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的报告文学: 纪录时代要点

2022-06-16 09:02杨占平
火花 2022年6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体育

杨占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山西的报告文学创作,还只是小说家或者诗人偶尔为之;随着赵瑜在报告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山西才有了专门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从这个意义上说,赵瑜及其作品是山西报告文学的标志。

赵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报告文学《中国的要害》,在国内文学界产生了极大反响,不光成为山西文坛、甚至全国文学界知名度很高的报告文学作家。此后,赵瑜接连推出《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中国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等,都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引起争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先后写出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牺牲者》《晋人援蜀记》《开眼》《寻找巴金的黛莉》《王家岭的诉说》《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篮球的秘密》等,同样是受到各方好评,为不太景气的报告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赵瑜的作品获得过中国作协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中国首届环境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作家》大奖等。

赵瑜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概括起来看,我认为,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热点和人生要点的纪录,都有典型性与普遍性。他总是以揭示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焦点问题为主要题材领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以分析思考为主要基调,以张扬科学与民主精神为主要价值追求,而这些特点,又都是以占有大量翔实的材料为前提,再加上他厚实的艺术素养才能达到的。

1985年发表的《中国的要害》,是赵瑜的成名作。这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山西晋东南地区修公路的事,但赵瑜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以这件事为例,揭示出公路交通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要害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却是体制问题,只有改革体制,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促进公路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大发展。在写法上,赵瑜对结构、语言和人物描写,都作了许多创新,试图探索一条新时期报告文学写作的路子。《中国的要害》不仅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明显的深度,对当时报告文学的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表现在:作家们明白了报告文学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事一人上,应当宏观地展示社会生活,尤其要抓住重大社会问题予以深刻剖析,并得出独到的看法来。

“体育三步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是赵瑜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体育报告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强国梦》从整体上反思了中国体育特别是中国体育体制问题,具有明显的理性精神和批判力量,打破了此前体育报告文学只是歌颂已有成绩的运动队或个人的模式,不再一味地歌功颂德。仅此一点,就表现出赵瑜对中国体育报告文学写作的探索意义和启发性。在《强国梦》之后不久,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中国运动员的成绩与公众的期望距离太大,引发一场争论,赵瑜当然不会视而不见,他经过全面采访,深刻反思,写出了《兵败汉城》,探讨了中国运动员在汉城失败的根源和问题,思考中国体育发展的前途。作品在全国读者特别是体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说《强国梦》和《兵败汉城》让读者感受到了赵瑜式体育报告文学的冲击力,那么,几年以后的《马家军调查》,就像一颗炮弹炸响,在全国引起的关注和强烈争议,是前所未有的。赵瑜在《马家军调查》一书中,对光环照耀下的马俊仁带领的马家军训练的真相作了披露,一时举国震惊,成为中心话题,有关写作这本书幕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纷争,带给赵瑜不少烦扰,但他敢于触动那个敏感话题的勇气,表明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

《革命百里洲》是赵瑜报告文学创作历程中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从1998年夏天开始,赵瑜打起行囊,数度深入荆楚大地,明察暗访,历时五载完成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之大,他为何选取湖北省境内长江上的百里洲小岛大做文章?他与这个岛屿有着怎样抹不开的情结?赵瑜曾在接受一个记者采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1998年夏天,我来到了长江中游枝江段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百里洲。当时正值抗洪的关键阶段,百里洲地处滚滚洪水的包围之中,岛上没有来自部队的抗洪大军,当地农民按照非常古老、非常传统的方式组织抗洪,场面悲壮。而且,我还得知这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孤洲,历史上洲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犹如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缩影。后来回北京后,心里总是莫名地牵挂这个地方,担心万一洪水冲垮了堤坝,这个地方岂不是要被淹没?那么它的文化、历史岂不是会因此而消失?所以,在事隔两年之后,我再次来到百里洲,希望能挖掘到什么。”是作家的使命感,强烈地冲击着赵瑜。这之后,赵瑜多次到百里洲长住,最长一次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冬天,前后历时长达四年。

百里洲是一个镇,位于湖北长江中游宜昌和荆州之间。由于百里洲的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人们的生存方式等许多传统得以大体保存。赵瑜意识到,从百里洲这个孤岛上,大体可以发掘出长江农耕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过去对黄河文明理解较深,关注较多,但作为作家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的另一条河流。当他以一腔真诚去亲近长江时,收获比较大,感受到了长江文明的新鲜与刺激,感受到它丰富的营养。

《革命百里洲》写的主要是民国时期发生在孤洲上的故事。可以说,从清末到完成土地改革,是这个岛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阶段,很有代表性。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是自然灾害,水患频仍;另一方面历史冲突又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矛盾里面有国民党、共产党、土匪、日本鬼子、老百姓,还有抗日游侠、新四军、商帮、黑势力……种种势力都在岛上。民国是自晚清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历时半个世纪的重要历程,而这段历史对于我国的国情以及长江流域农人的命运,至今尚未研讨清楚,对于近现代史的重新认识和更加真实的开掘是有意义的。作品的叙事文体有些特别,赵瑜表示,采用这种写作手法主要还是考虑到与内容相适应,希望追求一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他一直比较关注报告文学的文体变革,一直希望对它的叙事方式有所拓宽。事实上,创新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因此报告文学家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与思考能力,以创新意识去写作。赵瑜就是这样不断地探索着,前进着。辛勤劳动换来了丰厚回报,《革命百里洲》发表和出版后,反响热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内,赵瑜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地震灾区,辗转各地,亲眼目睹了山西各路抢险救援队伍的英雄事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遂与李杜合著了长篇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这是首部以一省抗震救灾事迹反映抗震精神、民族大义的报告文学。《晋人援蜀记》采取独特的叙事角度,以大后方为主体,同时兼顾前方,翔实记述了山西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所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同时,以山西人民为缩影,反映出全国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的英勇行为,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面临国难迸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正如作家张平所评价的,山西文学界一直有一个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百姓命运、敢为人民代言的优良传统。《晋人援蜀记》既有对文化积淀的透视,也有对时代精神的张扬,把前方和后方结合起来,且以大后方为主体,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也引出了深刻的现实思考。山西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义字当先、义勇争先、义无反顾、义薄云天的崇高品质,正是整个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面临国难时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坚强不屈、勇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下的具体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其实不只是在写山西,而是在写全中国,写全体中国人民。

赵瑜2008年年底,又与柴然合作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开眼———国家电网户户通电工程记》,全景式地反映了国家电网户户通电工程。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就是伴随着电的光明睁开眼看世界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无不以电的动力为引导。当赵瑜得知,在“老少边穷”地区还有近200万农户、1000万农民没有用上电,他感到震惊,心里也感到沉重,从而产生了深入了解和写作的想法。赵瑜和柴然用了七十多天时间,纵横万里,走了八个省份的“老少边穷”地区,所到之处都是崇山峻岭、穷乡僻壤。让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发展的不平衡。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没有通电的地方,农民们还过着让人想象不到的贫困生活,他们对电有着无比的渴望。赵瑜和柴然看到了村民们在电灯大放光明的时刻欣喜若狂,体会到老百姓对电的浓烈感情。他们还听到了许多震撼心灵的故事。赵瑜说:“这个工程的背后值得记录的故事太多了。这些故事冲击了我们的心灵,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记载这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当然,我们想强调的是,‘户户通电’工程并不是一个慈善工程,更是极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对于自己笔下的那些农电职工,他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电职工的命运,去书写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一个作家,有一条是不能放弃的,就是平民意识。草根文化也是文学的根,是作家的根。而知识分子的精英化倾向,只有和今天的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才有用处,要不然就会脱离中国的实际。平民化的写作可以延长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丰富一个作家的人生。”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读此书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实现户户通电的综合国力。

差不多跟《开眼——国家电网户户通电工程记》同时发表的《寻找巴金的黛莉》,让读者看到了赵瑜报告文学写作的另一条路子。他把题材领域从现实关注转向历史探寻,把叙述方式从尖锐深刻转向温情脉脉。因而,刚一问世,便受到众多文学编辑、作家朋友和评论家的高度赞赏,普遍认为,这不光是赵瑜自己的一种有益而成功的尝试,也是2009年度全国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于是,获得《中国作家》年度大奖等奖项,也就顺理成章了。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赵瑜在文学写作旅程中的一个插曲,但却证明了他具备写作的多样化与全面性能力。

《寻找巴金的黛莉》表达的是赵瑜对文学泰斗巴金、也可以说是对一位逝去的长者的追思和怀念之情。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怎么重现巴金与黛莉交往的经过,只是真实而客观地讲述有关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实在是曲折复杂,读来真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故事中人黛莉对自由的追求、书写者赵瑜饱含的激情,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事实上,这本书表面写的是寻找,内里却是在不断地反思,既有对过往事件的思考,像革命、抗日、土改、新社会,一个时代的动荡,几十年社会的大变化,那个叫黛莉的女子都经历了,赵瑜的笔墨也触及到了。他的思维是那么开阔,笔力纵横捭阖,把要寻找的黛莉置于雄大的中国社会背景中,总有意想不到的阻隔,总能柳暗花明的结果,人物命运在他的笔墨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同时,寻找黛莉的过程,还涉及到了许多相关的人物,赵瑜没有怠慢这些值得刻画的普通人,书中展示的是一群人物的整体命运“传奇”,正如赵瑜所说:“今天的现实无疑是从历史推衍而来的,任何民族都只有把历史看成如自己的宗教般那么重要,才能更好地关注当下。所以,文学作品的创作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现实和政策层面,因为你关注的这个问题很可能不久就能得到解决,一旦得到解决,作品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要从历史上、从更深的地方去关怀民众,才能告诉大家一些更丰厚的东西。”

2010年出版的《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延续了赵瑜近年来报告文学写作的总体走向,关注的仍然是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铁路建设是我们国家当前基本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宜万铁路建设过程,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轨迹,承载着好几代中国领导人和许多民众的理想。赵瑜的这部作品,以宜万铁路建设过程为叙述对象,以分析思考为主要基调,以张扬科学与民主精神为价值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艰难曲折,而作品中所写到的筑路工人,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人的价值追求信念。

阅读这部作品,我能够强烈感受到,赵瑜一如过去,仍然是以诚挚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全方位采访,全身心创作,其深远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同样在不断超越自己。赵瑜透过这部作品的采访和写作,思考了许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问题:这条铁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拼死没有打通,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没有打通,国民党政府没有打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没有打通!直到今天,宜万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成员,还在为年底通车做最后的拼搏。一段仅3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如此艰难,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我们为什么历经百年不放弃它?我们为什么历经百年打不通它?赵瑜认为,其中原因,首先是这条铁路穿越的是特别险恶的崇山峻岭,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很大;其次是资金投入跟不上需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政治体制对修建这条铁路的制约非常明显,在许多关键时刻,总是政治的力量左右着铁路建设的成败,体制的变换让铁路建设难以适应。从这个意义上看,赵瑜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宜万铁路建设过程,却也是在书写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走向,探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价值。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的叙事文体有些特别。赵瑜特别善于描写各个层面上的人物,尤其重视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和职工,他希望通过表现这些人的命运,去展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篮球的秘密》是赵瑜继《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问世十多年后重新聚焦体育题材、历时三年创作的又一力作,2011年春天推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尤其是体育界和关心中国体育事业的人们中,反响强烈。在这部作品中,赵瑜虽然以篮球为切入点、以东莞为坐标,说的是篮球界的事情,但涉及和思考的却是中国体育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他延续了对现实的犀利批判锋芒和独到思考,强烈地呼唤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在这本二十余万字的书中,赵瑜深刻指出,中国体育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必须要尽快向体育民间化和社会化转变,体育必须要与教育紧密结合。他以大量生动翔实的事实,揭示了体育的本质在于人民大众的需要,健康比金牌更重要。

阅读《篮球的秘密》,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强烈地感觉到赵瑜透过东莞的篮球发展历程,疾呼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那种急切心情。这就强烈表现出具有鲜明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赵瑜,对于社会责任的一种勇敢担当。从《篮球的秘密》中传达给读者的,除了对于金牌战略与体育管理部门衙门化问题的充分反思,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赵瑜对于从事篮球事业人们未来出路的思考。应当说,篮球人未来的出路,直接关系着篮球事业的发展。在现行体制下,篮球人面临着退役后如何生存的严峻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其实也是对国家体育人才制度的有力拷问。

文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和许多读者,都对近年来一些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指向忧虑,认为他们只是满足于对事实和对象的机械描述,作品是大量材料的堆砌,既缺乏思想性又没有文学性,更没有理性的判断和深刻的思考。我相信,赵瑜近年来的这几部作品,不光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文建设、体育建设,发挥启示意义,更是靠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对当今报告文学写作起到示范作用,引导作家们能够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尤其要抓住焦点问题予以深刻剖析,并得出独到的看法来,由此而把报告文学创作推向新境界。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体育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论茅盾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我们的“体育梦”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辉煌与重生
评丁晓原的《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