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晨
中国紫砂壶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大类型,奠定了紫砂壶创作的基本路径,概括了紫砂壶艺术的审美规范。筋纹器是三大类型中具有“现代感”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节奏感强烈的线面层次,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创造的理性精神。《锦玉壶》是一件典型的筋纹器佳作,创作者运用筋纹工艺实现艺术意图,筋纹工艺的特征也由此呈现,使得作品于强烈个性和古雅氛围之中展现了筋纹工艺的理想光辉与艺术价值。
紫砂壶之所以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古典美,色彩和质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国、各民族在色彩的使用和配置上各有其特征,所以一件艺术品往往在色彩上便能呈现出鲜明的国家与民族特征。紫砂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华贵、大气,又有着儒雅、温柔之气的紫檀色。在中国艺术世界中,紫檀色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如此一来便赋予了紫檀色的紫砂壶古典美。
此壶的色彩相当饱满和明亮,远远看上去如一盏鲜艳的小灯笼,无论置于何处都将是焦点。壶体的色彩证明了泥料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铁元素,这对于作品的实用功效来说也是一个有力的保证。与泥料美丽色彩相配合的是完美的质感。壶体表面光洁无暇,如锦缎一般顺滑,如美玉一般温润细腻,正表现了“锦玉”之美。
《锦玉壶》的造型设计也比较传统和简约,相当于为后期的筋纹呈现打好了一个底子,端庄、朴素的造型与独特的筋纹线条配合得简繁得当,既能表现出紫砂壶的气质特征,也能衬托出筋纹工艺的特点,所以作品从整体和局部上看是两种不同的效果,极大地扩展了作品的审美空间。
壶身的造型为圆筒型,创作者将高度与直径之间的比例调整得十分相称,直径要大于高度,在视觉上有精致和沉稳的感觉。筒身部分由弧面构成,关键在于弧度的控制。从造型上来看,此壶应属于圆器,而圆器最重要的就是弧度的调整,甚至是微小的差异也会造成作品气质的不同,所以圆器可以说是看似不变,实则万变。此壶的弧度比较平缓,筒身部分有微微展开、放松的效果,又不会显得太过懒散,主要在于创作者对下部线条“收”的处理,使壶的“气”可以收拢于中心,那么作品看起来也就很是端庄和随和了。
短小的一段颈部可起到调节作品整体结构与节奏的作用,将壶身与壶盖承接起来。壶盖与壶颈部严丝合缝地衔接,边缘比较平整,中央部分渐渐凸起,好似一朵花的形状,精致小巧的圆珠壶钮位于壶盖中央,如同小小的花苞。壶钮、壶盖与壶身之间的层次分明,可见创作对作品各结构的大小、比例是有着非常精确的把握的。
弯流与耳状环形端把对称镶嵌在壶身两侧,两者均为四方形,这是为了与筋纹设计相配合。壶嘴与把手主要体现的是线条的柔和美,四方结构本是较为硬朗的,与线条走向的曲度相配合便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感。在端把上端,有一个凸出的小三角,也就是紫砂壶设计中常见的“飞”,具有支撑使用者手指的重要功能,同时也可使壶嘴、把手的线条有一种飘逸感。
作品的造型简朴、庄重,创作者对于各结构比例的精心安排和四方形壶嘴、壶钮的运用,为后期的筋纹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筋纹与作品的造型结构之间不是生硬的结构,而是自然地融入,这样才能彰显筋纹器的美感。
紫砂壶中的筋纹是创作者运用明针或线梗、竹片之类的工具纯手工打造而成的,所以作品中的筋纹数量越多,工艺难度也就越大。为了使筋纹能够整齐排列于壶上,创作者须对壶体面积进行精准的测算,这其中便蕴含着理性的、几何的意义,而对于筋纹的打造则体现了耐心、细心的中国工匠精神。
此壶中的筋纹是比较复杂的,创作者将凹纹与凸纹相结合,更为全面地展示了紫砂壶筋纹工艺的特点。凹纹在壶身上形成了深浅均匀的痕迹,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沟壑;凸纹如同骨骼一般,在壶身上呈现出均匀的起伏。凹纹与凸纹相互交错,在壶面上打造出光影效果。不仅是壶身,壶颈部、壶盖以及壶钮上均带有整齐的筋纹,且能做到上下一一对应。壶钮顶端中心是筋纹的起点,几条筋纹自如地顺流而下,十分流畅,所以创作者对壶体各结构比例的精准安排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那小小的壶钮也带有筋纹,可见工艺之精湛和创作者非凡的耐心。
筋纹为紫砂壶带来了节奏美与韵律美,如华丽的锦缎在光线下折射出的明暗不同的光泽。这些筋纹都是由创作者纯手工打造而成的,每一条线都如同复制的一般,彰显了创作者的精湛工艺和筋纹设计的智慧。
结语:《锦玉壶》是一件堪称完美的紫砂壶筋纹器作品,本文对它的泥料、造型以及筋纹设计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筋纹艺术美。那看似简单的筋纹蕴含着制壶工匠代代流传下来的智慧,凝结着创作者的精心与诚意。筋纹器作为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款式,提供了紫砂壶创作的重要范本,也是紫砂壶工艺精神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