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下的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6-15 06:57曾志高易胜秋文志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导师研究生

曾志高,易胜秋,文志强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1]。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3],同时要求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4]。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研究生是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正处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非常活跃的阶段。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已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文以创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探索多元协同的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外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情况

在国外,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较早得到重视[5-6]。美国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概念[7],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重视。1998年,法国举行了科学与技术创新会议,强调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要为技术创新而服务[8]。英国剑桥大学一直把“探测、挖掘、激励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与创造精神”作为办学宗旨[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人的开拓创新能力[10],《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也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11-12],并认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总的来说,国外大学并没有明确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过它们在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国高校可适当借鉴参考。

1.2 国内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末,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受到重视,在国家相关机构及地方部门的引导下,国内众多高校积极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但是国内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 对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了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局面。

2 国内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国内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状况,发现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设置的课程体系比较,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人才培养缺乏协同创新的理念。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第一学年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其他学年则围绕硕士学位论文展开相应的科学研究和科研实验。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结构缺乏综合性,忽视了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不仅缺乏前沿性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没能体现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环节的弱化阻碍了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理论教学得到了重视,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前沿热点的学术研究内容讲授太少。同时,实践教学受实验基地、实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被弱化了。虽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科研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并强调了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但实际上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仍不够重视,影响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对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另外,实践教学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还有不足。

(4)部分导师的责任心不强,部分研究生创新实践和素养较低。目前,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扩招,教师科研压力大,部分研究生得不到导师在科研方面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同时,部分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导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实践教学无从开展。

上述问题影响了我国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促进我国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多元协同的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在多元协同下,通过研究生科研创新实验平台来锻炼和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主要指专业导师、辅导员、培养方案、校内创新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围绕这五个元素,处理好如下的三个关系:①培养方案与其他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即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注重对研究生的创新培养,培养方案既与时俱进又兼顾全面。②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关系,即专业导师(硕士生导师)和辅导员形成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专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引导者,而辅导员负责做好学生的动员和思想工作,支持专业导师的工作。③校内、校外基地的关系,即校内创新基地、实验室招收研究生从事实践实训活动,让研究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总结渐进性创新的思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校外基地则更多面向项目和产品,是对研究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提升。研究生在校内创新基地的学习、培训内容应该尽量与校外基地保持有效衔接,这样更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时,邀请企业的工程师来校讲学,使企业的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与校内创新基地对接。

(2)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增强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将在课内和课外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如程序设计大赛、认证培训、社会实践、就业实训、职业素质训练等,具体安排如图1所示,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可以达到不同的素质培养目标,使计算机类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图1 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3)创建相应的创新平台。要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就必须创建必要的实践平台,为此,在校内,将加强创新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改善各研究所的工作环境,不断邀请国内外知名创新教育专家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竞赛,将企业的一些创新性项目带入学校,让研究生得到系统的训练;同时,在校外也积极为研究生创建实践基地,从而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长株潭区域信息产业群,建立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库。根据“互相促进、互相受益、互相提高”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横向联合,在2018-2020年新建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 个以上,构建“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5)依托各级平台,建立长效师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项目合作、企业挂职、国外访问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4 结语

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强化实践环节、营造学术氛围,应当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计算机领域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要求,优化设计校内创新基地的训练内容。

猜你喜欢
创新型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