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咖啡走出“深闺”

2022-06-14 04:20王伟
食品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深闺兴隆口感

王伟

作为国内最早种植和加工咖啡的地区之一,海南咖啡有近百年历史。它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日常饮品,也是外地游客喜爱的伴手礼。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发展成为万亿元级规模的咖啡消费市场。近年来,海南多措并举,推动咖啡产业提质升级。

谈到海南咖啡,当地人多会露出自豪的神情,底气十足地表示:“我们海南咖啡不输任何一种知名品牌。”

这种底气源于自然条件赋予海南咖啡的独特口感。海南处于全球咖啡最佳种植纬度区域内,火山质土壤为咖啡生长助力不少。这样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与世界著名的蓝山咖啡产地牙买加相似。

近年来,海南有关部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资金支持,推动良种良苗繁育基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在咖啡产业和旅游业的交叉点上谋求新发展模式,力求让海南咖啡在全国乃至国际咖啡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守住中老年市场

海南咖啡有着深厚的咖啡文化渊源。1935年,归国华侨从海外将咖啡带回海南开始咖啡种植加工,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为海南咖啡增加了文化厚重感,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咖啡老饕”。他们种咖啡、喝咖啡、懂咖啡,扎根在当地市场“用脚投票”,倒逼海南咖啡口感和质量稳定提升。

万宁兴隆镇康力咖啡厂老板娘钟秀红一家三代都在和咖啡打交道。她的一天从早上7点开始,打包装箱、回复电话、接待客人、外出寄送……忙得片刻不停。十几平方米的临街小店是这家咖啡厂的主要出售端口,咖啡豆、咖啡粉由此出发,抵达兴隆十余家咖啡店和当地“老饕”们的杯中。

多年来,钟秀红家经营的咖啡加工厂,只选用“粒粒红”咖啡豆,他们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加糖、加海盐、加牛油的做法,坚持柴火加热、人工翻炒,保证佐料均匀包裹每一粒豆子。“100多摄氏度高温,两三个人不停翻炒40分钟才能炒完一锅。”钟秀红说,随着技术发展,咖啡生产加工的一些环节虽有调整,但涉及品质的部分绝不敢有任何懈怠。

在常住人口仅3万余人的兴隆,分布着15家咖啡加工厂、200余家咖啡店,每年人均消费咖啡200杯以上,是全国咖啡平均消费水平的40倍。钟秀红觉得,海南咖啡的特点就在于扎根当地市场,当地人口感很刁,只要味道上有不满意,马上就会退货。

对于市场规模更大、产量更高的万宁福山咖啡来说,品质的把控在于建立严格的标准线,并细化到咖啡生产的各个环节。海南澄迈福山咖啡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世炳介绍,经过多次对比实验,福山咖啡确定了木炭烘焙的加工方式。但是木炭无法像电、热风、煤气烘焙一样可以随时调节温度,他们就给一线工人制订了严格的加工步骤,一分钟应该升温多少,两分钟温度达到多少,用标准化曲线保证口感稳定。

前段时间,有消费者反映线下咖啡店的产品口感变淡,经过层层溯源,徐世炳发现,是因为煮好的咖啡在保温桶里放置时间过长。为此,他重新明确标准,“磨豆机上的咖啡豆每次不能多于300克,咖啡超过15分钟不能再出售给消费者”。为了保证咖啡从种子到杯子每一道环节的质量不打折扣,福山咖啡还成立了咖啡技术培训学校,为线下咖啡店输送了2000余名高质量咖啡师。徐世炳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品质都是我们海南咖啡的立身之本。”

打造年轻人乐园

在兴隆咖啡谷共享农庄,绿叶掩映,白色的咖啡花竞相绽放。游客在园林中观赏游玩之际,还能体验咖啡种植、采摘、加工、研磨全过程。不远处的小洋侨旅游度假区,则致力于为年轻人打造一个咖啡乐园。除参观体验外,游客可以进行雨林骑行、徒步野营,尝试皮划艇、桨板瑜伽等户外运动,玩累了还能入住森林木屋或现代化帐篷。

在引领海南咖啡“走出去”这条路上,小洋侨咖啡已小有成就。2019年,有留学经历和咖啡生豆贸易经验的王天巳看中了兴隆咖啡深厚的文化和醇香口感,在海南扎下根来。几年间,他带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5人初创团队,先后推出了咖啡豆、速溶咖啡、极溶咖啡等多个品类。在寻找目标受众上,“我们走中高端发展路线,以缓解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兼顾年轻人市场,简化配料表,推出便捷款咖啡,通过线上销售抵达广泛的年轻群体。”王天巳说。

海南咖啡产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年轻化思维,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目光集中在海南,越来越多像王天巳一样的年轻人陆续投身于此。去年,小洋侨年轻的研发团队推出了冲浪、骑行、滑雪三款主题便携纸咖机,包装新颖,只需撕开包装后加上适量的水,便可以挂在脖子上随时享用,深受年轻人喜爱。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已有小洋侨咖啡线下售卖店的身影。王天巳为自己能带着海南咖啡走向更大的市场开心不已,国产咖啡和海南特色的加工工艺,得以展现在世界面前。

不过,海南省咖啡企业散、小、弱等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地方企業长期坚守传统工艺,服务于当地中老年群体,对国内其他地区咖啡市场缺乏了解,不重视线上销售和营销推广,海南咖啡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无力与雀巢等国际知名品牌竞争,也难以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曾一山介绍,去年,正大万宁兴隆咖啡城项目正式开启,借助正大集团跨国企业的品牌优势和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兴隆咖啡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开拓国际化路线

口感独特、质量过硬的产品自然经得住大浪淘沙,受到消费者青睐。社交媒体上,对海南咖啡的讨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外地消费者走进当地商超,或是打开电商平台才发现,可供他们选购的海南咖啡十分有限。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原料限制,海南咖啡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徐世炳体会过很多次类似的遗憾。对于业内人士提出要将咖啡打造成海南的“第四棵树”,进军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想法,徐世炳心有疑虑:“原料不足,怎么生产?怎么占领市场?”

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处负责人林仕文看来,海南咖啡原料不足的问题,主要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当前,海南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约为1.4万亩,收获面积3000亩,年产量只有400余吨,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咖啡种植成本高,鲜果收购价格较低,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化肥、人工、基础设施等加起来每亩成本大概3000元,除去成本后,每亩仅收益几百元甚至不挣钱。所以农民更愿意种收益高、见效快的其他经济作物。

为了解决咖啡行业的原料之困,除了鼓励农户尝试间种、套种,利用房前屋后进行种植外,海南各地还通过多种方式为咖农保驾护航。比如,万宁兴隆计划针对咖农实行保价收购,确保鲜果收购价不低于每斤6元,并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政府为企业和农户牵线搭桥,通过订单式生产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我们必须在海南咖啡种植现状基础上,制定相应发展策略。”曾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过多年农产品市场监管的工作人员王绥大认为,海南咖啡的优势是品质上乘,在规模上不足以和咖啡种植大省云南比肩。因此可以走精品化路线,服务中高端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利用海南自贸港的进出口优势,发展来料加工。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标准,防止品牌滥用。

据了解,下一步,海南省计划建立4个以上咖啡初加工基地,3家到5家精深加工基地,提升精深加工技术水平,重点研发溶冷萃、热带特色果味、风味茶等适合不同人群的具有典型海南特色风味的烘焙咖啡豆,加快建设海南咖啡加工国际中转基地、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价格指数交易中心,借“船”出岛,擦亮海南咖啡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深闺兴隆口感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养在“深闺”天下知 黄梅县住建局擘画城市画卷
由深闺走向巴黎——那些怀抱梦想的女子
鸭兰
特别的生日礼物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绽放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
我要飞翔
β-环糊精对安赛蜜口感修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