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馒头:怎么做“接地气”的生意?

2022-06-13 14:00葛贤通
商界评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面点接地气馒头

葛贤通

马未都先生曾这样总结过:在北京做早点的,十有八九都是安徽人。

其实,魔都上海的早餐生意也基本被安徽人“承包”了。但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做包子的安徽人又大多出自安庆市怀宁县江镇。

据统计,这个区区不到4万人口的小镇,就有近1.1万外出务工人员从事馒头、包子等面点行业,可谓是地地道道的“馒头之乡”。

和当时大多数江镇青年一样,刘会平学业的结束就是其包子事业的开端。1996年,刚中学毕业的他开始随姐姐外出做学徒。第二年,刘会平决定离开家乡前往广西南宁,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之后,刘会平听亲戚说,上海的面点生意更好做一些。于是,21岁的刘会平带着4 000元,毅然决然开始闯荡上海滩。

或许当时的刘会平只是想多赚点钱,但未曾想到的是,在奋斗20余年后,他靠着卖包子竟然卖出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拥有了数十亿元的身家。

做餐饮很辛苦,其中做早餐似乎又是最苦的,每天都需要起早贪黑。一般来讲,面点师傅需要在凌晨2~3点就开始准备,营业时间集中在7~10点,行业竞争激烈,客单价低,利润薄。

刘会平虽然有手艺,也不怕吃苦,但他在上海的起步并不顺利,刚开始不仅没赚到钱,还背上了一笔不小的负债。

不过,他并没有选择退缩或抱怨,在认真反思失败的原因后,他得出结论:产品不够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于是,刘会平花1年多时间尝遍了上海的各式特色小吃,观察各类街边包子铺的经营情况。

2001年,一切准备充分的刘会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寸土寸金的黄浦区南京路开了一家包子店,名叫“刘师傅大包”。

凭借适口的产品、干净卫生的门店形象以及绝佳的黄金地段,刘师傅大包店很快就火了。每天都差不多有小几十人排队,还是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堪称“古早代的网红店”。

赚到第一桶金的刘会平并没有选择小富即安,很快略显土气的“刘师傅大包”店就升级为洋气的“巴比馒头”店。改名后的早餐店确实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就这样,刘会平的门店越开越多。

和一般小商贩相比,优秀的创业者总是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站在更高的格局和更广的视野上看待问题。

当时,已经开了数十家包子铺的刘会平开始思考:如何把早餐生意做得更大,甚至未来发展成为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全球连锁大事业。

对此,刘会平从早餐生意的本质出发,总结出了3大关键要素:1. 安全卫生;2. 便利性;3.价格实惠。

2004年,刘会平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用这两年自己所积累的40多万元和借来的60多万元,建立起巴比馒头的第一个中央工厂 ,以确保产品品质的统一性,提升门店的制作效率。

随即在第二年,巴比馒头开启加盟战略,力求快速扩大终端门店规模,反哺供应链。

加盟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稀缺点位资源的问题,毕竟早餐店开在方便的地段,对于时间匆忙的上班族而言非常重要。

此外,刘会平对加盟模式也看得很深刻,他深知做早餐是非常辛苦的薄利生意,只有让员工自己当老板,自己管理自己才最高效。同时,个体户在加盟模式下,也能最大程度地享受税收政策优惠。而巴比馒头自身,则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供应链和品牌推广上。

通常而言,一对夫妻若想加盟巴比馒头,初始投资需要15万~20万元,最多1年回本,每月净利润2万元左右,平均利润率约22%,回报稳定、风险较低,适合小本经营。

开放加盟战略后,巴比馒头门店数快速增长,2008年突破100家,2012年突破1 000家,到2020年上市前达到了3 000家,和其他竞品公司拉开了数量级的差距。

最终,门店规模的增长反哺供应链的成长,供应链又反过来助力整个门店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结构的改善。

可以说,工业化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连锁化意味着有更强的消费者信任和喜爱,长期来看,这种趋势有机会给用户和社会带来巨大价值。

其实,在早餐赛道,曾经有比巴比馒头更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存在,但大多因选择走“佛系”战略,坚持直营模式,无法快速拓店,规模始终上不去。

很多时候,创始人对生意本质的理解,决定了企业最终的命运。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用户对巴比馒头提问:“产品的护城河是什么?”创始人刘会平回答称:“品牌、规模、便利性。”

事实上,为了获得更强的品牌力、更大的规模效应和更广范围的便利性,巴比馒头一直在全力突围。早在2014年,巴比馒头就开始尝试走出华东地区,开启全国化布局,并为之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首先,在产品策略上,允许加盟商销售的面点分成了必选和可选2种,门店可以根据当地需要在订货系统上自选。

其次,在加盟政策上,对非强势区域采取零加盟费、低保证金、高奖励和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优惠。

最后,在组织架构上,各地区以子公司的形式运作,由完全独立的团队经营,承担独立发展责任,自行统筹各地区的业务安排。

但如今来看,巴比馒头的全国化战略依旧任重道远。截至目前,巴比馒头华东市场加盟店数量占其总门店数的85%,营业收入贡献达90%以上,其他地区的毛利率仍大幅低于华东地区。

从巴比馒头2021年财报可以看到,相比上海中央工厂 ,其广州和天津中央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图1所示)。

全国化区域拓展进程缓慢,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差异固然是巴比馒头难以突围的原因之一,但早餐门店优质点位被占据似乎是更大的症结所在。

因此,在2020年10月完成上市后,“财大气粗”的巴比馒头开启了收购兼并战略。2021年,公司收购武汉地区连锁早餐品牌“好礼客”“早宜点”,并在多个场合公开表达会继续推进对区域品牌的并购策略。

不过,在笔者看来,巴比饅头区域拓展不力更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其有限的品牌影响力。或许手握大量现金储备的巴比馒头,可以考虑在打造品牌影响力上投入更多。

另外,或许是加盟基因过于强烈,似乎并未看到公司采取空白市场直营门店先行的战略。其实,在空白市场开设直营旗舰店,将其作为收集信息、研发新品、品牌宣传的桥头堡,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据巴比馒头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快速增长,达到9 000万元(大部分是人员薪酬);整个2021年,非华东地区新增门店仅270家,净增157家,“获客成本”其实并不算低。如果再考虑到加盟业务毛利的持续降低,以及加盟商较低的多店率,整个门店渠道拓展的成效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实践中,餐饮连锁生意的增长,除了门店数量的拓展,还包括单店营收的提升。

在提升单店营收方面,巴比馒头选择从外卖、零售化、延长门店有效营业时间等多角度入手。事实上,2021年公司单店营收确实得到了改善,达到了近3年的最佳水平。

此外,巴比馒头还通过团餐、开发锁鲜产品等形式,拓宽公司产品的销售场景。其中,团餐战略初显成效,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实现收入2.15亿元,占主营收入的15.62%,同比增加61.21%。

复盘巴比馒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创始人刘会平在拥抱数字化、资本和人才激励等理念上都走在了前列。

猜你喜欢
面点接地气馒头
面点的盘饰艺术研究
涂梅玉 让创意面点活起来
“馒头办”没了吧?
享受美味,吃“场面面点”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