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霞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前教育学”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属于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笔者经过多年来教学实践发现这门课程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费力,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总结出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重“教师讲解”轻“合作探究”。学前教育学课程涉及理论知识点较多,教学大多采用理论讲解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认知地位被忽视。
第二,教学内容上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运用。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评价“教学内容枯燥”“学学前教育学没用”。[1]教学注重对学科系统知识传授,忽视将其与真实、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联系,再加上学生有关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较少,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关联起来,学习积极性降低。
第三,教学评价上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很多教师授课班级较多,导致教学工作量大,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数据无法准确、全面获取,这样会压缩教师备课的时间,影响教学质量。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线上教学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等)以及部署高校课程中心的在线开放课程SPOC(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SPOC网站)等一些课程形式。它是一种既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教学模式。[3]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线上教学的优势,该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学前教育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混合式教学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混合式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互动,再加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角色从讲授者变为课程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第二,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教与学场域多元,实现有效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环境[4],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主动性以及教学效率。第三,考核评价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更好地激发和评价学生的学,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和探究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规律和关于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学前儿童的基本知识。第二,能力目标: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互动,能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能力。第三,情感目标: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和正确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的职业情感。
对于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所涉及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它包括:课件、教案、微课、任务清单、习题库、在线测验、作业、实训指导等,本课程教学团队在西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依托高教社平台,自主开发了大量的校本课程资源。除此之外,笔者对本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统计,发现智慧职教平台上有4所高校建设了本课程、中国大学MOOC有8所高校建设了本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平台,重点工作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挖掘出优质、适宜的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活网络学习的内驱力。
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基于此理念构建“学前教育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学前教育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2.3.1 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主要是线上自学为主。教师根据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进度,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微课、学习任务,通过云班课平台把学习资源发送给学生开展知识点/技能点的自主学习和测试,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学的个性化数据分析开展精准备课和研讨,为线下课堂互动交流、答疑讨论打下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自主学习、提问和完成自学测验。
本阶段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前导学案,也就是要明确课前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提供课前学习资源和课前学习任务。教师提供能够辅助学生解答问题且能够概括要教授理论的核心内涵的学习资源。课前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需求、贴近现实生活的知识,促进学生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已有观点,还能将学前教育知识在生活中具体应用。
2.3.2 课中阶段
课中学习阶段主要进行线下学习,借助平台进行教学管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以及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二次备课,为线下互动答疑做准备。教师及时根据后台数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正式授课中教师组织提问、讨论、课堂汇报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提问、测试等活动。
本阶段教学重难点:这个环节教师要利用好已有资源、开展课堂互动。在教师上课前设计课中教学设计方案,明确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老师可以在学生自学后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检测学习结果,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线上线下答疑讨论。
2.3.3 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主要教学工作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教师借助云班课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一类是理论型知识点考核,采用进行线上测试,平台题库选题,系统统计得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一类是实践型知识考核,以小组或者个人作业形式布置课后作业。二是对相关知识拓展学习,教师提供课后拓展资料,学生自主学习。三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反思阶段,学生参与评价教学,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本阶段教学重难点:布置实践型作业,将已学知识内化和应用。
评价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混合式教学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在线教学平台记录着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数据,对此数据分析能够客观、直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投入、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情况。
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形成性评价(占比60%),即学习过程的成绩,包括资源学习、签到、测验、作业/小组任务、头脑风暴、投票问卷,在蓝墨云班课平台,根据完成情况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值。终结性评价(占比40%),即学习结果的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
为保证评考核的全面性,签到、头脑风暴、讨论等环节都可放在教学平台开展。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氛围,可使用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功能,每次课程结束,公布经验值前十名的名单,对于高质量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手动增加经验值。
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这一模块中的知识点“儿童观”为例,对本门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知行合一,即理论学习与儿童发展结合起来,理论学习服务于儿童发展。基于此,将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为把认识儿童的知识转化为正确对待儿童发展的态度和观念,将正确的儿童观转化为对儿童科学从教、终身从教的行为。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分为课前启化、课中内化和课后转化三个阶段。
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上传课前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学生按照任务清单,自学儿童观内涵和儿童观的演变历史的知识点,完成课前诊断性评价作业。学生记录自学中的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为线下教学开展做准备(见表1)。
表1:课前导学案
学生课中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在教学不同环节采用同步与异步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云班课开展“竞赛抢答”“小组任务”“答疑/讨论”“头脑风暴”“测试”等多种活动,开展互动。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课中教学设计方案
课后线上扩展学习。为考查学生对本次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布置两类作业:一类是理论型知识点考核,教师在平台题库中挑选试题以巩固所学知识点,另一类是实践性知识考核,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供扩展阅读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表3:课后教学设计
第一,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需明确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建立起“线上教学传授硬知识、线下培养软实力”[5]利用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依托信息化平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第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分配线上课时和线下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如若学生线上内容完成的良好,我们可以适当缩减课堂课时,以实践教学项目取而代之,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幼儿园参加课程实践活动,理实一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第三,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线上教学,教师要熟悉现有平台的使用功能和多种信息工具的使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因材施教,灵活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