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对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深化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育人的必要性,进而梳理出“线上”育人具有的优势及分析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思政课;线上;育人;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教学形式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不仅仅是将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融入,更多地要求是育人路径进行不断革新,把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研究透、运用活。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线上”育人关系就是结合当下抗疫形势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提高混合式教学效率切实增强育人的实效性,以彻底的思想政治理论引领精准发力,以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改变学习方式,以多维的思想教育与情感疏导提升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育人具有的优势
1.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时空性
相对于传统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超时空性。”[1]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在任何时间和空间获得相关信息,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时空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现实需要,几乎可以变得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衍生以“用户思维”对学生进行点对点、有针对性的育人教育。同时,高职学生等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在不受时空限制的诸多便利条件下与教育者、受众之间进行及时交流,答疑解惑,将错误思想遏制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思想的危害。在这个更加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里,高职学生等受众和教育者之间不是单向地被灌输与灌输的关系,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开放交流,这样易于形成舆论场,“便于思政教师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受众的思想症结,利于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2]
2.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实效性
疫情期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阵地,线上授课的优势得以凸显。思政课“线上线下”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高校教学的障碍,有效的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水平和效率。线上授课的交互性具有鲜明的多向流动的特性,为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线上授课使原有的课堂教学一改过去由单一的语言文字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育方式,综合文字、音响、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为一身,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后疫情时代,线上互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协作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特征,“使教师与学生学习动力进行内化,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形成了获取自己所需求的教学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3]同时,同时协助线下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完善了习题、案例、视频等内容也促使学习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3.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动力
近几年,线上教学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已经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消费方式、学习方式。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而言,随着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主体特征发生深刻变化,线上平台现已成为高职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行为、需求偏好以及诉求的重要场所,这是当代大学生持有的共性。线上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不止局限于教材,线上网络资源库为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微课、慕课、公共教育视频的力量甚至超过线下课程教学。这些多彩、具有感染力和趣味性的教育资源辅助线下课堂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理论予以可视化,促使思政课教学“动”起来。在进行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时,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得以发挥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地自主选择权,无形中激发了教育主体的内在动力。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育人面临的困境
1.教育内容鉴别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网络环境高度开放,网络价值渗透频繁和社会思潮激荡,给立德树人工作带来重大挑战”[4],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在约束弱化的环境中,由于线上教学平台的相对自由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自律意识,学生可能在这里肆意传播不良言论和有害信息而不用承担责任与后果,使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深陷伤害,势必招致育人效果弱化。在学生求知需求的驱动下,思政教師对“线上”内容进行甄别和选择难度加大,处置不当则容易使社会经验不足、辨识能力欠缺的学生受到负面影响,容易使学生陷入真理和谬论的质疑,给他们造成思想观念的混乱,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另外,教师系统思维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中纳入不加甄别的庞杂与碎片化信息也会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阻碍他们对事物的理性思考,易导致他们理性思维的表面化、片面化。
2.传统育人阵地“被边缘化”进程加速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教育者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理论的灌输,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被动地位,只是一味的接受教育。思政课线上教育互动性趣味性增强,育人方法更便捷有效,过程更贴近实际,学生参与度高,使传统育人阵地实施效果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成为一个未知数。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始被动摇,社会中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社会精英逐步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中,通过网络平台将他们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思想行为方式传递给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引发了传统育人阵地丢失的“危机”。另一方面,“线上”育人对教师能力结构向专业化转变提出的新要求,不单单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而且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教和学的态度、价值观念的传递等内容,对于教师是否能守住育人“主阵地”也形成了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作用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4):45.
[2]李烽.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周峰利.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9):157.
[4]付玉璋.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及其建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作者简介:武文涛(1983-),男,贵州兴义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