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咽反流维持治疗初探

2022-06-14 06:40黄家英李羚艾炜徐永田
关键词:屏气括约肌耳穴

黄家英 李羚 艾炜 徐永田

喉咽反流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1],因胃内容物反流到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上方,造成咽喉黏膜损伤而引起。治疗多选质子泵抑制剂[2]、抗酸剂及促动力药,一般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常见。质子泵抑制剂对气体反流和非酸反流效果差[3],且长期应用易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消化道细菌过度生长,刺激胃泌素反应性升高而增加胃肠道肿瘤的风险,患者和医生对长期用药均有顾虑,探讨喉咽反流的维持治疗成为必要。我科采用生活习惯指导+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按摩的物理治疗方式,取得一定效果。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11 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既往采取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 RSI) 与 反 流 体 征(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评分,RSI>13 且RFS>7 的患者,并经雷贝拉唑、磷酸铝、莫沙比利治疗后症状、体征已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复发的70 例患者。依据患者易于沟通的程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反流症状指数、反流体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反流症状指数评分>13分,同时喉镜下反流体征量表评分>7 分,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 周,症状体征有改善;②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曾经诊断和治疗,停药后症状体征再次出现的患者;③年龄18~70 岁;④了解本研究过程和方法,签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正在使用其他药物或中医外治方法者;④中断或中途更换其他治疗方法者。本研究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伦理批第2019(17)号)。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被要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除烟酒、避免辛辣生冷食物,远离绿茶、咖啡、碳酸饮料、稀饭、山芋、高脂肪食物,限制酸性食物,睡前禁饮、禁食,睡时垫高床头,要求肩下垫高10~15cm。

观察组采用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按摩方法。腹式呼吸屏气训练的作法:患者保持坐位,身心放松,先腹部缓慢用力吸气,吸气时腹壁鼓起,腹肌紧张,吸气末屏气3s 以上(以患者耐受无不适为度);然后缓慢地呼气,全身及腹肌放松。饭后半h开始训练15~20min,每日2 次。耳穴按摩的方法:让患者自备耳穴探压笔,每日1~2 次自己用耳穴探压笔探压寻找一侧耳的食管、贲门、胃、脾、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位,寻找到穴位时,局部产生明显的酸、麻、胀、痛、发热等感觉,每穴持续按压1~2min,然后用探压笔从耳轮脚下部沿口、食管、贲门、胃再转到耳轮脚上部十二指肠、小肠、直肠按摩至局部酸胀发热。

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 早晚饭前30min到1h 送服;磷酸铝1 包,饭后2h 送服;莫沙比利5mg 三餐前送服。

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开始后8 周内,每2 周复诊1 次,填写调查问卷,用反流症状指数及反流体征评分来评估。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3.0 软件,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均数的差异;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经过治疗的反流症状、反流体征,选择Greenhouse Geisser校正不能满足球形检验者。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来比较性别的组间分布差异,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治疗期间反流症状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随观察时间延长,咽干痒、异物感、清嗓,反酸、声嘶、咳嗽等症状均有改善,其中反酸、烧心改善迅速,咳嗽、清嗓、声嘶好转,但至治疗结束,两组中仍有部分患者时有咽部干痒。对照组控制症状更加迅速,2 周基本控制症状,观察组4周左右基本控制症状,8 周时,两组均能有效控制症状,反流症状指数无统计学差异(F组间=3.790,P=0.06>0.05),不同时间的反流症状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F时间=936.134,P=0.000<0.001),不同的组间与时间对反流症状指数评分有交互作用(F时间*组间=13.10,P=0.000<0.001),见表2。

表2 反流症状指数改变比较(例,d)

2 治疗期间反流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喉镜下杓间区充血、水肿、喉黏膜增厚等体征均有改善,但至治疗结束,两组大部分患者杓间区充血不能完全消失。反流体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F组间=0.082,P=0.776>0.05),不同时间的反流体征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F时间=915.337,P=0.000<0.001)。不同的组间与时间对患者返流体征指数评分无交互作用(F时间×组间=2.016,P=0.145>0.05),见表3。

表3 反流体征改变比较(例,d)

讨论

有报道,一般人群中LPRD 发病率约30%[4],声音嘶哑的患者发病率达50%。不及时治疗的LPRD能引起咳嗽、哮喘等肺疾,与声嘶、腺样体肥大、鼻-鼻窦炎,中耳炎、龋齿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证明,慢性炎症状态为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5]。喉咽反流与喉癌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6,7]。

LPRD 常见症状:咽异物感、声嘶、清嗓、痰多,咳嗽,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后联合区域黏膜充血、水肿、增生、喉室消失、肉芽肿等,有学者[8]在2001 年首次提出用反流症状指数(RSI)与反流体征评分(RFS)来诊断和评估LPRD,RFS 与RSI 量表在诊断LPRD 时和24h 双探针pH 监测有良好的一致性。目前LPRD 诊断方法为:RSI>13 分和/或RFS>7 分及8 周的试验性治疗有效[2]。本研究采用这两个量表结合既往抗反流治疗有效作为诊断入组依据,并用此量表比较治疗过程中的症状、体征改变情况,能较好反映患者治疗经过。

引起LPRD 复发的原因包括精神因素、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使用胃刺激性药物等,对患者宣教,纠正不良习惯以减少胃酸分泌和降低胃的压力是治疗的基础。

抗反流防御机制被破坏是LPRD 发生的主要原因。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食管蠕动清除酸的能力、上食管括约肌和咽喉黏膜对反流攻击的抵抗力。这4 个抗反流功能依次减退将导致喉咽反流。亦有研究表明:LPRD 患者的RFS 与RSI 评分和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尤其和迷走神经活性呈负相关[9]。现在治疗多是抑酸、抗酸、保护黏膜,主要针对其攻击因子,而理想的治疗应该是:增加括约肌动力及食管清除酸的能力,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治疗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实施的治疗。

LPRD 患者抗反流的第一道防线在食管胃连接处(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EGJ),下食管括约肌(平滑肌)和膈脚(骨骼肌)是其主要组成。在功能上,下食管括约肌似内括约肌,膈脚似外括约肌。膈脚的抗反流作用显著,膈脚功能正常时,即便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是0 也可能不发生反流[10]。安静时,胃食管反流者的膈脚张力显著低于健康人[11],深吸气时,膈脚最大张力能使食管胃连接处的压力增加2~3 倍[12]。研究表明,膈肌拉伸后即刻进行的食管测压显示食管胃连接处的压力增加[13]。故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加膈脚的张力,增强患者抗反流能力。胸式呼吸主要锻炼肋间肌,对EGJ 增强无作用。

由环咽肌、下咽缩肌和食管上部环状纤维组成的括约肌群形成了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UES)的高压带,它们均为骨骼肌。屏气可以加强膈肌和上食管括约肌的下咽缩肌功能,提高抗返流能力。

针灸可提高LES 静息压及长度,提高食管蠕动压力,增强食管清空能力[14]。电针“足三里”可能的机制是激动孤束核的GABAB 受体,通过调控迷走神经-食管中枢恢复LES 的功能,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发生松弛的频率[15]。针灸可通过改善胃的血流量来减少胃酸分泌[16]。中医认为,耳廓能反映机体的整体情况,通过刺激耳穴可提升胃动素水平[17],促进食管蠕动和收缩,加强胃食管排空,抑制胃食管反流。选耳穴探压棒按摩是因为棒头的可伸缩性能施加柔力均匀按压。持耳穴探压棒,取耳轮脚下方食管、贲门、胃、脾以及内分泌、交感、神门区域,找出压痛最为敏感的穴位,通常耳穴压痛因不同疾病表现不同的程度,症状发作时压痛明显,间歇期缓解,病程短者压痛明显,病程长者减轻。在压痛点按压产生局部酸、痛、麻、胀、热等感觉,每穴持续约1~2min,然后延耳轮脚下部由口开始绕过胃至耳轮脚上部按摩使局部发热。每日按压2 次。空腹及有耳部皮损时不宜治疗。耳穴治疗一般没有体针治疗作用强烈,但如果当时有反流症状,耳穴治疗后也能有胃部舒缓,反流减轻的感觉,按摩约1 周后多数患者自觉咽部轻松,烧灼感基本消失,但仍偶有反酸。本组耳穴选取神门、内分泌等调节大脑皮质,交感激动胃肠自主神经,大肠、小肠、胃刺激胃肠蠕动,以上各穴联合起来达到抗反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均较体征改善快,且大部分患者治疗8 周后仍有杓间区充血,故两种治疗方法的疗程可能都须超过8 周。药物治疗起效相对较快,一般在2 周内能控制大部分症状,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治疗起效相对较慢,一般治疗4 周后,症状大部被控制,治疗8 周后,两组症状基本均被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至少经过5 周训练才能使膈肌功能改进,细胞产生适应性变化[18]。对于长期治疗,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治疗没有皮肤损害,更安全,操作较简单,不用保留固定王不留行种子的耳廓贴敷,避免了胶布过敏,尤其对害怕针刺以及不愿耳部贴敷影响美观的人更为合适,且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能使患者身心放松,缓解焦虑,适合维持期治疗。我们认为:对反复发作的喉咽反流患者先行药物+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治疗,2~4 周后停药或减量,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治疗维持,如再次复发,再加用药物控制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治疗无明确不适,但因病例较少,且实施腹式呼吸屏气训练+耳穴按摩时,患者须有一定文化,易于沟通。年龄较大者因担心憋气有心肌缺氧可能未入组,没有做到随机和双盲,且没有胃酸pH 值、食管测压等客观数据,有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屏气括约肌耳穴
拍胸片时为何要屏气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耳穴压豆的方法与功效
排便的奥秘
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