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词赋阅读

2022-06-17 12:44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译文

阅读文本一

上徐阁老书①

◎〔明〕归有光

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谨再拜献书少师相公阁下。有光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庚子之岁,举于南都,而所试之文,乃得达于左右。顾称赏之不置,时有获侍而与闻之者,辄相告,以为幸矣:“子之见知于当世之巨公长者如此!”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于野。以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异世。今获与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际,有光之蹇拙蔽翳,无复自振,以为今已矣,无以望明公之门矣,是同世而有异世之感也。

往岁,海虞瞿内翰见访,以为“子之不遇不足忧,即徐公当国,子之进有日矣”。今幸而适明公之当国,又幸随多士之末,而自获举以来,几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辉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者也。

有光尝读《易》,观消长变更之际,虽圣人不能无惧。而汉、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际,其气不能不动,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无惊以疑。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有之矣。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此古之大臣之所难也。

又尝读史,见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两汉风俗治体,超轶后代,实在于此。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时,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今兹辄有干于阁人者,独以数十年之知,而不一见于明公;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见其一来,其亦不能无怪也。

昔曾舍人巩②《上范资政书》云: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王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平生颇有所撰述,去家时,不及襄汇成编。橐中得杂稿十九首,谨以为贽。明公试览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严,伏增惶恐。有光再拜。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本文写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时年近六十。②曾巩,曾任中书舍人。

1.對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者恨其同世 (恨:遗憾)

B.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 (激:激动)

C.今兹辄有干于阁人者 (干:请求,请托)

D.谨以为贽 (贽: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获与明公同世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B.①有光之蹇拙蔽翳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①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①其亦不能无怪也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科举不顺,仕途坎坷。自从庚子年南都乡试中举以后,曾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失意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入仕之心执着强烈。

B.本文引经据典,说服力强。如列举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崇冯衍、桓荣的史事,意在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徐阁老提携自己,以施展才干,为国建立功业。

C.作者措辞得体,颇有分寸。高度赞扬徐阁老有古大臣之风,治世颇有成效,对这位当权者不无景仰感佩之言语,又无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态。

D.本文叙议结合,层次分明。先从作者生平遭际及与徐阁老的知交起笔,紧扣“幸”字,倾吐怀抱;后谈读书心得,联系徐阁老品性,不忘自荐;结尾表明自己独特的志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于野。

译文:

(2)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

译文:

阅读文本二

答韫芳六弟

◎〔清〕龚未斋①

接来字,以百亩之产,入不敷出,将来有冻饿之忧,欲来保阳学幕。吾弟所虑甚明,而所谋甚拙也。

丈夫生有四方之志,本不应该终身牖下。至所谓幕者,乃家无负郭之田,而有兄弟之养,读书无成,困穷立至,不得已而以幕救贫也。

然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其能温饱者几何?且幕而贫,尚不失幕之本来面目;若幕而富,则其人必不可问,而其祸亦必旋踵。是幕也者,不特无名之可成,无利之可图,并欲免祸而亦所不能也。

况幕之一道,千人学幕,成者不过百人;百人就幕,入幕者不过数十人。缘幕虽较于读书为易,然亦须胸有经济,通达时务,庶笔有文藻,肆应不穷,记诵难忘,举一隅而三反。更须天生美才,善于应酬,妙于言论。若无此三者,断不超群轶伦,到处逢迎,不过借曹邱②之榆扬,时运之偶合,庸庸碌碌,终其身而已。幕至于庸,则穷亦不可救。

至于就幕,则又有甚难者。一省只此百十余馆,而待聘者倍焉,此中夤缘③以势,结纳以利,捷足者先登,下井者投石,人情叵测,世路崎岖,盖有不可胜言。而学不足以服人,品不足以信人,虽居宾朋之列,无殊门客之容,其中委曲周旋,病于夏畦之苦,更有不可以言喻。此学幕就幕之大概情形也。

吾弟年已及壮,自问其才能学幕否耶?略乎能不能之间,而冒昧以从事,如果穷极无聊,出于势之所不得已,姑不具论;若有产可守,而愿弃之为侥幸之图,田园托之亲友,家务委之女流,十年不返,一信聊通,百两未来,千金已去,得不偿失,后侮何追,曾有何逼而必欲出此?不过以百亩之产,所获甚微,未能锦衣玉食,呼奴使婢耳。不知生无豪杰之才,又无富贵之命,享先人之余泽,以菜饭布衣终老,亦人生不易得之境矣。世上浮华,眼前快乐,惟让有福者受之。90B06107-A7B6-4BBB-9A24-5C9E56CB50F3

兄二十岁而孤,无半亩之产,而有二百金之券。慈母在堂,两妹未嫁,不得不为西秦之行。迨年已三十,蒙伯父分金,买得薄田二十余亩,八口之家,未能仰事俯畜,又不得不作燕赵之游。二十余年,佣值已逾万金,皆随手散去,不特一贫如故,并将薄田亦尽出售,而春属寄住他乡,欲归不得,然则幕果可以救穷否耶?殷鉴不远,吾弟蜀不熟思之?

惟望守其所当守,而不必为其所不可为。此札语语真情,言言确论,不异剖心刺血而书者,幸时时省鉴,当善法守之,暮鼓晨钟,则现在之薄产可留,将来之饥寒可免也。

(选自《雪鸿轩尺牍详注》,有删改)

〔注〕①龚未斋,浙江绍兴人,担任地方官吏的幕僚多年,著有书信集《雪鸿轩尺牍》。②曹邱,荐引之人。③夤缘:攀附。

1.下列句子中对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不应该终身牖下 (牖:家)

B.乃家无负郭之田  (负:背负)

C.然亦須胸有经济  (经济:治理的才能)

D.迨年已三十    (迨: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自问其才能学幕否耶

②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B.①略乎能不能之间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①而不必为其所不可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不异剖心刺血而书者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尺牍,尺牍也叫“尺素”,是古代的信札,作者在这封家信中现身说法,文辞恳切自然又不失庄重雅丽,情感真挚,说理透彻。

B.作者认为六弟学幕的打算很不明智,因为学幕是家境穷困或“读书无成”之人不得已的做法,不大可能让人富贵,甚至可能带来灾祸。

C.幕僚行业存在攀附权贵、以利结交、落井下石等黑暗现象,作者做幕僚的佣值虽过万却仍旧一贫如故,以致他对从幕一事深恶痛疾。

D.文章交代作者从“不应该终身牖下”到“惟让有福者受之”的转变,流露出他由志存四方转向甘于菜饭布衣的心迹和富贵命定的思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其能温饱者几何?

译文:

(2)然则幕果可以救穷否耶?殷鉴不远,吾弟蜀不熟思之?

译文:90B06107-A7B6-4BBB-9A24-5C9E56CB50F3

猜你喜欢
译文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渔歌子
弟子规
柳树
弟子规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