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鸣,郭鸿雁
(宁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生尽管经过数年的英语学习,但是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1-2]。有效的写作评估是促进学习者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写作评价方式侧重评价结果,主要以概括性的评语和分数衡量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写作评估只关注单一时间点上学生写作成就的信息,没有关注评估的发展性。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 简称DA)通过对个体学习过程跨越多个时间点的观测指导,了解个体认知发展中的障碍,运用中介策略进行干预,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为学生凸显其动态发展的未来。因此,有必要将DA引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教学评估的要求:评估要统一多样,提倡不同主体参与评估,强调评估的过程性与发展性[3-4]。
虽然国内外已有学者将DA运用于写作教学,并证明了DA对二语写作强大的指导作用[5-8],但是都是研究者作为中介人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干预。尽管这些DA干预策略和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一定适用于大班额教学,老师的工作量不言而喻。因此,为了降低DA在真实课堂的实施难度,提高DA实际评估效果的发挥,研究写作DA网络系统很有必要。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体,发展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一大趋势。所以本文以动态评价为写作教学理念,构建了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动态评价网络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构建原则及运行模式,并将其投入实践,探究该系统的可行性,对进一步优化大学英语写作评估方法,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DA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评估理论,最早由Luria[9]在谈及缺陷儿童发展时提出。DA指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主体与学习者的互动,探索和发现学习者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统称[10],是关注学习者学习潜能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DA源于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强调外部介入在开发学生潜在发展水平过程中的关键作用[11]。只有着眼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才能全面准确的评估个体的能力,为学生超越当前的水平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适切的外部介入促使学生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实际发展水平的,最终达到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12]。
现国内鲜有人将动态评价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虽张艳红(2012)建立了动态评价在线写作教学系统,但该系统侧重于提供多元化的写作信息和在线互动疑难解答,未将学生写作文本收集起来,不能跨越多个时间点观测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轨迹,且该系统过于强调外部手段介入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学生的参与量不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先进不能代表教学的有效性,能支撑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13]。本文拟建立一个系统,以电子档案袋形式记录学生英语写作动态发展轨迹,全面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且充分利用学习者、同伴、教师的介入作用,使自己的文本、同伴的文本和范文之间产生良性有机的互动,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以DA的理论基础为基石,构建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主要基于三个原则:
根据Vygotsky[11]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简称ZPD)理念,只关注学习者实际发展水平不能全面准确的评估其能力,也不能为其超越当前的水平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所以DA关注学习者潜在的发展水平,重视对学生ZPD的开发,在评估过程中不仅了解学生现在水平是什么,更重的是关注他以后能够到达什么水平。并且学习者到达ZPD,并不意味着DA程序结束,而是要持续观测,确保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识内化于潜在能力中,使学习者这一阶段的ZPD转化为实际发展水平,并又凸显了下一阶段的ZPD[11]。所以DA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历程跨越多个时间点持续观测,动态全面的记录个体智力、能力的发展过程,并提供适当的干预,引领他们不断超越现有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支架式学习是指中介者为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结构性帮助,着眼于学习者未来的独立表现,即提供帮助支持他们未来的发展[14],而不仅仅是完成眼前的任务。随着学习者不断将学习支架与内在认知结构进行反复碰撞和接触,才能达到掌握并内化知识目的[11],才能不依赖中介者就能够把它们运用到其他情境中,最终促进能力的提升和认知的发展。
根据Vygotsky的社会中介(social mediation)和Feuerstein的意图和互惠(intentionality and reciprocity)理念,倡导不同评价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到评估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是连续交互的模式。通过交互,评价者了解个体发展中的障碍,并提供针对性的诊断信息,引导其不断向ZPD迈进。根据上述原则,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主要功能
基于动态性原则,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可以记录每一次学生的写作,包括初稿,同伴修改附件,教师批改附件和终稿。一方面,对学习者而言,可以随时查看其在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和还需改进的地方,促进其反思性学习,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就是观察学习者写作成果和写作能力发展的窗口,也是教师进行下一步写作教学活动的指南针。
基于支架学习原则,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开发了写作评分标准、干预策略、范文解构以及佳作欣赏功能,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未来写作努力的方向,而且让学习者了解他未来“所能”,认识到自己现有的写作水平与潜在写作水平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写修改稿,主动向自己的ZPD努力。
基于协作学习原则,写作动态评价网络系统中,学生一篇写作的完成主要经历四个过程:初稿—同伴干预—教师干预—终稿—教师干预。学生上交初稿后,系统会自动分配写作文本,是异质分配且是匿名分配,同伴基于老师课堂上的中介互动内容,进行评改,以一个读者的角度提取同伴文本中的信息并提供评语,从评估同伴的角度向自己的ZPD努力,达到以评促学(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目的。根据同伴的评改,完成修改稿,由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学生每次的作文成绩由同伴评分的40%及教师评分的60%综合分构成。这样,学生、同伴和教师三者构成一个良性的、互相促进的写作生态圈。
为了探索该系统的有效性,笔者将其投入实践,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验。
为了更好的改进系统功能,达到写作动态评价的预期目标,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对24名学生进行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调查,有效问卷共24份,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
图2 写作动态评价系统可操作性调查表
根据调查问卷,问题1-5侧重于检测该系统的可操作性,问卷数据显示,90.8% 学习者认为此系统的设计非常简单易操作;7.5%的学生认为操作性强;1.7%的学生认为操作性一般。6-10题侧重于调查该系统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否达到了干预学生写作行为的预期目标,问卷数据显示:84.2% 的学生认为该系统对其写作非常具有促进意义;10.8% 的学习者认为此系统对促进写作有作用;5%的学生认为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说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肯定。
为检验动态评价对学习者写作成绩不同方面提高幅度的影响,根据前测结果,将学生分为高、低两个分组,比对动态评价网页中收集的4次两组学生写作的成绩,分别分析两组学生在内容阐述、语言基本功、篇章组织各分项得分情况,分析结果如下图3。
图3 写作各分项成绩变化
L= Language quality
R= Relevance
根据图3,总体来说学生在内容阐述方面的得分浮动较大,高低分组在内容阐述方面的差距缩小较明显,说明低分组的同学有明显进步。在语言基本功方面,高低分组学生得分差距逐渐增大,高水平学生的语言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中低水平学生的语言水平提高幅度较小。学生在篇章组织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两分组学生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由上可得,DA网络系统在提升学生写作内容阐述能力和篇章组织能力方面的作用更显著,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笔者分析原因:该系统有范文解构和佳作欣赏的功能,结合教师课上谋篇布局的讲解,学生掌握的一定的“套路”,进步相对比较快;该系统没有自动批改语法错误的功能,虽然同伴和教师在干预时会给予一定的提示,但是不同类型的语法错误还是会持续出现,所以语法错误在低分组学生中屡见不鲜。
本文以动态性原则、支架学习原则和协作学习原则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动态评价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以电子档案袋形式记录学生英语写作动态发展轨迹,可以全面描述学生不同阶段的写作特征,全面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该系统营造了一个写作生态圈,充分利用学习者、同伴、教师的在英语写作教评中的介入作用,促使学习者自己的文本、同伴的文本和教师的范文之间产生的良性有机的互动,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将其投入实践,验证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经写作数据分析表明,该系统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有积极作用,在提高学生写作的篇章组织能力和内容阐述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在系统功能方面,虽然学生能看到每次的初稿、修改稿以及分数,但是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自己写作水平的变化,应该添加个人分数折线图,反应学生成绩变化曲线;其次,增加自动批改学生语法错误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在系统构建理念方面,尽管根据动态评价理论,该系统充分发挥了学习者、同伴和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但同伴和教师干预的平衡点如何把握?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