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风蕊
文章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从企业发展现状和主要优势、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证实:增强风险意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企业发挥出桥梁作用,同时风险高于一般企业。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受到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金融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较多,这就对内部控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以下结合笔者个人实践,探讨了风险管理导向下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企业发展现状和主要优势
(一)发展现状
某财务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15年6月24日正式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6年12月,公司以直连方式加入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并首批迁入票交所,实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线上清算功能。2017年1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展即期结售汇业务,同时获得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2017年6月,公司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开展人民币同业拆借业务;2018年9月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币拆借会员。2018年末,公司获得有价证券投资(除股票投资以外类),相继成为上清所、中债登等市场会员。2019年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人民币。2020年11月,公司获得关税司批复,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进出口业务提供海关税收担保。
(二)主要优势
该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优势有:
第一,股东稳健经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公司资产规模近3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500亿元。稳健经营、强化风控的管理举措,连续三年获得“年度杰出风险管理企业”。
第二,资质覆盖全面。公司先后取得了除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及股票投资以外的全部经营资质,电子商业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即期结售汇、本外币同业拆借、债券投资(质押回购)等业务已经全面开展。
第三,人才稳定优秀。核心经营管理团队,来自外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集团核心人才,具备丰富的金融从业和经营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丰富的专业能力和开阔的视野。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风险管理
企业面临市场开放、产品创新、法规解禁,经营环境变化明显,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经营风险。风险管理是在存在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过程,旨在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损失可能,提高企业本身的附加价值。一般来说,风险管理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步是识别风险,确定哪一种风险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对风险的不确定程度、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量化。第二步是风险控制,例如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方案、备选方案,面对风险时做好充足准备,风险发生后按照预设方案实施,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第三步是规避风险,采取一定方案措施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例如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培训活动、进行人才储备,消除或减少知识员工流失风险。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采用具有制约性、调节性的组织、计划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实现预定管理目标。通过内部控制,能掌握先进的分析管理、内部审计、职业舞弊等理论,能找到企业内部管理缺陷并改进,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主要业务活动中的控制要点、标准和方法。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事前防范,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建立审批和授权批准机制等;二是事中控制,保障资金的合法性、完整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三是事后监督,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三)两者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全面管理,应该从合规管理入手,经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最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一方面,风险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手段,能增强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助于内控管理的落实。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中就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这一要素,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将其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可见,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企业正确认识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合力,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随着业务量增多、业务范围扩大,对内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内部控制工作逐漸暴露出问题和不足,总结如下。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控制度体系是风险识别和应对的基础,如果内控制度本身不完善,就会影响风险管理质量,甚至带来金融危机。该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行的内控制度滞后,而且存在漏洞和空白。企业在不断发展中,资质更加全面、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但内控制度没有同步更新。一旦发生风险,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或对风险因素的危害评估不足,就可能遭受经济损失。二是企业领导在决策环节,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到位,评估风险危害时过于乐观,因严谨性不足容易陷入发展困境,不仅削弱了风险应对能力,而且企业发展活力降低。
(二) 内审功能有欠缺
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是由企业内部专职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工作,目的是实行最有效的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内审部门的影响,目前内部审计的最常见问题是独立性欠缺。一种情况是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例如由财务人员负责,无法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种情况是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审人员的工作受到相关部门、上级领导的干扰,影响审计结果。本公司有独立的审计稽核部,内审独立性得以保证,但内审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出咨询服务职能,在改进组织治理、风险管理控制、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等方面,提供的有效建议较少。
(三)内控执行效果差
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收支密切相关,通过控制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手段,能明确企业的财务运作情况,从经济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继而提出有效地防控对策。内部控制的执行依赖于内控人员,因内控人员存在业务上的短板,导致内控执行效果差。对于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在于:其一,企业本身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问题,没有对内控人员进行及时培训,导致他们知识、技能、素质不足,对于上级下达的命令理解不清,对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到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其二,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各方面,内控人员因为自身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开展工作,没有落实内控制度措施,导致内控工作流于形式。
(四)信息溝通不及时
企业规模扩大、业务量增多,与此同时管理难度升级,面对大量来源复杂的信息,部门之间因沟通不畅出现孤岛现象,不利于内控管理工作开展。该企业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2019年增资后的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人民币,而且资质覆盖全面,可见发展速度之快。然而,企业内的职能部门较多,项目工作开展会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做好分工协调工作。因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缺少信息资源整合中心,无形中拉远了部门之间的距离,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无法为内部控制提供必要支持,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五)内控监督不到位
企业内控监督,是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陷,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内控监督分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两个类型,目前企业内控监督不到位,主要是专项监督方面出现问题,因权责分配不合理引起乱象,例如:下级监督上级,非专业人员监督专业人员等。而在日常监督上,则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问题,体现在监督力度不足、问题反馈不及时、追究责任时从轻处理等。另外,监督重点放在财务领域,忽视了业务领域,业财融合推进不畅,影响内控监督作用发挥。
四、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从制度、内审、执行、沟通、监督等方面出发,提出针对性地改进措施并严格执行。
(一)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第一,转变内控理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培养员工和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管理者要发挥带头作用,将风险管理贯穿在经营全过程,所有员工均能在风险管理思想下安排工作。具体操作上,可利用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口头或书面沟通、培训活动,将风险理念融入其中。第二,树立道德行为准则。内控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人员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均会影响内控效果。基于此,可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制定一套员工普遍接受的道德行为准则,发挥出激励作用。第三,明确划分职责。内控制度的完善,还应该配合有效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例如宣传栏、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内控知识、考核方法、奖惩措施,营造出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丰富内审服务功能
针对内审服务功能有欠缺的问题,主要和组织体系、人员配置有关。第一,在内审组织体系上,考虑到公司规模大、关联公司众多,应采用总-分组织模式。即:建立总内审中心和子企业审计部,前者对各个子公司的决策部署、经营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状况等进行审计;后者对本公司各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第二,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应转变审计观念,结合公司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拓展审计服务领域。例如:向咨询服务职能转变,逐步开展评估服务、协调服务、补救服务等活动,为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建议和支持。
(三)提高内控执行效力
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上,基于风险管理导向下,应准确识别潜在事项是风险还是机遇,风险就要规避控制,机遇则要牢牢把握。提高内控执行效力,必须从内控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第一,适当提高人才准入门槛。公司核心经营管理团队来自外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集团核心人才,具备丰富的金融从业和经营管理经验,内控人员也应该参考这个标准,优先选择高学历、有经验的人才,补足人力资源短板。第二,针对现有内控人员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内控管理能力。
(四)风险信息沟通反馈
信息时代,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及时沟通反馈,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必要条件。第一,企业内要建立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满足不同部门的信息需求,在高效交流的同时,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第二,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推出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入手,完善平台功能、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风险信息的利用价值。
(五)强化内控监督力量
在内控监督上,企业可制定《内控手册》,用于指导内控工作开展,内容包括部门业务流程、控制目标、控制方法等。面对风险,按照特征划分为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等,清晰标注风险环节,明确监督目标和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将监督落实到每个业务、每个环节,不再是单一部门、某个时间段的事情,充分发挥出监督作用。
该企业通过完善制度流程建设,加强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控制,全力打造合规文化,不仅获得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而且树立了良好的机构形象,多次获得金融统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荣誉,企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健经营。
结 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具有密切关联,两者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从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丰富内审服务功能、提高内控执行效力、风险信息沟通反馈、强化内控监督力量等方面阐述了改进措施,结果证实内控效果显著提高,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