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需要更多人才汇入。事业单位想要从社会当中吸纳更多优质的人才,需要不断优化薪酬管理制度,设置薪酬激励机制,这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要素。优化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职工对于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角度出发,旨在不断提高和优化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体系,吸引更多优质的人才。
人才是最珍贵的社会资源,人才对于一个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如何吸引到優质的人才,有效管理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事业单位需要优化自身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健全的薪酬管理体系需有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由此才能不断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也才能发挥建设性的功能为社会服务。
一、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其他私营、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稳定性,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较为稳定。但是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稳定性的背后是较低的薪酬,伴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升,人均消费水平有所提升。较低的薪酬不利于保留有能力的职工。对于大部分有能力的职工而言,能否留在事业单位和自己的薪酬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从实际出发,职工愿意留在事业单位效力是建立在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之上。薪酬管理越完善,待遇水平越高,职工愿意留在事业单位效力的可能性就越高。但是在现实当中许多事业单位的薪资水平和职工工作年限联系在一起,随着职工工龄的不断增加,职工在事业单位的薪酬待遇水平在不断提高。为此,事业单位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健全薪酬管理机制,事业单位才能留住人才,同时这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凝聚力
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健全薪酬管理体系吸引人才,同时也要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职工对于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职工能否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也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完善。事业单位的薪酬激励机制一定要全面,不能局限于某个人和某个岗位,而是要将薪酬激励机制落实到每位职工身上。这样才有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完善可以建立在职工彼此良性竞争上,通过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让职工争先恐后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贡献。让职工在竞争当中合作,在合作当中竞争,这样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凝聚力,为打造一流的管理和工作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
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意味着职工能从事业单位当中获得相应的薪资待遇,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职工需要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需要促使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事业单位方面也需要通过研究和创设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来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将职工培养成全方位的优秀人才。
(四)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的职工并非都是优质的人才,在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当中,普通职工占了很大比重。普通职工和优秀职工的能力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普通职工缺乏优秀职工工作的韧性和积极性。这对于想要营造一个良好且积极向上工作环境和氛围的事业单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为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让职工能够及时反思自身的不足,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并优化工作程序,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这样职工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晋升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自己的薪资待遇。这种通过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建立一个良性竞争环境,提高职工专业素养,增强事业单位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薪酬管理缺乏激励制度
传统的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生存下来,必须要不断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与国民经济以及国家财政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事业单位的薪酬标准是政府通过层层审查下发的,国家为主导的统一化薪酬分配模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部门、岗位的职工工作内容和工作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无差别化的薪酬分配模式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们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化印象是“铁饭碗”。“铁饭碗”意味着事业单位采取的薪酬分配方式并不科学。在传统的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当中,职工的工作表现并不会影响到个人所获得的薪酬,许多职工也因此缺乏工作的动力,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高等现象出现。
(二)薪酬管理对职工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
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发现优秀人才为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的价值。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职工的学历和工作能力是对等关系,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和管理方面,将学历和资历等因素当作评定职工能力的标准,缺乏对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视,将工作能力置于学历和资历之后。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也决定了其对于职工工作能力的不重视。企业的发展理念与事业单位截然相反,企业在人力资源分配上,认为职工只要有能力,能胜任岗位的职责,就应该得到重用,给予他们更高的薪酬,这样才有利于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事业单位的用人管理理念和企业不同,事业单位在提高职工薪酬待遇上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例如职工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同时还会根据职工的职务等级和学历高低进行区分。事业单位往往对于新入职职工并不友好,新入职职工的薪资待遇与老职工相比相差甚远。不论新入职职工在工作上的表现多么突出和耀眼,其想要在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薪资待遇,都需要满足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即满足一定的资历。从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来看,事业单位在薪酬分配方面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职工和有能力的职工并不友好,工作表现突出的职工和有能力的职工往往不能取得与自己能力水平相符的工资待遇,因此事业单位也很难留住一些能力强的职工。
最近几年,事业单位职工的年龄偏向老龄化。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发现了自身的弊病,想要通过引入优秀人才来缓解职工老龄化对工作产生的影响。事业单位认识到年轻人的学习能力要强于社会中的中年人和老龄人。由于现代年轻人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习能力,年轻人已然成为现代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一直采用传统薪酬分配模式,传统的薪酬分配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薪酬管理方式,仍然将学历、资历以及工作年限作为考察职工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标准,因此导致一些工作能力强和工作表现优秀的职工不能在与自身能力相符的专业岗位上工作。为了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提高职工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度,部分职工在事业单位无法取得应有的待遇而选择离开,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延缓了事业单位发展的速度。
(三)薪酬激励机制不科学
薪酬激励机制存在于事业单位运行和管理工作当中,一些事业单位设立的薪酬体系标准是按照职工个人能力、业绩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等几方面决定的。对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管理的考察是通过对其成绩进行剖析,通过掌握更高效率的薪酬激励机制,通过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职工能主动参与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当中,事业单位也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职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现阶段国内许多事业单位借鉴这一发展模式,通过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来提高培训效果。但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事业单位的薪酬激励机制制定并不科学,难以发挥实际的效果。
例如: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和运转过程当中,职工可通过参与专业能力培养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提升自身的业绩来提高自己的薪资待遇。事业单位需要告诉新入职的职工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报酬最大化。由于目前影响事业单位薪酬标准的因素不仅包括工作经历和资历,更多的是从不同方面进行考量,工资条能清晰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薪资结构。对于许多优秀的人而言,这样的薪酬结构并不合理,有时从事同一工作的职工,工资待遇可能相差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这严重打击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加剧了新职工和老职工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事业单位的凝聚力面临挑战,导致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大培训力度反而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三、完善薪酬激励的措施
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健全的薪酬激励制度能够让职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也让职工感受到了单位对自己的关怀。提高了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避免了因薪酬制度漏洞,而出现单位和职工产生对立的现象。完善薪酬激励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将绩效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是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为单位创造收益的关键。可将职工对单位的貢献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当然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也需考虑到职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完成效率、出勤率等内容。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激发职工的创新动力,使其发挥自己的能力,超额完成单位安排的任务,为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然职工在为单位创造更高效益的同时,单位也会根据职工创造的价值对其进行奖励。但在绩效考核当中,职工存在迟到早退、工作疏忽等个人因素导致自身的任务质量低或者任务没有完成,给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时,为了实现职工绩效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事业单位内部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结合职工的综合表现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借此来提示职工修正在工作当中出现的失误,转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坚持按劳分配的薪酬分配原则
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原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极为重要。事业单位在发展和运行过程当中需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根据职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进行分配,能够确保职工能获得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这样也符合职工的心理预期。单位内部也不会存在攀比和歧视心理,有利于平衡职工的内心,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新入职的职工而言,这种坚持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这种工作氛围当中,新入职职工工作积极性和思维活力都会有所提升,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稳定且持续的发展。
(三)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单位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和创新,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将职工工作效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来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绩效考核设置应当结合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坚持合理分配原则,确保职工多劳多得,可结合职工的工作量和出勤情况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设置的薪酬管理制度要适应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于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工,可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职工的薪酬待遇,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四)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
事业单位的薪酬结构可以根据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如在职工薪酬结构设置中设定一部分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可以结合相关国家政策,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如工作年限、岗位、工作量、工作能力等方面设置合理的绩效激励制度。
事业单位职工的岗位类别也十分复杂,绩效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事业单位将职工岗位类别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工勤岗位等不同的岗位,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设定不同的薪酬标准。由于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薪酬结构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岗位薪酬的差异性,事业单位可采取发放绩效工资的方式来激励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遵循薪酬激励分配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分配方案。对于不同岗位的职工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激励。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对现有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化分析,可依照岗位工作量制定不同的绩效标准,同时也可依照岗位的重要性进行区分。分配原则也要考虑职工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结 语
总体来说,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完善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也能够在单位当中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