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竺姿
2014年7月8日,教育部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各学校针对文件禁止的6项行为开展自查自纠。
《规定》确实让许多为“送礼”所累的家长松了一口气。但是,中国乃礼仪之邦,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纸禁令并不能完全杜绝送礼行为,尤其是在教师节、春节等重要节日,家长会想方设法给教师送礼,这让很多教师感叹:过节成了“渡劫”。既然送礼现象无法消失,那么教师就不要逃避,要直面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自我调控
十几年前,每逢高考后,总有家长大摆谢师宴,场面奢靡,与教师“两袖清风”的形象格格不入。但随着《规定》出台,许多教师又过分谨小慎微。
教师节时,孩子们依旧会给自己喜欢的老师送上亲手做的贺卡。很多老师怕惹麻烦,一律退回,但孩子眼中的光亮都暗淡了。
记得女儿小学一年级时,教师节前一天晚上,她用卡纸和黏土制作了一张手工贺卡,端正写下“祝老师身体健康、节日快乐”。第二天,女儿早上高高兴兴地上学,晚上却闷闷不乐地归来。原来,她的贺卡被老师退回,她喃喃自语:“是贺卡做得不漂亮,还是老师不喜欢我?”
女儿自然想不到,老师是不敢拿。
我看着贺卡,若有所思。一纸禁令是否意味着要斩断一切师生之间的情感往来?小时候,我们学习做卡片,绝大多数是为了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的谨小慎微在孩子眼里可能成了“老师不喜欢我”。
尊师的方法有很多,当孩子们将这份尊重融入贺卡等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时,教师应该怎么处理?
我认为,当学生给教师送礼,且礼物是一张贺卡或其他学生手工作品,我們完全可以将其收下,再妥善处理。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心,又不至于违背相关规定。至于贵重的礼品礼金,教师自然要礼貌地拒绝。
去年教师节,我班教室的讲台上堆满了学生的小礼物,每位教师来上课,孩子们都会说:“祝老师节日快乐!”至今回想起来,仍感觉那是满载幸福的一天。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剪纸、干花等礼物,我都尽数收下了。
我一一谢过孩子们,并和他们一起将礼物分类,在教室外墙开辟了节日专区,将卡片、剪纸、干花用双面胶粘在节日专区,美化班级环境。最后,我美美地发了个朋友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之后,每逢传统节日,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装点节日专区,有时我们用手抄报装饰,有时展示全班同学共写的作文小练笔,有时孩子们画一些和节日有关的卡通画……
家长之情,班级承载
如果说孩子们的礼物我们还能妥善处理,那家长一旦出手,便足以令教师左右为难。
我也曾遇到过特别热心的家长,但我不为所动,一来二去,家长反而觉得我有些不近人情。
一次外出培训时,专家聊到这个话题,他说:“这是家长的一番心意,我们不能拒绝。”正当我惊愕不已时,他继续说,“我们可以让家长把他们的心意给学生、给班级。这样,家长既付出了真心,教师又不得罪人,学生还能成为受益者。”
培训回来之后,我有所启发。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有非常多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如果有真心想为教育付出的家长,何不让他们帮帮这些孩子?
家长会上,我委婉地和家长表达我的意思:教师不会接受任何礼品礼金,请大家切莫破费,也免得尴尬。同时,我也表示,如果有家长想要献爱心,可以私下联系我,我们有贫困生帮扶活动。
果然,有一些家长私下找到我,告诉我,自己准备了一些物资,想以班级的名义捐给学校需要帮助的孩子。
渐渐地,这些人成了我们班级家委会的骨干成员,每次学校有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与,家长的爱有了安放之处。他们有时会在门岗匿名留下一些图书、本子等学习用品,留言“四(1)班收”,还有家长直接说:“孩子是你的也是我们的,再有买东西的事情,让我们来。”
不知不觉,我们班变得越来越有名。疫情期间,家长给学校捐来消毒液;家长得知我在家给孩子们打印照片,第二天就给学校送来一台彩色打印机;积雪天,家长自发带着工具来到学校铲雪……
不少教师知道我班家长很配合班级工作,都来向我取经,我总是笑着说:“可能是他们感受到了我对孩子们的爱,所以也想把爱表达出来吧!”
尊重童心,礼尚往来
面对学生纯洁的爱,我们无法拒绝,也无须拒绝,将礼品转变角色,让学生的爱在教室生根发芽;面对家长真诚的心,我们也不用忐忑不安,任何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我们都可以尝试。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聚集在我的身边,我们组成了公益组织,从改变家庭生长状态,到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我从未特别强调《规定》中的内容,因为我不担心,也从未拒绝过孩子们的心意,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分享爱。教师应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安享教育之乐,方能怡然自得。
面对教育部出台的6条规定,我常常思考:这些规定是因为什么事儿制定的?“严禁收受礼品礼金”“严禁参加宴请”“严禁参加学生、家长安排的娱乐活动”“严禁让学生、家长报销费用”“严禁获取回扣”“严禁谋取不正当利益”,这6条规定的背后,一定是许多令人难以启齿的教训。
前路迢迢,我心昭昭,自从踏上教师岗位,我便以许多优秀的前辈为楷模。我感动于张桂梅老师的一生奉献,也钦佩汶川地震中守护孩子的无名英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教育,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37中小学部)