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结构体系研究

2022-06-14 10:29杨子楠讲师
安全 2022年5期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科学

杨子楠讲师

(铁道党校 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教研部,北京 100088)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主动控制安全系统中人、物、环境、能量、信息、认知等要素的行为过程,是在人类生产实践与理论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并发展的。对于安全管理相关研究来说,其在具体实践及工程技术运用方面的经验相对丰富,而在基础科学理论上的研究稍显不足。安全管理学是一项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科,研究内容多、行业涉及广、成果需求迫切。上述特征,使安全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能够长期保持活力;同时,也造成始终没有统一内涵定义的现状。本文聚焦安全管理学领域,基于其多学科、横断性、交叉性的属性特征,紧紧围绕实践这一本质核心,探讨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构层次、具体组成等主要内容。

1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1 定位与内涵

对于安全管理学内涵的认识,既要注重继承与发展,更要找准其研究定位。安全相关学科目前在我国主要有《学科分类与代码》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种不同的官方分类系统。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1],“安全管理学”属于“安全科学技术(620)”的分支学科,此一级学科主要包括安全科学与安全技术2大方向,“安全管理学”与学科下属的“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安全卫士工程技术”等技术类二级学科具有明显差异。在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2018年更新)中,安全学科名为“安全科学与工程”。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5-2030)的表述[2],“安全科学与工程”下设5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安全管理与“安全科学”“安全与应急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的研究方向关联密切,其具体研究内容涉及安全心理与行为、规划与组织、预防与管控等诸多方面。综上所述,文本研究的安全管理学倾向于“科学”,而非“工程”与“技术”。

基于此定位,审视安全管理的众多狭义与广义定义,可以趋近得到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内涵。首先,安全管理学不是狭义的安全管理。狭义的安全管理是指以安全为目的的行为之协调活动,定义聚焦于人的相关安全行为,而此仅为安全管理学的一部分。其次,安全管理学也不是完全广义的安全管理。一些安全管理研究专著,如Daugherty J E的IndustrialSafetyManagement等,不仅涵盖行为控制、管理方法等,还涉及机械震动、电气安全、热暴露等十分微观的方面[3],显然并不属于安全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安全管理学是以人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免受危害、相关事物避免出现非正常运转状态为目标,以事故预防和损失控制为核心内容,是关于安全现象及其深层次原因与安全管理规律方法的知识体系。

1.2 总体体系架构

根据安全管理学的定位与内涵,借鉴安全管理、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2,4-11],形成安全管理学研究内容的体系架构。总体体系架构共分为4个层次或子系统,即哲学思维层面、科学基础层面、原理理论层面、方法方式层面,如图1。

图1 安全管理学研究内容体系架构

安全管理学研究内容的体系架构是由各个层面相互紧密契合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各层面由上至下的顺序呈现出安全管理学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全面到具体的延展;同时,各个层级之间存在着强烈的逻辑关联路径。另一方面,4个层面作为安全管理学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分别发挥着显著作用,即安全管理学的方向引领对应反映在哲学思维层面,理论支撑对应反映在科学基础层面,研究核心对应反映在原理理论层面,现实接口则对应反映在方法方式层面。

2 安全管理学的哲学思维层面

对于人类安全活动而言,哲学思维是根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居于研究体系上端的顶层原理,是实现安全活动理性前进发展的引领,可以说安全哲学问题属于所有安全问题的“元问题”。

人类安全哲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安全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相关学者将人类安全哲学划分为4个阶段或6个时期[12-13]。本文研究的哲学思维与大跨度的人类安全哲学范畴不同,宿命论和决定论是蒙昧时期的哲学认知,不属于理性思考;经验论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制初期,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被动产生的应激反应。安全管理学哲学思维主要包括规律论、关系论、价值论、本质论、系统论等。

(1)安全规律论。规律论是分析安全相关问题所蕴含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本文研究对象能够称为“科学”,就必须尊重并遵循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安全管理学规律论反映安全主体与客体内部或之间必然稳定的关系。

(2)安全关系论。关系论是对安全实践活动矛盾事实的解释,进而促成矛盾的统一。安全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的实践活动,存在于各种安全系统之中。因此,安全管理学的哲学思维在矛盾论视角下,也可以被阐释为关系论方面的哲学[14]。

(3)安全价值论。价值论是对安全地位、作用、意义等方面的综合认识[6]。狭义细分的价值论,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各个人群及职业的价值观念也是不尽相同的。当然,从基本特征的角度观测安全管理学价值论,仍然存在诸多的一致和共识。

(4)安全本质论。本质论是形成超前、预先、主动安全管理逻辑的总体观念。本质论面向对象是“未然”,是一种从本质上和根本上遏制事故产生,消除或减小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安全管理思想[15]。

(5)安全系统论。系统论是通过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考察,从而把握复杂的安全相关事物,并推动其协调稳定的思想观念。系统论既不是亚里士多德、纽拉特、蒯因等哲学家思考的整体论,也不是泰勒斯、德谟克利特、笛卡尔及牛顿等人推崇的还原论,而是钱学森表述的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是更高一层次的东西[16]。安全管理学系统论根据安全组成机体不同的要素、结构、层次、环境以及作用条件等,揭示安全发展规律。

3 安全管理学的科学基础层面

3.1 2大建构逻辑

科学基础层面的研究是在哲学思维的“混沌”指导下,构建安全管理学完整清晰架构的原点。根据安全管理学的哲学思维,将安全管理从2个方面进行划分:主体与客体、直接与间接。

参考学科发展战略中对于安全科学学科结构的解析[2],可知基础科学包括安全社会科学、安全自然科学、安全生命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和安全系统科学等5个领域。依据客观主观性及个体整体性的属性分类,安全社会科学的研究特征聚焦于主观和整体;安全自然科学为客观和整体;安全生命科学为主观和个体;安全技术科学领域为客观和个体。将各个领域特征与安全类型比对分析可得,主观特征反映主体安全;客观特征反映客体安全;整体特征反映间接安全;个体特征反映直接安全。除安全系统科学作为融合各个领域的“工具”外,其余4个领域属性特征的组合能够完整地构建起安全管理学的2条基础逻辑线。即:

(1)安全管理=主体安全+客体安全;主体安全=安全社会科学+安全生命科学;客体安全=安全自然科学+安全技术科学。

(2)安全管理=间接安全+直接安全;间接安全=安全社会科学+安全自然科学;直接安全=安全生命科学+安全技术科学。

3.2 5个基础领域及核心要素

根据相关科学基础的研究文献,结合安全管理学的特点,构建形成以安全系统科学为中心,其余4个科学领域相对独立环绕的架构。在一级科学领域之下,存在其所属的要素内容,也可称为二级学科;而本文探索提出,在各领域的诸多二级学科中还具有一项可以作为核心学科内容,是整体大科学领域的关键要素,如图2。

图2 科学基础层面5个基础领域及核心要素

(1)安全社会科学。安全社会科学以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及运作规律为视角,研究安全现象规律、体系架构及管理模式等。安全社会科学的二级学科侧重不同,如法学是树立红线意识、文化学是固化潜在理念、经济学是形成明确共识等,总体目标是认知提升。因此,安全社会科学的核心要素在于安全教育学。

(2)安全自然科学。安全自然科学以掌握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为视角,研究自然、作业及生产等环境中的灾害和事故,认识和把握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和过程。安全自然科学的二级学科侧重不同,如灾害学是异常辨识控制、公共卫生安全是防范扩散传播、多样性原理则是复杂问题简化,总体任务是能量控制。因此,安全自然科学的核心要素是安全能量学。

(3)安全生命科学。安全生命科学以描述生命现象和活动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为视角,研究安全系统内的生命状态、生命运动规律、生命与环境相关关系。安全生命科学的二级学科侧重不同,总体而言是行为约束。因此,安全生命科学的核心要素是安全行为学。

(4)安全技术科学。安全技术科学以阐述科学理论转化为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为视角,研究安全管理之中的共性问题的抽象化。安全技术科学的二级学科侧重不同,如物质学是作业介质、设备学是作业工具、工程学则是作业原理,总体目的是状态稳定。安全信息学围绕内外部安全信息传递与融合,开展对称分析、评价及管理等研究[17-18],逐步消除不确定性。因此,安全技术科学的核心要素是安全信息学。

(5)安全系统科学。安全系统科学研究安全系统的要素功能、存在条件、结构关系、运动规律及发展趋势等。核心理念包括安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及突变论等;基本特征包括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稳定性、自组织、相似性等。安全管理研究对象往往是动态复合且非线性的,因此,安全系统科学也在整体科学基础中位于核心位置。

4 安全管理学的原理理论层面

4.1 以实践为主线的分类系统

原理理论层面是安全管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对安全管理现实规律与问题的揭示与解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2种基本活动,也是安全管理活动的2个基本方面。无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是改造,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安全管理学原理理论的分类方式完全可以且十分必要围绕实践展开。

综合普遍认同的大量安全原理理论分析[6,19-21],可归纳划分为3个大类,即底层规律、行为主体和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分别表示生产实践的客观条件及运行本原的规律;生产者个体或个体之间安全行动的规律;生产过程中以安全为导向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如图3。

图3 以实践为主线的理论系列分类

3个大类在细分之下,包涵5个理论模型集合系列,底层规律类对应3项基本安全理论;行为主体类对应个体和群体安全理论系列;实践活动类对应事故和系统理论系列。5个理论模型集合分别由5个科学领域作为支撑。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来看,3个大类对应的原理理论是由浅层向深层的变化;从理论模型的复杂性来看,5个科学基础对应的原理理论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的变化。

4.2 原理理论的从属结构关系

5个理论模型系列是多个具有明显相关度的原理理论所形成的集合,相关度来自于为其提供支撑的自然、生命、社会、技术和系统等对应的科学基础领域,各个理论模型系列表现出强聚合性,体现出显著的集合特征,为安全管理实践应用中理论的选取给予了清晰的路径。5个理论模型系列所包涵的具体原理理论及其结构关系,如图4。

图4 安全管理学原理理论从属结构关系

(1)底层规律。核心内容为致因理论、冰山理论和要素转移,且都是对安全管理学形成创建可行性的回答。致因理论解释“安全是否可以作为一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冰山理论则解释“安全是否以解决发生的事件及状况为目的”;要素转移重点关注自然界3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中的后面2个,包括能量转移理论和安全信息流理论[22]等,解释“安全是否等同于保持物质层面的稳定状态”。

(2)个体安全理论系列。从生理学、心理学、人性学等方面,针对安全行为个体,阐释一系列需要防止或引导激励的判断执行理论。

(3)群体安全理论系列。关注于群体和组织,从多个角度研究群体出现负面影响或能够趋向正向影响的路径原理。

(4)事故模型系列。事故模型是阐明事故成因、发展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普适性观点或规律的模式结构构型。从事故的归因类型角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单一归因理论、人物合一理论和系统综合理论。单一归因论代表理论在1910s-1970s提出,包括事故频发倾向论、多米诺骨牌理论、瑟利/安德森模型等。人物合一论代表理论在1960s-1980s提出,包括北川彻三模型、亚当斯模型、轨迹交叉理论等。系统综合论代表理论在1970s至今提出,包括扰动P理论、动态理论、瑞士奶酪理论、2-4模型等。

(5)系统理论系列。系统相关理论围绕安全生产实践,展现安全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运行逻辑以及安全管理的整套工程技术方案。涉及安全有机体系、无机体系和工程体系等3个方面理论。

5 安全管理学的方法方式层面

5.1 时序视角下3条研究路径

安全管理学方法方式是哲学思想及理论架构在方法论上的延续,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半理论兼半技术性。

对于方法方式层面的研究分类,需要考虑2个方面:一方面是方法方式的研究应当从本文研究体系对象的整体出发,注重层次之间内容和关系的契合;另一方面是方法方式需要选取科学合理的分类逻辑。基于上述要求,首先,在逻辑维度、知识维度、时间维度等众多分类逻辑中,为呈现方法方式层面研究的客观性,选取时间序作为基本分类逻辑;其次,根据3个底层规律的本质内涵,结合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3种路径[5],确定方法方式的3条研究路径,即前端、中间和后端研究路径。

5.2 6个方法方式的具体组成

前端研究路径以安全系统为研究重点,目标是认识和把握安全的本质本原形态,理想状态是构建精准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具体方法包括安全预测方法和安全决策方法;中间研究路径以风险隐患为研究重点,目标是形成对安全状态的管理和控制,理想状态是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具体方法包括安全评价方法和安全防控方法;后端研究路径以事故事件为研究重点,目标是分析和提炼产生事故的规律,理想状态是通过畅通的反馈机制,将现实事件闭环转化为最高层次的逻辑认知,具体方法包括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和安全逻辑研究方法,如图5。

图5 安全管理学方法方式的结构关系

(1)安全预测方法。安全预测方法是研究安全发展趋势和运动结果的方法,是根据已知参数,对未来和不确定性事件进行的推断和测算。常用安全预测方法有德尔菲法、未来脚本法、时间序列法、指数平滑法、马尔科夫链预测法、灰度预测法、大数据安全预测法等[23]。

(2)安全决策方法。狭义来说,安全决策方法属于按照一定程序进行逼近安全目标的一个过程,是根据动态信息和固有准则,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方法集合。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以将安全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和完全不确定型)。广义来说,准确地应被称为安全对策,属于博弈论范畴,主要研究具有竞争性的安全现象的数学理论解决方法。

(3)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分析安全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与隐患,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及其综合度量。主要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法、故障树、事件树、结构化what-if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矩阵法等[24]。方法还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

(4)安全防控方法。安全防控方法是对风险隐患控制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双重预防机制、防止故障/失误传递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方法、预防工作阶段分析方法、PDCA等。

(5)事故调查分析方法。事故调查分析是一种在科学研究中搜集事实材料的方法,规范的事故调查对于认识危险、控制事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故调查分析包括参与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等。

(6)安全逻辑研究方法。对于事故的理解及认识,往往会产生对安全理论的突破性推动。安全逻辑研究以推理形式,由一个或几个命题为依据,推导得出新命题的思维模式。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方法、演绎方法、比较方法、悖论方法、典型证明等。

6 结论

(1)安全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处于不断发展中,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决定其自身定位,而其准确的定位则决定其内涵与主要研究内容。

(2)哲学思维是安全管理学思想及全部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系统论是哲学思维的关键,也是安全管理学结构体系构建的核心。

(3)科学基础、原理理论与方法方式3个层次是一个整体,可以单独选取直接运用,但是不建议孤立地理解和扩展。

(4)安全管理学的原理理论与方法方式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是与安全技术及安全工程技术等形成统筹研究的交叉内容。

(5)安全管理学研究体系的信息流是双向流向的,上层理论能够指导下层应用,同样现实层面通过逻辑研究等方式能够反作用于上层理论的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学理论科学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