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研究

2022-06-14 05:37贾萍萍卢方
系统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库巴心肌病病死率

贾萍萍,卢方

新乡学院医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除此之外,还会有较大概率使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有关统计表明[1]: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都是由于冠心病或者高血压引发的,同时,冠心病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的病死率更高,其中难治性心衰的治疗难度高于普通心衰,恶化概率高。难治性心衰的引发因素较多,是心脏疾病患者的最终发展阶段。近些年来,心内科诊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患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仍然在逐年升高。顽固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慢性心力衰竭病变而来,临床中,如果通过常规的内科治疗,治疗效果一般,复发率、病死率以及预后差等情况仍然居高不下。为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应该以降低病死率、缓解心肌重构的原则进行治疗[3-4]。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在临床中对心力衰竭等心功能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属于新型药物,该药物能够对心血管病死率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进行有效控制。以往有研究报道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心肌疾病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左室重构得到改善,醛固酮生成量大大降低,并且能够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起到拮抗作用[5-6]。现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医院收治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该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Ⅰ级患者有26例,Ⅱ级患者有15例,Ⅲ级患者有9例;病程1~6年,平均(3.46±1.25)年。观察组患者中Ⅰ级患者有28例,Ⅱ级患者有14例,Ⅲ级患者有8例;病程1~5年,平均(3.39±1.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纳入标准:①确诊患者;②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②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③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④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富马酸比索洛尔(国药准字H10970082)的用法:口服,1次/d,2.5 mg/次;

观察组患者通过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国药准字J20190001)的用法:口服,初始剂量为2次/d,50 mg/次,持续用药14 d后,改为1次/d,20 mg/次,两组患者需要持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ML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治疗总有效率。

②血清学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量为4 mL,通过常规抗凝,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然后将其置于-80℃的环境下储存,然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③MLHFQ评分:满分为10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间总例数×100.0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ALD(pg/mL)治疗前 治疗后ICAM-1(ng/L)治疗前 治疗后229.69±8.51 229.53±8.56 0.094 0.926 161.73±5.44 195.65±9.80 21.399<0.001 65.13±5.30 65.39±5.58 0.239 0.812 31.17±4.73 45.88±5.31 14.627<0.001 NT-proBNP(pg/mL)治疗前 治疗后695.47±9.87 695.35±9.16 0.063 0.950 406.31±8.52 523.31±7.31 73.695<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LHFQ评分、6 min步行距离对比(±s)

组别MLHFQ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78.51±5.86 78.27±5.45 0.212 0.833 32.16±2.39 48.54±5.84 18.355<0.001 185.67±17.44 185.21±17.51 0.132 0.896 352.66±28.76 261.77±21.16 18.000<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异质性疾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异常,且病因不明确。扩张型心肌病的两种致病机制包括持续性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心肌损伤,该病的病程时间不同,并且发病对象逐渐年轻化,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预后效果较差。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生理病变为心室收缩功能受到损伤,左心室发生扩张,患者于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栓塞、猝死、心力衰竭等情况[7],如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其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导致心功能严重受损[8],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通过长期的系统性治疗,并不能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病情会反复发作,甚至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近年来,临床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在不断提升。目前,难治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中的重点关注疾病。难治性心衰患者会出现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通过积极内科综合治疗,仍然很难改善临床症状[9-10]。

因为心力衰竭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临床中一般会通过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控制治疗[11]。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脑啡肽酶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使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的合成受到阻断作用,使患者的血管发生扩张,交感神经兴奋性产生抑制,心肌细胞的纤维化速度大大降低,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据国外的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降低心脏病的病死率、患者住院率,效果明显[12-13]。

心肌酶一般会在心肌、平滑肌、脑、肾、肺、肝、脾等组织中存在,如果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损伤,组织细胞就会出现变形以及水肿情况,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心肌酶会释放到血液中[14],所以,可以对血清中的心肌酶谱水平进行检测,从而得知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进而准确诊断疾病情况,为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效依据。NT-proBNP能够对患者心功能的生物标记物客观反映,从而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效果进行有效评估[15-16]。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ALD、ICAM-I、NT-proBNP、MLHFQ评分,由此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使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肌异常增生产生抑制作用,缓解水钠潴留,肾排钠量显著提升,心脏前负荷明显降低,动脉有效扩张,心肌细胞功能得到有效保护[17]。而6 min步行距离延长,则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体质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机制能力。该研究结果还表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许以静[18]的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68.0%(P<0.05),和该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通过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库巴心肌病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芥末糖
常在夜晚咳嗽要当心扩张型心肌病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提问扩张型心肌病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