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的内涵,论述在高中英语语篇研读中运用“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的途径,以期让学生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推动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篇研读 三义三向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1-0110-0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何围绕教材,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的素养的综合发展,是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玉红教授提出的“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使笔者在高中英语语篇研读方面获得较大启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三义三向”文本分析与高中英语语篇研读结合起来大胆探究,以期在阅读教学中摸索并总结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的内涵
刘玉红教授提出的“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是指,在英语教学中,视课文为独立的文学性篇章,通过内文本分析和外文本分析,将文本精细阅读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通过文本细读感悟文本艺术魅力,提高语言的理解力;通过思维训练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品质。“三义”指内文本分析,包括语境义、修辞义和谋篇义;“三向”为外文本分析,包括多向思维、逆向思維和横向思维。
二、语篇研读的意义
语篇研读是读者对语篇的意义与形式进行深层次加工和构建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具体包括对语篇的主旨大意、写作意图、写作手法、语言修辞等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的过程。
(一)语篇研读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一线教师需要明确高中的语篇类型,研究语篇研读的方法,才能引领学生在语篇研读的过程中更真实地接触、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了解不同语篇的结构特点和文体特征,从而实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不同的语篇进行有效表达和顺畅交流的目的。相对于以句子和词汇结构为主的教学而言,语篇研读更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和有效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这对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二)语篇研读顺应高考命题考查方向
《中国教育报》对2021年高考英语试题进行了总结性评析:夯实全面发展基础,持续强化关键能力考查。与往年相比,2021年高考英语试题选材范围有所扩大,材料类型有所增加,考查高阶思维能力试题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均在语篇层次上进行,重视对语篇的精细阅读,尤其强调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关键信息的理解。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本中直接提取具体细节信息,还能通过归纳概括理解概念性信息、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考查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无论从应试能力方面还是从综合能力方面进行考量,语篇研读的教学理念都顺应高考命题考查的方向。
(三)语篇研读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和水平应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带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师的语篇解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思维发散程度和学习有效性。试问,一位对语篇结构都了解得不透彻的教师怎么能清晰有效地设计出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课呢?通过语篇研读,教师能更好地激发自我的行动力,增强语篇分析能力,扎实基本功,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
三、基于“三义三向”文本分析的高中英语语篇研读实践
刘玉红教授提出的“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原本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中英语教材的不断完善,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可以采用“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的可行性
1.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样,覆盖面广
不管是2003版人教版教材,还是最新的2019版人教版教材或是2019版外研版教材,又或者是从国外引进的原版经典教材《新概念英语》、紧跟时代潮流的《英语新思维EIM》等,这些教材涵盖的内容,从国内到国外,从历史、文化、体育、科技、文学、人物传记、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是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和积淀文化的重要资源。
2.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体裁多样,特点鲜明突出
记叙文故事生动,以时间或空间为主线娓娓道来;说明文简洁明了,用各种具体数据“说话”,以据实描述为特点,对客观事物进行介绍、解释或阐述;应用文则语言精练,生活气息浓厚,透过文字传递语言的实用性与交际性;文学小说和戏剧片段选自文学经典名著,尽量保留了原文的“味道”,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向学生展现人生百态。面对如此多样的语篇材料,一线教师可以自由选材进行教学,详细分析语篇特点,巧妙设计基于理解的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主线梳理阅读,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厘清知识之间的逻辑,搭建知识与语言之间的关联,依托语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三义”指导教师通过以语篇为载体的词汇学习完成阅读教学,体味语言美
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带读单词或词组,让学生首先熟读单词或词组、了解它们的中文意思,然后讲解一些单词或词组的用法。检查和巩固常常以教师给出英文单词或词组、学生讲出它们的中文意思的直白形式进行。在缺少语境和语篇载体的环境下,学生往往只对单词含义形成机械性记忆,既不能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又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词多义的概念,导致学生在日后的词义辨析、近义词或近义句的学习中出现许多困惑,甚至错误理解一些重点词汇。而“三义”通过将内文本分析和文本细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篇研读中体味单词或词组在语境中所体现的语境义、修辞义和谋篇义,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单词或词组在语篇中的运用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
1.体味语境义,把握语言的准确性
语境义作为文本阅读应获取的基本信息,它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和上下文,对语言特别是主要动词的意义进行准确判断。说明文语篇具有据实描述的特点,在说明文阅读中通过获得语境义来开展语篇研读,会有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17课“The Longest Suspension Bridge”。
研读任务1:Read the text then try to find out some phrases used to describe the bridge(length,width,depth,capacity,etc.).
Possible answers:
1.It has a span of 4 260 feet.
2.The platforms extend to a depth of over 100 feet under the sea.
3.The towers rise to a height of nearly 700 feet.
4.If the bridge were packed with cars,it would still only be carrying a third of its total capacity.
研讀任务1是细读。这项研读任务不是单纯聚焦在某个单词或词组上,而是通过提问关于桥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跨度、宽度、纵深和承载量等细节,让学生在语篇的整体阅读中获取信息。学生从语篇中找到的这四句信息支持句中所包含的span、extend to a depth、rise to a height、packed with cars、total capacity等词语就很好地体现了单词或词组语境义的特点。
研读任务2:Draw a picture of the suspension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in the text.
研读任务2要求学生在找出描述桥梁的相关句子后再次研读文章,根据描述及数据,用绘画的形式把桥梁的特点直观地展现出来。在研读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内化span、extend to a depth、rise to a height、packed with cars、total capacity的语境义,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绘画呈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语境义表达的准确性。
2.体味修辞义,把握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修辞法的应用可以让语言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把握单词和词组的修辞义进行语篇研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修辞的特点,感知语篇传递的感情色彩和观点,更为今后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记叙文、文学名著节选这样的体裁中,修辞义运用得比较广泛。
例如教学《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18课“Electric current in modern art”。
研读任务:Why were people surprised by a recent exhibition of modern sculpture?What could people see in the exhibition?
这一研读任务是细读,通过阅读语篇,特别是阅读语篇的第二段,学生能总结归纳出特殊的科学展品的种类和特点。其中like traffic lights、which have gone mad、flashed on and off angrily、prehistoric electronic equipment、shock people emotionally等词组表达采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作者把一个原本可能枯燥无味的科技展览描写得极具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时,不仅能体会到文本语言的幽默感,还会在研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产生画面感,从视觉上获得阅读的全新体验。
3.体味谋篇义,把握语言的功效性
语篇研读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文字表层的信息,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深层的信息,如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从谋篇义的角度切入设计语篇研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词语应用的深意和奥妙之处。
例如教学《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19课“A very dear cat”。
研读任务:How do you comprehend the title “A very dear cat”?
Possible answers:
Loved or liked very much.
Costing too much.
学生完成整个语篇研读后思考课文标题中dear的含义,能明晰作者要传递出来的观点和感情色彩。小猫咪对拉姆齐夫人来说是重要且珍贵的宝贝,为了换取小猫的平安归来,夫人也付出了价格不菲的赎金,这只猫咪实在是“A very dear cat”,作者一语双关。解析标题、分析重点词语的双重含义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风趣幽默,也让学生体会到词语一词多义表达的妙处,给他们今后进行语篇深层次研读理解带来更多启示。
(三)“三向”指导教师通过语篇研读设计思维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与以句子和词汇为主的教学相比,语篇研读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和有效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三向”中的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能为教师进行研读设计提供多种思路。
1.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语篇研读活动设计
多向思维就是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角度对一个事物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或方案。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又以教学《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19课“A very dear cat”为例。教师设计的读后任务为“Suppose you were Mrs Ramzay,the cat Rastus,the kidnapper and one of the policemen. Please tell the story from each person’s perspective.”。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分别从拉姆齐夫人、猫咪、绑架犯和警察的角度来复述故事。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补充语篇内没有呈现的内容和细节,只要满足故事大意、发展脉络和结局是一致的这一条件,任何故事设想都是可接受的。这样的读后输出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和交流合作等能力。学生轮流进行故事复述,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通过倾听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语篇研读活动设计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相对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往往更具有开拓性和批判性,在英语教学中更能体现思维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以教学人教版选修7第五单元“Travelling abroad”为例。
研读任务:Studying abroad sounds appealing,but there are accompanied challenges/disadvantages.What are they?
Possible answers:
A language barrier may frustrate you.
You may be concerned about your personal se-curity.
The food and climate may not be agreeable.
Programs can be expensive.
It may cause brain drain.
在學生了解主人公在国外求学的经历并总结优势与好处之后,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开启逆向思维,讨论总结出国留学带来的挑战和不利因素。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刺激学生逆向思维发展,让学生客观地看待问题。
3.培养学生横向思维的语篇研读活动设计
横向思维是把并存的事物和现象,在类型和形态等方面进行比较的思维活动。在英语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有打破教材编排的勇气,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
高中教材通常结合话题展开,由于篇幅有限,教材编者对相似内容或相似体裁的语篇必定有所取舍。一线教师在进行语篇研读的同时,应当整合教材,对同话题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进行横向对比,总结语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例如在进行伟大人物传记类的记叙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结合时事要闻,选取有共性的人物故事与学生分享,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
“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在各种体裁的语篇阅读中都可以使用,但不是每一篇语篇都能使用“三义三向”的六个切入点。因此,教师要做好文本分析,立足语篇的结构特点,切不能生搬硬套。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一线英语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并改进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了解学生情况和成长需求的基础上研读教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在学段内的多维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红.“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英语教学再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
[3]吴昊,诸虹,段新岩.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设计案例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20(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广西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5”(2018ZJY23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寰(1977— ),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教学。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