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华
关键词: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1
近些年,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的推进,缺血性脑血管病正逐渐发展为死亡率仅此于癌症的疾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与氧气结合,并随着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至全身脏器组织以维持脏器组织正常功能,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狭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血液中的氧气难以输送至脑组织,脑组织因缺血、缺氧逐渐软化、坏死,全脑血管造影术可明确缺血性脑血管病病變部位,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开展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4例分别行药物治疗以及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患者中,男、女性患者例数各为16例、16例,患者年龄在54岁~80岁、平均年龄(68.61±1.45)岁。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女性患者例数各为17例、15例,患者年龄在58岁~80岁、平均年龄(68.64±1.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结合其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次研究具体治疗方法实施前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院系统治疗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皮肤疾病与血管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每日口服100mg。氯吡格雷每日口服75m,尿激酶20000U/kg与50mg 0.9%氯化钠注射液液混合后静脉给药,每次给药均在60min内静脉滴注完g,上述药物每日均口服给药一次。
1.3.2实验组患者行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局部麻醉起效后采取Seldinger穿刺次数经股动脉实施穿刺,5F导管置入主动脉弓后注射20-30mL碘造影剂,结合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明确脑动脉狭窄部位置。将20万尿激酶与20mg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沿着微量泵导管泵注入至病变部位,每分钟尿激酶注射给药速度为1ml/min,同时抽吸血栓并对动脉狭窄部位实施球囊扩张,该组患者术后参考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7天。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此外,应用NIHSS量表以及SF-36量表分别判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其中NIHSS量表1-42分伴随评分的提升,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逐渐加重,SF-36量表1-100分伴随评分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治疗后有30例血管再通,对照组治疗后有24例血管再通,实验组血管再通率87.50%(28/3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20/32),X2=5.375,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降幅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提升且实验组患者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传统治疗方式为抗凝、静脉溶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为常用抗凝药物,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升纤溶酶活性,以达到降解血栓、疏通阻塞脑动脉血管,改善脑部血运,缩小脑组织坏死面积的作用,但是起效较慢[2]。全脑血管造影术可在短时间内明确脑动脉梗阻部位,而后对于病变部位直接治给予尿激酶,在提升局部尿激酶给药浓度的同时,可避免尿激酶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造成的影响,使被梗阻脑动脉血栓快速溶解,同时联合抽吸血栓、球囊扩张以提升血管再通率[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道云,陈高俊,华如鹏,等. 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18(6):35-38.
[2] 宋兴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0,10(36):164-165.
[3] 崔晓亮.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