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首要原则。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具有系统的理论逻辑。思政课教师应从思政课学科目的论、学科方法论、学科内容体系的角度理解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从而为上好思政课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政治性;学理性
作者简介
洪赫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首要原则,也是基本原则。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具有深刻的内在理论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科方法论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高中思政课内容体系的鲜明特征。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从理论逻辑深度把握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这一思政课的重要本质属性,坚持以政治性为根本目标,以学理性为重要支撑,以实践为导向,提升高中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
一、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学科目的论的根本要求
从学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政治性是高中思政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属性,学理性是实现政治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高中思政课必须以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坚定政治性的根本目标,讲清学理性的内在意蕴。
(一)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持政治性的根本导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江泽民提出:“各級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3]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对思政课的政治性原则作出了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5]要立足历史,把握当下,站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来分析和看待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原则。
由此可见,坚持政治性的根本属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必须要遵循的根本原则。
(二)学理性是政治性的重要支撑
要用充分的学理知识来讲清政治性内在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讲明坚持政治性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高中思政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
一是高中思政课的学理性从根本上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作出了高度评价:“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6]高中思政课的学理性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前提,从根本上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支撑。
二是高中思政课的学理性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7]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蕴含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是思政课的实践要求
首先,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是立足于实践的。一方面,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从实践中来,涉及的政策、路线、方针、思想等政治性内容蕴含着经过实践检验的学理本质。另一方面,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到实践中去,坚守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其次,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要回应现实问题。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这为高中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8]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能够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思政课的政治性要贴近现实、回应问题、解决问题,用生动透彻的学理分析解答学生的疑惑。
二、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学科方法论的必然要求
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以学理性作为支撑,用科学的论证方法将政治性的目标导向功能说清楚、讲明白。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要充分运用高中思政课内在蕴含的学科方法,讲好政治性背后的学理知识和学理逻辑。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统领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统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
一是要坚持以实践为本的认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0]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现实中人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基础,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发现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本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学要落实到实践中,不能高谈阔论、脱离现实,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45FC2F19-DCC4-42DC-8BD9-456F9080F36D
二是要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高中思政课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高中思政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和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追问的社会问题,可以和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方法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教育方法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方法,即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具有最大教育合力与最佳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11]
一是坚持协调式综合方法。从纵向维度来看,要协调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有层次、有重点、有顺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横向维度来看,高中思政课要协调统筹各方力量,不能孤军奋战,要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为思政课提升育人合力创造条件。
二是坚持融合式综合方法。融合式综合方法强调各个教育因素相互吸引、结合、融为一体后,发生性质上的变化。因此,要充分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要坚持渗透式综合方法。相较于融合式综合方法,渗透式综合方法更加强调各个教育因素在保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相互渗透和影响。在具体路径上,强调以专业知识和专业学习为载体,坚持按照政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12]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三)坚持新时代思政课方法论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学校思政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要切实解决好“怎样培养人”这一重要问题。
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高中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明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3]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学生的学习成长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二要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4]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可为增强高中思政课的政治性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为提升高中思政课的学理性支撑提供基础和保障。
三是要遵循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5]。“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三、高中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学科内容体系的鲜明特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事件性等特征。”[16]学科内容体系的综合性要求高中思政课要分清和把握好不同内容的关系、地位、作用和方法,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学理性的支撑,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把握“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下,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讲好中国故事。
(一)课程结构体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高中思政课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必修课程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四个模块融会贯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延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升学需要,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与必修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选择性必修课程充分考虑到当今国内外社会背景和学生日常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对比分析等途径,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信心。
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包括“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个模块,为学生开设涉及个人生活、职业体验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在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蕴含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没有学理性的支撑,就无法上好高中思政课;没有政治性的引领,就无法把握高中思政课的正确方向。高中思政课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内容上涉及多个学科体系,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丰富的学科内容蕴含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坚定政治方向和关注意识形态的同时,运用了多学科的学理性知识和学科方法。45FC2F19-DCC4-42DC-8BD9-456F9080F36D
一是要把握好学科学理性和课程内容政治性之間的关系,明确各学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把握各个学科体系的关系要辨清学科统领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7]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和统领地位。其次,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都从不同方面辩证地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二是要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方法,将理论知识讲活、讲透,以学科扎实的学理基础回应学生、说服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高中思政课可以借鉴交叉学科的方式,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最新的教学方法及成果,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升课堂的交互性。
(三)课程资源支撑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高中思政课的课程资源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提供了支撑。要充分运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育人合力。
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为课程的立足之本。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其文化形态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必修教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发展历程、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哲学基础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展开,其中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是高中思政课的主要依据和理论来源。在课程资源的运用上,要有坚定清醒的站位和正确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为根本。
二是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汇聚了中华上下几千年文化建设的精神密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孕育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理性方面增强了高中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三是要运用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为高中思政课的学理性支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补充,我们要在对其进行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增强高中思政课在学理性上的厚度和广度,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对于高中思政课教学来说,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批判地借鉴其中的方法和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目的,而学理性是确保政治性的内在需要。因此,只有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教育[M].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5-66.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9.
[5][8][13][1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人民日报,2020-09-01(1).
[6][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9][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134-136.
[11][1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198,205.
[14]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
[1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45FC2F19-DCC4-42DC-8BD9-456F9080F3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