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摘 要] 深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这一点刚好与微课动态呈现知识的特征相符。近年来,微课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帮手,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巧借微课,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即:应用于课前导学——让微课助力新知的领悟;应用于课内讲授——让微课助力思维的拔节;应用于课后延伸——让微课助力知识的拓展。
[关键词] 微课;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新课改风向标下,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变到“以学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在对知识生成的再体验中,经历深度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再提升过程,实现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再完善,进而获得发展。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拓展资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倘若以微课的形式动态呈现知识,则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在深度学习中发展理性思维。下面,文章就以教材为媒介,以具体的教学操作为载体,对借助微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行深入分析,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课前导学——让微课助力新知的领悟
数学知识纵横交错,基于此,旧知往往可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帮助。预习导学对新知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倘若将复习铺垫的过程留在课堂上,则往往会压缩新知的教学时间,使得温故知新的环节仅能做到“点到为止”,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顺畅地领悟新知。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微课,在教授新课之前通过与新知相关的微视频来支持与渗透新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还可以使其对新知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进而为后续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新知的深刻领悟提供良好的助力,以支撑深度学习的展开。
例如,“比例的意义”一课中需要用到之前已学过的求比值和化简比等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回忆形成初步的感知,才能为课中更好地学习做好准备。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课前深钻教材,制作了一个融合新课学习中所需要知识点的微课导学,并设计了一定量的简单习题。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唤醒学生旧知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新课的动机,再通过习题的设计与安排,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修复与完善,而且能确保学生在进一步的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先学后教”,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又如,在讲授“负数的认识”前,笔者制作了一个“负数发展小记”的微视频,先让学生了解古人对负数研究和应用的足迹,再进入课堂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课前学习的体验,还渗透了数学文化,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树立了正确的数学观。有了这样的铺垫,在后期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更加清晰,进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都有了收获。
二、课内讲授——让微课助力思维的拔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式教学为主,主要通过“告诉”和“输送”,让学生“接受”新知,在这样长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下,学生无法经历知识的探索历程,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憾,或将与新课相关的数学家故事、数学小故事等应用于课堂导入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或在课堂小结时播放微视频,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无论如何,微课的嵌入都可以让教学不再沉闷枯燥,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的领悟,并在深度学习中感受思维的拔节,深化对新知的理解。
案例 时、分、秒
师:刚才我们对时针、分针和秒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微视频,视频的主题是“欢欢快乐的一天”:欢欢小朋友早上7点起床,短暂地完成一系列活动后,8点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开始读书;很快到了中午11点,欢欢该吃午饭了,所有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美食;1点钟到了,每个小朋友都开始午睡,教室里安静下来了;4点钟到了,欢欢背着书包唱着歌跟着妈妈回家了。)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时间?
生1:我看到了7点。
师:欢欢在干什么呢?
生1:他快速地起床了。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点的钟面。(将视频定格至时钟放大指向7点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你们看到了时针和分针具体的位置了吗?
生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
师:真是仔细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还能看到其他时间吗?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时,下面再来尝试着认识非整时。(一一出示刚才微视频中的非整时间的定格画面,带着学生一起识、写时间)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一个“认钟表”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认识钟表的速度最快、最正确!
(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教师指导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游戏成绩即刻生成。)
……
本节课中,教师巧妙地融合微课、信息技术和游戏情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深度学习的空间。首先,微视频的演示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其次,信息技術与游戏的完美沟通,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助力,让学生深入观察、思考,深度探究、讨论,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增强感性认识,进而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课后延伸——让微课助力知识的拓展
数学学习中,学生因为各种因素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体现在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上,从而使得一些学困生在课中无法形成对新知的深刻理解,造成学习出现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微课来拓展课本知识,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帮手,帮助学困生巩固理解新知,帮助学优生拓宽知识面,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学优生的强烈求知欲,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又能让学困生获得发展。
例如,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呈现的微视频让不少学困生难以消化,这时就可以利用课后延伸让学困生去细细琢磨、深入研究,以达到巩固、完善新知的目的。
又如,在讲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笔者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搜集并制作一个与本课相关的微视频,并指出会在下一节班会课中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微视频”。学生自然绞尽脑汁,有的剪纸,有的剪绳子,有的画线段图,真可谓“五花八门”。就这样,在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中,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很好地内化了新知。
笔者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第一,笔者自身对很多知识背后的历史的了解较为浅显,收集到的相关素材也较为匮乏;第二,在搜集素材之后进行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理论指导,笔者做出的视频大多较为粗糙;第三,由于缺少工作上的合作者,使得微课教学无法得到更加频繁的应用。但尽管如此,微课教学的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笔者希望一线数学教师能深入研究并制作出一些精彩的微视频助力教学,让微课成为数学教学的“催化剂”,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助推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