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业融入的教学探究

2022-06-15 07:30袁玉娟梁瑞升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训词专业课救援

袁玉娟,梁瑞升,刘 芳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2015 年7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为我们推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但实际上,高职院校依然普遍存在思政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现象。思政课课堂注重德行培养,专业课课堂注重技术技能传授,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未实现良好的融合贯通[1],未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由此,结合专业讲思政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双向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把消防救援技术专业元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的教学设计中为例,探索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专业元素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方法与路径。

一、教学整体设计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这一章系统介绍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中外优秀道德成果,以及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内容,本章内容对前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层面的内容与其后法治观教育层面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课程设计授课对象是我院消防救援技术专业2021 级新生。该专业主要面向基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培养消防员、战斗员。他们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忠诚卫士。该专业职业面向的特殊性,对在校生道德素质的要求自然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些,特别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拥有对专业的高度认同感。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致训词时,明确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要求。我们根据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将总书记训词精神中“竭诚为民”的要求有机融入本章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相长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道德的一般性要求和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不但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不断提高。

2.德技双修的理念。将社会主义道德观与消防救援专业相结合进行理论解读,实现理论引领,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念。以“践行训词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明德惟馨,竭诚为民”开展设计,激励学生以青春之我,苦练救援本领,涵养“竭诚为民”的道德品质,达到德技双修。

3.知行合一的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为指导,力求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躬身践行,达到知行合一。

(二)教学设计思路

遵循大学生道德养成的一般规律,从道德认知出发,以“说理、共情、躬行”为主旨,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训词精神”十六字方针之“竭诚为民”为核心,以职业道德为重点重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使学生最终能够践行“竭诚为民”道德理想。

(三)教学内容重构

依据道德形成规律,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将“竭诚为民”贯彻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对本章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具体如图1。

图1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课程内容重构图

(四)教学目标与策略

1.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我院消防救援技术专业2021 级新生。经过调查发现,这个专业的学生对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组织纪律性较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学习兴趣浓厚。但还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见表1。

表1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学情分析表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消防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今时事实际,确定了教学三维目标,具体见表2。

表2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教学三维目标表

在全面分析并重构课程内容,了解该专业学生学情,以及正确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放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以及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上;难点落在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竭诚为民的道德品格上。这也是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定教学流程的前提。

3.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章教学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学习通课程平台,打破时间限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组织教学,结合问卷星、QQ 等助学软件和社会实践等立体教学资源,高效开展教学,解决教学重点问题。力争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具体案例,把专业的理论渗透到项目实践,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帮助引导学生向上而行、向善而行,养成“吃苦耐劳、敢于牺牲、对党忠诚、竭诚为民”的消防救援精神。

二、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导入-研学-探究-促行’四环节”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根据预习反馈进行二次备课

开放学习资源,提供电子教材、知识要点、微课、相关视频资源等供学生学习,提前一个星期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清单: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准备“牢记训词精神,担当神圣使命”演讲等活动;预习章节内容,绘制本章思维导图;完成任务点学习,准备好课后小测试。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班级QQ 群、私信等多渠道进行提醒督学,针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二)课中由浅入深,教学重难点逐个突破

1.导入:以“导”为主,启发思考

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学习通投屏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明确本章内容逻辑关系,观看平顶山市道德模范何邵舟发起成立民间公益性应急救援队伍视频,发起讨论——你如何看待“救援是公益,一分钱都不能收”的观点——让学生带着思考开启新课学习之旅。

2.研学:以“研”为主,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研学活动,自动寻求正确答案。通过班上同学分享父辈的救援故事、讲述感动中国人物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陈陆等典型案例、学长在线访问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等系列知识,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全体中国人民都要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3.探究:以“探”为主,明晰“思”路

本环节主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消防救援职业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通过学习通开展“叩问灵魂三连问”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利益(生命安全)与社会、国家利益的矛盾,明确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时会与个人利益相冲突,但基于职业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学们的个人利益应与社会责任、国家命运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同频共振。

4.促行:以“做”为主,躬身践履

每次课中设计促行环节,结合专业设计相关道德实践活动,达到知行合一。例如通过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的视频,带领学生重温场景并宣誓,组织学生开展“牢记训词精神 担当神圣使命”演讲比赛,使学生领会“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将落脚点放到“怎么做”上,明白身上担当的神圣使命。最后通过归纳点睛式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重难点。

(三)课后通过布置多元任务,固学拓学

课后进入学习通进行每次课后知识问答测试;观看电影《紧急救援》等片段,或是阅读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文章,并在线上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感想。结合当前热点,引导学生回归所学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以知促行,利用专业知识拓宽思路,发挥想象力,提升学生的使命感与人文精神。做到知识固化、能力强化和素养内化。

三、教学成效

(一)专业融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以“说理、共情、躬行”为主旨,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训词精神”十六字方针“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每节课专门设置促行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将思政内容与消防救援技术专业相结合进行理论解读,实现理论引领,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教学团队邀请了救援技术专业带头人,合作单位郴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谢斌等助阵嘉宾主讲,扩大了课堂容量,延伸了课堂视角,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以有温度的现实案例来感化学生。同时,通过“训词演讲”“微辩论”“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致敬道德模范”等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在实践中提升了素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学生的实践项目和比赛成绩来看,班上有小组获得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竞赛”校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有学生在各级各类救援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本章学习前后的调查反馈来看,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相当不错,学习效果较好,学习兴趣较高,真正做到了真学真懂有突破,真信真用有提升。

(二)精诚合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思”“专”融合打造教师团队

教师主动走进消防救援技术专业教研室,与消防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结对互帮,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思政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合作。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互渗透,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目标上同向同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兴趣,增强育人实效。

2.教学相长促生教研成果

教学团队秉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理念,在将专业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摸索中,不断反思改进,总结提炼,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立项了院级重大委托专项课题“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研究与实践”;获得2021 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说课二等奖、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第三届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三等奖等奖项。同时通过这些教学竞赛、科学研究活动,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反哺课堂教学效果好。

四、教学反思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业融入的应然与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其中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2]。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3],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比起来,更强调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譬如目前高校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统编教材,没有区分本专科层次,也没有区分专业类别。但是本科和专科学生基础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同,这就必然要求统一性之外还要有多样性。立足行业、结合专业,融入校情讲思政课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以专业、专业群为依托,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案例的个性化和本土化,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亲和力,能有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业融入的困难所在

一是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把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加强与专业教学团队之间的联系等,目前还只是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和小范围试行,要想进一步探索与实现,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获得相关政策支持。二是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往往各不相同,而且每个学校的专业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很难有成熟的可供参考的某一专业的思政课专业融入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们关于专业有效融入的摸索主要停留在结合专业选取相关教学案例、设计实践项目等方面,尚缺乏有效、持续、互通的途径与方法。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思政课教学专业融入的重要保障。专业融入思政课堂,要求思政教师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具备“思”“专”同向同行融合育人的共识,也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这正是很多思政教师所缺乏的。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业融入的下一步设想

学校层面建立“思”“专”融合的常态机制,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层次合作。第一,“结对”。广泛开展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结对互帮,如本课程教学团队与消防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长期互相帮扶,在课程建设、课程思政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合作。第二,“双融”。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目标是结合专业讲思政课,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第三,“双进”。开展思政教师进专业课堂,专业教师进思政课堂的双进活动[4]。

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专业定制”。根据学校主要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思政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针对所联系的专业或专业群,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专业前沿动态,结合专业制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建立本专业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等课程资料库。

猜你喜欢
训词专业课救援
践行训词精神 护航安全发展
紧急救援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3D打印大救援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龙岩支队学习习总书记授旗训词氛围浓厚
【训词】
救援行动
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毕业训词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