,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第二,促进新闻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协调统一。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和更新,高校融媒体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受众群体不仅饰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而且还在特定情形下间接参与了内容编辑工作,为融媒体的编辑人员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以受众群体为主导的内容编辑工作形式,增强受众的视听体验效果。若想在激烈的高校融媒体间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校园融媒体制作的内容必须围绕学生的日常活动与生活,将显性规约与隐性教育相融合,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需要为落脚点,以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热点事件为原料和素材,将宏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精细化的“微”内容,迎合广大受众的审美趋向。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要合理调整视频时长,迎合当代师生群体的生活节奏,以免时间过长,占用受众群体的休息时间。
3.2 优化编辑工作模式
第一,创新制作内容与宣传推广平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融媒体的制作内容应进一步明确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从内容正文与拍摄技巧两方面入手,适当整合网络流行词汇与娱乐风尚。此外,高校融媒体记者应当深入学校师生搜集他们感兴趣的新闻素材,满足师生群体的娱乐需求,这样才能拉近受众群体与新闻内容之间的关系。高校融媒体编辑人员可以申请注册运营学校官方的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利用这类当今热门的影音软件对融媒体制作的视频进行宣传推广,获得更多的曝光度与浏览量,加强师生大众对高校融媒体的认知程度。
第二,合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借助新奇有趣的呈现形式以及工具,让受众能够从时间和空间层面感受虚拟世界的信息和内容,刺激观众的猎奇心理,提升受众对新闻资讯的关注度与喜爱度,加深受众对内容的理解。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资讯进行播报,可以让受众群体感受到焕然一新的感觉,扩大新闻内容的影响力。当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了解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使高校融媒体制作的节目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但由于新闻的严肃性,如果高校融媒体在制作内容时滥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产生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泛娱乐化问题。
第三,提高编辑工作能力。每一位高校融媒体编辑人员的写作风格与剪辑思路都是截然不同的,且每一条新闻资讯的新闻导语、模糊化处理的侧重点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在新媒体时代,编辑要注意优化新闻写作方式,借鉴前辈及其他高校融媒体的视频风格与文章排版模式,增加话语描述的生动性,但必须还原事件的发展历程。对于当代高校融媒体编辑人员来说,还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各类新闻报刊中积累素材,创新采编、报道与整编形式,确保制作的新闻资讯的即时性、新鲜度与精确性。
3.3 增强编辑临场应变能力
在现场报道或整理素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导致融媒体制作的推送、广播无法按时推广。例如,新闻稿件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新闻直播连线中的信号传输出现问题;新闻采访嘉宾无法来到校园演播室等。这一系列突发情况对编辑人员现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融媒体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预案准备工作,凭借实践经验,预防各种突发状况,最大程度的降低发生失误的几率,加强新闻播报效果。此外,新闻编辑必须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作出精准决断,保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即时性,让受众群体可以及时掌握事件发展情况。
3.4 融入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高校宣传思想内容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发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融媒体的宣传内容需唱响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找准新闻点与舆论导向,融入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办学职能的框架下,讲好高校思政故事;要在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将内容撰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传递新时代的主流思想价值观;要坚持需求导向与趣味引领相统一,把握高校师生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融媒体制作内容育人、塑人的功效。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媒体发展态势良好的背景下,由于高校师生对校园融媒体制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校园融媒体应结合高校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内容制作的优化策略。除了把握好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拍摄技巧、模糊化处理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生产的关键要素,高校融媒体还需加强编辑对于新闻数据的运用能力,改善工作模式与临场应变能力,在撰写的内容中融入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从而为高校融媒体的未来发展提供新路径和借鉴思路,促进整个高校融媒体圈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婕.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J].外语学刊,2008,(01):79-82
[2]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1
[3]陈明瑶.论等值标准与新闻导语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02):11-14
[4]王平.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及技巧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4,(01):14-15
[5]王婷婷.关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思考[J].记者摇篮,2020,(09):36-37
[6]黄曦.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9):251-253
[7]覃清.网络时代广播媒体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06,(10):171-173
作者简介:乐杰,2001,男,汉族,湖南长沙,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19级在读本科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